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缪刺论
黄帝问曰:“余闻缪刺,未得其意,何谓缪刺?”
歧伯对曰:“夫邪客于皮毛,入舍于孙络,留而不去,闭塞不通,不得入于经,流溢于大络,而生奇病也。夫邪客大络者,左注右,右注左,上下左右与经相干,而布于四末,其气无常处,不入于经俞,命曰缪刺。”
大络十五络也。四末,谓四肢也。
帝曰:“愿闻缪刺,以左取右,以右取左,奈何?其与巨刺何以别之?”
曰:“邪客于经,左盛则右病,右盛则左病,亦有移易者,左痛未已而右脉先病,如此者,必巨刺之,必中其经,非络脉也。故络病者,其痛与经脉缪处,故命曰缪刺。”
谓病易且移。
帝曰:“愿闻缪刺奈何?取之何如?”
对曰:“邪客于足少阴之络,令人卒心痛,暴胀,胸胁支满,无积者,刺然骨之前出血,如食顷而已。不已,左取右,右取左,病新发者,取五日已。邪客于手少阳之络,令人喉痹,舌卷,口干,心烦,臂外廉痛,手不及头,刺手小指次指爪甲上,去端如韭叶,各一痏,壮者立已,老者有顷已,左取右,右取左,此新病,数日已。邪客于足厥阴之络,令人卒疝暴痛,刺足大趾爪甲上与肉交者,各一痏,,男子立已,女子有顷已,左取右,右取左。邪客于足太阳之络,令人头项肩痛,刺足小趾爪甲上与肉交者,各一痏,立已。不已,刺外踝下三痏,左取右,右取左,如食顷已。邪客于手阳明之络,令人气满胸中,喘息而支胠,胸中热,刺手大指次指爪甲上,去端如韭叶,各一痏,左取右,右取左,如食顷已。
关冲穴,痏,疮也。大敦穴,两脚俱刺,故曰各一痏。至阴,一云小指外侧。金门。商阳,一云次指内侧。
邪客于臂掌之间,不可得屈,刺其踝后,先以指按之痛,乃刺之。以月死生为数,月生一日一痏,二日二痏,十五日十五痏,十六日十四痏。邪客于足阳蹻之脉,令人目痛从内眦始。刺外踝之下半寸所各二痏,左刺右,右刺左,如行十里顷而已。人有所堕坠,恶血留内,腹中满胀,不得前后,先饮利药,此上伤厥阴之脉,下伤少阴之络,刺足内踝之下,然骨之前血脉出血,刺足跗上动脉,不已,刺三毛上各一痏,见血立已,左刺右,右刺左。善悲惊不乐,刺如上方。邪客于手阳明之络,令人耳聋,时不闻音,刺手大指次指爪甲上去端如韭叶,各一痏,立闻,不已,刺中指爪甲上与肉交者,立闻;其不时闻者,不可刺也。耳中生风者,亦刺之如此数,左刺右,右刺左。
人手本节踝。月半以前为生,月半以后为死。冲阳。三毛大敦穴。商阳。中冲。络气已绝,故不刺。
凡痹往来,行无常处者,在分肉间痛而刺之,以月死生为数,用针者,随气盛衰以为痏数,针过其日数则脱气,不及日数则气不泻,左刺右,右刺左,病已止,不已,复刺之如法。月生一日一痏,二日二痏,渐多之,十五日十五痏,十六日十四痏,渐少之。
邪客于足阳明之络,令人鼽衄,上齿寒,刺足大趾次趾爪甲上与肉交者,各一痏,左刺右,右刺左。邪客于足少阳之络,令人胁痛不得息,咳而汗出,刺足小指次指爪甲上与肉交者,各一痏,不得息立已,汗出立止,咳者温衣饮食,一日已,左刺右,右刺左,病立已,不已,复刺如法。邪客于足少阴之络,令人嗌痛,不可内食,无故善怒,气上走贲上,刺足下中央之脉,各三痏,凡六刺,立已,左刺右,右刺左,嗌中肿,不能内唾,时不能出唾者,刺然骨之前出血立已,左刺右,右刺左。
厉兑。窍阴。贲谓气贲也,一云贲膈也,谓气上走膈上。涌泉。
邪客于足太阴之络,令人腰痛,引少腹控?,不可以仰息、刺腰尻之解,两胂之上是腰俞,以月死生为数,发针立已,左刺右,右刺左。邪客于足太阳之络,令人拘挛背急,引胁而痛,刺之从项始,数脊椎侠脊,疾按之应手如痛,刺之旁三痏,立已。邪客于足少阳之络,令人留于枢中痛,髀不可举,刺枢中以毫针,寒则久留针,以月死生为数,立已。
一云腰俞无左右,当是下髎穴。环跳。
治诸经,刺之所过者,不病,则缪刺之。耳聋,刺手阳明,不已,刺其通脉出耳前者。齿龋,刺手阳明,不已,刺其脉入齿中者,立已。邪客于五脏之间,其病也,脉引而痛,时来时止,视其病,缪刺之于手足爪甲上,视其脉,出其血,间日一刺,一刺不已,五刺已。缪传引上齿,齿唇寒痛,视其手背脉血者去之,足阳明中指爪甲上一痏,手大指次指爪甲上各一痏,立已,左取右,右取左。
听会。龈交。各刺其井,左取右,右取左。厉兑。商阳。
邪客于手足少阴、太阴、足阳明之络,此五络皆会于耳中,上络左额角,五络俱竭,令人身脉皆动,而形无知也,其状若尸,或曰尸厥。刺足大趾内侧爪甲上,去端如韭叶。后刺足心,后刺足中趾爪甲上各一痏,后刺少商、中冲、神门,各一痏,立已。不已,以竹管吹其两耳,鬄其左角之发方一寸,燔治,饮以美酒一杯,立已。凡刺之数,先视其经脉,切而从之,审其虚实而调之。不调者,经刺之,有痛而经不病者,缪刺之。因视其皮部有血络者尽取之,此缪刺之数也。
