卷七 下篇·小儿
论财论杀论精神,四柱和平易养成,气势攸长无削丧,杀关虽有不伤身。
【原注】财神不党七杀,主旺精神贯足,干支安顿和平。又要看气势,如气势在日主,而日主雄壮者;气势在财官,而财官不叛日主;气势在东南,而五七岁之前,不行西北;气势在西北,而五七岁之前,不行东南。行运不逢前丧,此为气势攸长,虽有关杀,亦不伤身。
【任氏曰】:
小儿之命,每见清奇可爱者难养,混浊可憎者易成,虽关家门之气数,亦看根源之浅深。且小儿之命,是犹果苗之初出,宜乎培植得好,固不待言。然未生之前,父母不禁房事,毒受胎中;既生之后,过于爱惜,或饮食无忌,或寒暖不调,因之疾病多端,每至无成。尚有积恶之家,而无余忧,虽小儿之命,清奇纯粹者,所以难养也。有第关于坟墓陰陽之忌,迁改损坏,以致夭亡。故小儿之命。不易看也。除此数端之外,然后论命,必须四柱和平,不偏不枯,无冲无克,根通月之,气贯生时,杀旺有印,印弱有官,官衰有财,财轻有食伤,生化有情,流通不悖,或一神得用,始终相托,或两意相通,互相庇护,未交运而流年平顺,既交运而运途安祥,此谓气势攸长,自然易养成人,反此则难养矣。其余关杀多端,尽皆谬妄,欲以何等惑人,则造何等神杀,必宜一切扫除,以绝将来之谬。
辛丑 癸巳 丙子 丁酉
壬辰 辛卯 庚寅 己丑 戊子 丁亥
丙火生于巳月,虽云建禄,五行无木生助。天干既透财官,地支不宜再见酉子,更不宜再会金局,则巳火之禄,非日干有也。虽丁火可以帮身,癸水伤之,谓财多身弱,兼之官星又旺,日主虚弱极矣。且初交壬运逢杀,辛亥年天干逢壬癸克丙丁,地支亥冲巳破禄,运根拔尽,得疳疾而亡。
癸丑 己未 丙寅 辛卯
戊午 丁巳 丙辰 乙卯 甲寅 癸丑
前造因财官太旺,以致夭亡,此则日坐长生,又生夏令,财官为用,伤官为喜,伤生财,财又生官,似乎生化有情。殊不知前则财多身弱,以官作杀,此则财绝官休,恐难厚享。癸水官星生未月,火土枯干,余气在丑,蓄水藏金,然己土当头伤癸,丑未冲去金水根源,时上辛又临绝,虽有若无,焉能生远隔之水?则己土亦不能生隔绝之金。且运走东南木火这地,断非守业之人也。
庚戌 壬午 丙寅 己亥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丙用壬杀,身强杀浅,以杀化权;更喜财滋弱杀,定然名利双全。惜支全火局,寅亥又化木而生火,年月之庚壬无根而少生扶,至丁巳年,巳亥冲去壬水之禄,丁火合去壬水之用,死于疳症。
壬申 戊申 壬申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甲寅
壬水生于秋令,地支皆坐长生,天干两戊两壬,大势观之,支全一气,两干不杂,且杀印相生,为大贵之格。不知金多水浊,母多子病,四柱无火克金,金反不能生水,戊土之菁华尽泄于金,谓偏枯之象,必然难养,名利皆虚,果死于三岁甲戌年。
壬申 甲辰 壬申 戊申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壬水生于季春,似乎杀印相生,地支三遇长生,食神制杀为权,定为贵格。不知春土气虚,月透甲木,不但辰土受制,而时干之戊,亦受其克。五行无火,未得生生之妙,亦母多子病,偏枯之象,必然难养也。后死于痘症。
癸丑 壬戌 丁亥 壬寅
辛酉 庚申 己未 戊午 丁巳 丙辰
此造丁火陰柔,生于深秋,杀官重叠,必不能养。殊不知官杀虽旺,妙在戌月,通根身库,足以制水;更妙无金,时支寅木不伤,气贯生时,足以纳水,不但易养成人,可遂书香之志。然官杀一类,勿以官为喜,杀为憎,身弱者官皆是杀,身旺者杀皆是官,只要无财有印,便为佳造。如云丁火死寅,谬之极矣。寅中甲木,乃丁之嫡母,何以为死?凡陰干以生地为死,死地为生,非正论也。果幼年无疾,聪慧过人,至甲戌年入泮后。运走南方火土,制杀扶身,未可限量也。
壬戌 甲辰 丁酉 己酉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此造概云木透月干,春木足以生火,年干壬水生木,日时两坐长生,皆作旺论。惜地支土金太重,天干水木之根必浅,水木无气,则丁火之荫不固。夫甲木生于季春,退气之神也,辰酉合而化金,则甲木之余气已绝;戌土隔之,使金不能生水,戌土足以制之,壬水受克,不能生木;辰酉化金,必能克木,日主根源不固可知,如谓酉是丁火长生,五行颠倒矣。酉中纯辛,无他气所杂,金生水,无生火之理。火到酉位,死绝之地;更嫌时干己土,窃去命主元神,生金泄火,而水木火三字皆虚矣。后果夭于癸酉年。由此论之,小儿之命,不易看也。
- 推荐作品:
- 集
- 十三经
- 尚书
- 左传
- 礼记
- 周礼
- 仪礼
- 孟子
- 尔雅
- 易经
- 其他经学
- 笠翁对韵
- 易传
- 子夏易传
- 正史
- 汉书
- 明史
- 新唐书
- 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南史
- 梁书
- 北齐书
- 南齐书
- 编年史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杂史
- 贞观政要
- 靖康传信录
- 奉天录
- 东观奏记
- 别史
- 平宋录
- 传记
- 列女传
- 明儒学案
- 英雄记
- 载记
- 江南野史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大唐西域记
- 华阳国志
- 蛮书
- 都城纪胜
- 庐山记
- 政书
- 通典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史通
- 儒家
- 菜根谭
- 三字经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国语
- 孔子家语
- 盐铁论
- 帝范
- 潜夫论
- 兵家
- 三十六计
- 六韬
- 孙膑兵法
- 三略
- 吴子
- 尉缭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练兵实纪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法家
- 管子
- 商君书
- 扬子法言
- 医家
- 农家
- 天工开物
- 农桑辑要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神农本草经
- 千金方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食疗本草
- 肘后备急方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三命通会
- 渊海子平
- 葬书
- 疑龙经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艺术
- 艺舟双楫
- 谱录
- 茶经
- 随园食单
- 杂家
- 吕氏春秋
- 智囊全集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论衡
- 人物志
- 龙文鞭影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齐东野语
- 类书
- 艺文类聚
- 宣室志
- 山海经
- 西游记
- 红楼梦
- 警世通言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喻世明言
- 剪灯新话
- 绿野仙踪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南游记
- 夷坚志
- 杨家将
- 西汉演义
- 女仙外史
- 儿女英雄传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朝野佥载
- 白牡丹
- 薛刚反唐
- 开辟演义
- 北史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毛公案
- 释家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庄子
- 抱朴子
- 文子
- 尹文子
- 诗文评
- 总集
- 昭明文选
- 冰鉴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呻吟语
- 日知录
- 词源
- 词曲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