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小儿针
《小儿针》(针用毫针,艾炷如小麦,或雀粪大)
《宝鉴》曰:“急慢惊风,灸前项。若不愈,灸攒竹,人中各三壮。”或谓急惊属肝,慢惊属脾,《宝鉴》不分。灸前顶,攒竹二穴,俱太阳、督脉,未详其义。
小儿慢惊风,灸尺泽各七壮。初生小儿,脐风撮口,灸然谷三壮,或针三分,不见血,立效。小儿癫痫、症瘕、脊强互相引,灸长强三十壮。小儿癫痫惊风,目眩,灸神庭一穴七壮。小儿风痫,先屈手指如数物,乃发也,灸鼻柱直发际宛宛中三壮。小儿惊痫,先惊怖啼叫乃发,灸后顶上旋毛中三壮,两耳后青丝脉。小儿癖气久不消,灸章门各七壮,脐后脊中灸二七壮。小儿胁下满,泻痢体重,四肢不收,痃癖积聚,腹痛不嗜食,痎疟寒热,又治腹胀引背,食饮多,渐渐黄瘦,灸十一椎下两旁,相去各一寸五分,七壮。小儿黄疸,灸三壮。小儿疳瘦脱肛,体瘦渴饮,形容瘦瘁,诸方不瘥,灸尾闾骨上三寸陷中三壮,兼三伏内,用杨汤水浴之,正午时灸。自灸之后,用帛子拭,见有疳虫随汗出,此法神效。小儿身羸瘦,贲豚腹胀,四肢懈惰,肩背不举,灸章门。小儿吐乳汁,灸中庭一壮。小儿脱肛泻血,秋深不效,灸龟尾一壮。脱肛,灸脐中三壮;《千金》云:“随年壮。”脱肛久不瘥及风痫中风,角弓反张,多哭,语言不择,发无时节,甚则吐涎沫,灸百会七壮。
戒逆针灸(无病而先针灸曰逆)
小儿新生,无病不可逆针灸之,如逆针灸,则忍痛动其五脏,因善成痫。河洛关中,土地多寒,儿喜成痓,其生儿三日,多逆灸以防之。吴蜀地温,无此疾也。古方既传之,今人不分南北灸之,多害小儿也。所以田舍小儿,任其自然,得无横夭也。
- 推荐作品:
- 史
- 十三经
- 诗经
- 周礼
- 仪礼
- 孝经
- 公羊传
- 中庸
- 子夏易传
- 白虎通义
- 正史
- 汉书
- 明史
- 晋书
- 隋书
- 宋书
- 周书
- 南史
- 南齐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杂史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平宋录
- 晏子春秋
- 明儒学案
- 载记
- 吴越春秋
- 万历野获编
- 徐霞客游记
- 东京梦华录
- 蛮书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政书
- 史评
- 传习录
- 儒家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荀子
- 幼学琼林
- 说苑
- 盐铁论
- 明夷待访录
- 潜夫论
- 兵家
- 素书
- 百战奇法
- 尉缭子
- 太白阴经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投笔肤谈
- 管子
- 慎子
- 折狱龟鉴
- 邓析子
- 医家
- 农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北山酒经
- 黄帝内经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千金方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术数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九章算术
- 神峰通考
- 葬法倒杖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艺舟双楫
- 谱录
- 书目答问
- 鬼谷子
- 百家姓
- 淮南子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名贤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西京杂记
- 风俗演义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宣室志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镜花缘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新齐谐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狄公案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北游记
- 海上花列传
- 南游记
- 杨家将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后汉演义
- 老残游记续集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小五义
- 小八义
- 唐摭言
- 林公案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声律启蒙
- 释家
- 了凡四训
- 五灯会元
- 中说
- 知言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道家
- 庄子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神仙传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文子
- 亢仓子
- 尹文子
- 刘子
- 总集
- 古文观止
- 别集
- 冰鉴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呻吟语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训蒙骈句
- 词源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长生殿
- 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