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十二经治症主客原经(杨氏)
肺之主大肠客:
太阴多气而少血,心胸气胀掌发热,喘咳缺盆痛莫禁,咽肿喉干身汗越,肩内前廉两乳疼,痰结膈中气如缺,所生病者何穴求,太渊、偏历与君说。
可刺手太阴肺经原,复刺手阳明大肠络。
原者,太渊穴,肺脉所过为原。掌后内侧横纹头,动脉相应寸口是。络者,偏历穴,去腕三寸,别走太阴。
大肠主肺之客:
阳明大肠侠鼻孔,面痛齿疼腮颊肿,生疾目黄口亦干,鼻流清涕及血涌,喉痹肩前痛莫当,大指次指为一统,合谷、列缺取为奇,二穴针之居病总。
可刺手阳明大肠原,复刺手太阴肺经络。
原者,合谷穴,大肠脉所过为原,歧骨间。络者,列缺穴,去腕侧上寸半,交叉盐指尽是,别走阳明。
脾主胃客:
脾经为病舌本强,呕吐胃翻疼腹脏,阴气上冲噫难瘳,体重不摇心事妄,疟生振栗兼体羸,秘结疸黄手执杖,股膝内肿厥而疼,太白丰隆取为尚。
可刺足太阴脾经原,复刺足阳明胃经络。
原者,太白穴,脾脉所过为原,足大趾内踝前,核骨下隐中。络者,丰隆穴,去踝八寸,别走太阴。
胃主脾客:
腹(月真)心闷意凄怆,恶人恶火恶灯光,耳闻响动心中惕,鼻衄唇喎疟又伤,弃衣骤步身中热,痰多足痛与疮疡,气蛊胸腿疼难止,冲阳、公孙一刺康。
可刺足阳明胃经原,复刺足太阴脾经络。
原者,冲阳穴,胃脉所过为原,足跗上五寸,骨间动脉。络者,公孙穴,去足大趾本节后一寸,内踝前,别走阳明。)
真心主小肠客:
少阴心痛并嗌干,渴欲饮兮为臂厥,生病目黄口亦干,胁臂疼兮掌发热,若人欲治勿差求,专在医人心审察,惊悸呕血及怔忡,神门、支正何堪缺。
可刺手少阴心经原,复刺手太阳小肠络。
原者,神门穴,心脉所过为原,手掌后锐骨端陷中。络者,支正穴,腕上五寸,别走少阴。)
小肠主真心客:
小肠之病岂为良,颊肿肩疼两臂旁,项颈强疼难转侧,嗌颔肿痛甚非常,肩似拔兮臑似折,生病耳聋及目黄,臑肘臂外后廉痛,腕骨、通里取为详。
可刺手太阳小肠原,复刺手少阴心经络。
原者,腕骨穴,小肠脉所过为原,手外侧腕前起骨下陷中。络者,通里穴,去腕一寸,别走太阳。
肾之主膀胱客:
脸黑嗜卧不欲粮,目不明兮发热狂,腰痛足疼步难履,若人捕获难躲藏,心胆战兢气不足,更兼胸结与身黄,若欲除之无更法,太溪、飞扬取最良。
可刺足少阴肾经原,复刺足太阳膀胱络。
原者,太溪穴,肾脉所过为原,内踝下后跟骨上,动脉陷中,屈五指乃得穴。络者,飞扬穴,外踝上七寸,别走少阴。
膀胱主肾之客:
膀胱颈病目中疼,项腰足腿痛难行,痢疟狂颠心胆热,背弓反手额眉棱,鼻衄目黄筋骨缩,脱肛痔漏腹心膨,若要除之无别法,京骨、大钟任显能。
可刺足太阳膀胱原,复刺足少阴肾经络。
原者,京骨穴,膀胱脉所过为原,足小趾大骨下,赤白肉际陷中。络者,大钟穴,当踝后绕跟,别走太阳。
三焦主包络客:
三焦为病耳中聋,喉痹咽干目肿红,耳后肘疼并出汗,脊间心后痛相从,肩背风生连膊肘,大便坚闭及遗癃,前病治之何穴愈,阳池、内关法理同。
可刺手少阳三焦经原,复刺手厥阴心包经络。
原者,阳池穴,三焦脉所过为原,手表腕上横断处陷中。络者,内关穴,去掌二寸两筋间,别走少阳。
包络主三焦客:
包络为病手挛急,臂不能伸痛如屈,胸膺胁满腋肿平,心中淡淡面色赤,目黄善笑不肯休,心烦心痛掌热极,良医达士细推详,大陵、外关病消释。
可刺手厥阴心包经原,复刺手少阳三焦经络。
原者,大陵穴,包络脉所过为原,掌后横纹中。络者,外关穴,去腕二寸,别走厥阴。
肝主胆客:
气少血多肝之经,丈夫颓疝苦腰疼,妇人腹膨小腹肿,甚则嗌干面脱尘。所生病者胸满呕,腹中泄泻痛无停,癃闭遗溺疝瘕痛,太、光二穴即安宁。
可刺足厥阴肝经原,复刺足少阳胆经络。
原者,太冲穴,肝脉所过为原,足大趾节后二寸,动脉陷是。络者,光明穴,去外踝五寸,别走厥阴。
胆主肝客:
胆经之穴何病主?胸胁肋疼足不举,面体不泽头目疼,缺盆腋肿汗如雨,颈项瘿瘤坚似铁,疟生寒热连骨髓,以上病症欲除之,须向丘墟、蠡沟取。
可刺足少阳胆经原,复刺足厥阴肝经络。
原者,丘墟穴,胆脉所过为原,足外踝下从前陷中,去临泣三寸。络者,蠡沟穴,去内踝五寸,别走少阳。
- 推荐作品:
- 经
- 子
- 十三经
- 左传
- 礼记
- 周礼
- 孝经
- 论语
- 孟子
- 尔雅
- 其他经学
- 大学
- 笠翁对韵
- 易传
- 子夏易传
- 匡谬正俗
- 正史
- 三国志
- 明史
- 宋史
- 新唐书
- 旧唐书
- 隋书
- 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北史
- 金史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贞观政要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别史
- 平宋录
- 十七史百将传
- 明儒学案
- 载记
- 吴越春秋
- 地理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蛮书
- 岭外代答
- 通典
- 传习录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国语
- 孔子家语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中论
- 兵家
- 六韬
- 孙膑兵法
- 将苑
- 尉缭子
- 司马法
- 李卫公问对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法家
- 管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医家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千金方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温病条辨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九章算术
- 疑龙经
- 李虚中命书
- 艺术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园冶
- 茶经
- 书目答问
- 鬼谷子
- 墨子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论衡
- 夜航船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清代名人轶事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避暑录话
- 类书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小说家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镜花缘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唐传奇
- 隋唐演义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十二楼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常言道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南游记
- 夷坚志
- 杨家将
- 韩湘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老残游记续集
- 河东记
- 白牡丹
- 独异志
- 小八义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心经
- 了凡四训
- 中说
- 知言
- 庄子
- 阴符经
- 抱朴子
- 文始真经
- 亢仓子
- 刘子
- 总集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别集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日知录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诗人玉屑
- 词曲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