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杂病十一穴歌
攒竹丝空主头疼,偏正皆宜向此针。更去大都除泻动,风池针刺三分深。
曲池合谷先针泻,永与除疴病不侵。依此下针无不应,管教随手便安宁。
头风头痛与牙疼,合谷三间两穴寻。更向大都针眼痛,太渊穴内用针行。
牙疼三分针吕细,齿痛依前指上明。更推大都左之右,交互相迎仔细穷。
听会兼之与听宫,七分针泻耳中聋。耳门又泻三分许,更加七壮灸听宫。
大肠经内将针泻,曲池合谷七分中。医者若能明此理,针下亡时便见功。
肩背并和肩臑痛,曲池合谷七分深。未愈尺泽加一寸,更于三间次第行。
各入七分于穴内,少风二府刺心经。穴内浅深依法用,当时蠲疾两之轻。
咽喉以下至于脐,胃脘之中百病危。心气痛时胸结硬,伤寒呕哕闷涎随。
列缺下针三分许,三分针泻到风池。二指三间并三里,中冲还刺五分依。
汗出难来到腕骨,五分针泻要君知。鱼际经渠并通里,一分针泻汗淋漓。
二指三间及三里,大指各刺五分宜。汗至如若通遍体,有人明此是良医。
四肢无力中邪风,眼涩难开百病攻。精神昏倦多不语,风池合谷用针通。
两手三间随后泻,三里兼之与太冲。各入五分于穴内,迎随得法有奇功。
风池手足指诸间,右痪偏风左曰瘫。各刺五分随后泻,更灸七壮便身安。
三里阴交行气泻,一寸三分量病看。每穴又加三七壮,自然瘫痪实时安。
肘痛将针刺曲池,经渠合谷共相宜。五分针刺于二穴,疟病缠身便得离。
未愈更加三间刺,五分深刺莫忧疑。又兼气痛憎寒热,间使行针莫用迟。
腿胯腰疼痞气攻,髋骨穴内七分穷。更针风市兼三里,一寸三分补泻同。
又去阴交泻一寸,行间仍刺五分中。刚柔进退随呼吸,去疾除病拈指功。
肘膝疼时刺曲池,进针一寸是相宜。左病针右右针左,依此三分泻气奇。
膝痛二寸针犊鼻,三里阴交要七次。但能仔细寻其理,劫病之功在片时。
- 推荐作品:
- 子
- 左传
- 礼记
- 孝经
- 论语
- 尔雅
- 公羊传
- 其他经学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匡谬正俗
- 正史
- 史记
- 晋书
- 新唐书
- 清史稿
- 隋书
- 元史
- 周书
- 北史
- 陈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杂史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平宋录
- 传记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越绝书
- 地理
- 东京梦华录
- 洛阳伽蓝记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政书
- 通典
- 读通鉴论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小窗幽记
- 幼学琼林
- 国语
- 孔子家语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帝范
- 潜夫论
- 兵家
- 三十六计
- 六韬
- 将苑
- 尉缭子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管子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医家
- 农家
- 农桑辑要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神农本草经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四圣心源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温病条辨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九章算术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艺术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园冶
- 茶经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杂家
- 鬼谷子
- 百家姓
- 格言联璧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论衡
- 人物志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南越笔记
- 西京杂记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类书
- 小说家
- 世说新语
- 西游记
- 红楼梦
- 搜神记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太平广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十二楼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三遂平妖传
- 何典
- 杨家将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后汉演义
- 大唐新语
- 河东记
- 白牡丹
- 春秋配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声律启蒙
- 释家
- 了凡四训
- 五灯会元
- 僧伽吒经
- 老子
- 阴符经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尹文子
- 刘子
- 诗文评
- 总集
- 曾国藩家书
- 日知录
- 郁离子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词源
- 词曲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