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刺禁论
黄帝问曰:“愿闻禁数?”
歧伯曰:“脏有要害,不可不察。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心部于表,肾治于里,脾谓之使,胃为之市。膈肓之上,中有父母,七节之旁,中有小心,谓肾神,从之有福,逆之有咎。
刺中心,一日死,其动为噫;刺中肝,五日死,其动为语;刺中肾,六日死,其动为嚏;刺中肺,三日死,其动为咳;刺中脾,十日死,其动为吞;刺中胆,一日半死,其动为呕。刺足跗上,中大脉,血出不止,死;刺面,中溜脉,不幸为盲;刺头,中脑户,入脑立死;刺舌下,中脉太过,血出不止为喑;刺足下布络,中脉,血不出为肿;刺郄,中大脉,令人仆脱色;刺气街,中脉,血不出,为肿鼠仆;刺脊间,中髓为伛;刺乳上,中乳房,为肿根蚀;刺缺盆中内陷,气泄,令人喘咳逆;刺手鱼腹内陷,为肿。
一作欠。一作三日。
刺阴股,中大脉,血出不止,死;刺客主人内陷,中脉,为内漏耳聋;刺膝膑,出液为跛;刺臂太阴脉,出血多,立死;刺足少阴脉,重虚出血,为舌难以言;刺膺中陷,中肺,为喘逆仰息。刺肘中内陷,气归之,为不屈伸;刺阴股下三寸内陷,令人遗溺;刺腋下胁间内陷,令人咳;刺少腹,中膀胱,溺出,令人少腹满;刺腨肠内陷,为肿;刺眶上陷骨,中脉,为漏为盲;刺关节中,液出,不得屈伸。
无刺大醉,令人气乱。无刺大怒,令人气逆;无刺大劳人;无刺新饱人;无刺大饥人;无刺大渴人;无刺大惊人;新内无刺,已刺勿内;已醉勿刺,已刺勿醉;新怒勿刺,已刺勿怒;新劳勿刺,已刺勿劳;已饱勿刺,已刺勿饱;已饥勿刺,已刺勿饥;已渴勿刺,已刺勿渴;乘车来者,卧而休之,如食顷乃刺之;出行来者,坐而休之,如行十里乃刺之;大惊大恐,必定其气乃刺之。
一作脉乱。
五夺不可泻:
歧伯曰:“形容已脱,是一夺也。大脱血之后,是二夺也。大汗之后,是三夺也。大泄之后,是四夺也。新产大血之后,是五夺也,此皆不可泻。”
- 推荐作品:
- 子
- 左传
- 礼记
- 周礼
- 仪礼
- 孝经
- 论语
- 公羊传
- 其他经学
- 中庸
- 笠翁对韵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正史
- 三国志
- 汉书
- 宋史
- 新唐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宋书
- 魏书
- 北史
- 金史
- 北齐书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过江七事
- 五代新说
- 靖康传信录
- 九州春秋
- 晏子春秋
- 唐才子传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大唐西域记
- 蛮书
- 政书
- 史通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荀子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国语
- 盐铁论
- 春秋繁露
- 帝范
- 北溪字义
- 兵家
- 三十六计
- 素书
- 六韬
- 三略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武经总要
- 投笔肤谈
- 管子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棠阴比事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难经
- 千金方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饮膳正要
- 扁鹊心书
- 三命通会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葬书
- 九章算术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艺舟双楫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墨子
- 百家姓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夜航船
- 名贤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公孙龙子
- 困学纪闻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类书
- 小说家
- 红楼梦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博物志
- 喻世明言
- 老残游记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鬼神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常言道
- 南游记
- 夷坚志
- 绣云阁
- 女仙外史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说岳全传
- 朝野佥载
- 河东记
- 小五义
- 白牡丹
- 幻中游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唐摭言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释家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中说
- 知言
- 道家
- 老子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文子
- 老子想尔注
- 尹文子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别集
- 浮生六记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龙川别志
- 闲情偶寄
- 长生殿
- 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