隐白。涌泉。厉兑。
- 推荐作品:
- 经
- 子
- 集
- 十三经
- 礼记
- 周礼
- 仪礼
- 论语
- 孟子
- 尔雅
- 其他经学
- 中庸
- 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史记
- 三国志
- 汉书
- 后汉书
- 明史
- 宋史
- 清史稿
- 南史
- 北史
- 梁书
- 陈书
- 逸周书
- 编年史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顺宗实录
- 九州春秋
- 平宋录
- 传记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明儒学案
- 英雄记
- 载记
- 吴越春秋
- 徐霞客游记
- 东京梦华录
- 洛阳伽蓝记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吴船录
- 岭外代答
- 史评
- 读通鉴论
- 传习录
- 儒家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国语
- 说苑
- 近思录
- 明夷待访录
- 潜夫论
- 中论
- 兵家
- 孙子兵法
- 六韬
- 孙膑兵法
- 三略
- 尉缭子
- 司马法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投笔肤谈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管子
- 商君书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针灸大成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扁鹊心书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三命通会
- 九章算术
- 神峰通考
- 葬法倒杖
- 月波洞中记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艺舟双楫
- 园冶
- 茶经
- 书目答问
- 鬼谷子
- 吕氏春秋
- 格言联璧
- 笑林广记
- 论衡
- 夜航船
- 名贤集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清代名人轶事
- 困学纪闻
- 池北偶谈
- 齐东野语
- 类书
- 太平御览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红楼梦
- 搜神记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博物志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子不语
- 三侠五义
- 花月痕
- 三刻拍案惊奇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南游记
- 夷坚志
- 杨家将
- 南北史演义
- 说唐全传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说岳全传
- 刘公案
- 朝野佥载
- 独异志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北史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释家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中说
- 知言
- 僧伽吒经
- 道家
- 老子
- 庄子
- 列子
- 黄帝四经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文子
- 老子想尔注
- 尹文子
- 刘子
- 总集
- 别集
- 曾国藩家书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词源
- 诗人玉屑
- 词曲
- 桃花扇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