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杂病十一穴歌
攒竹丝空主头疼,偏正皆宜向此针。更去大都除泻动,风池针刺三分深。
曲池合谷先针泻,永与除疴病不侵。依此下针无不应,管教随手便安宁。
头风头痛与牙疼,合谷三间两穴寻。更向大都针眼痛,太渊穴内用针行。
牙疼三分针吕细,齿痛依前指上明。更推大都左之右,交互相迎仔细穷。
听会兼之与听宫,七分针泻耳中聋。耳门又泻三分许,更加七壮灸听宫。
大肠经内将针泻,曲池合谷七分中。医者若能明此理,针下亡时便见功。
肩背并和肩臑痛,曲池合谷七分深。未愈尺泽加一寸,更于三间次第行。
各入七分于穴内,少风二府刺心经。穴内浅深依法用,当时蠲疾两之轻。
咽喉以下至于脐,胃脘之中百病危。心气痛时胸结硬,伤寒呕哕闷涎随。
列缺下针三分许,三分针泻到风池。二指三间并三里,中冲还刺五分依。
汗出难来到腕骨,五分针泻要君知。鱼际经渠并通里,一分针泻汗淋漓。
二指三间及三里,大指各刺五分宜。汗至如若通遍体,有人明此是良医。
四肢无力中邪风,眼涩难开百病攻。精神昏倦多不语,风池合谷用针通。
两手三间随后泻,三里兼之与太冲。各入五分于穴内,迎随得法有奇功。
风池手足指诸间,右痪偏风左曰瘫。各刺五分随后泻,更灸七壮便身安。
三里阴交行气泻,一寸三分量病看。每穴又加三七壮,自然瘫痪实时安。
肘痛将针刺曲池,经渠合谷共相宜。五分针刺于二穴,疟病缠身便得离。
未愈更加三间刺,五分深刺莫忧疑。又兼气痛憎寒热,间使行针莫用迟。
腿胯腰疼痞气攻,髋骨穴内七分穷。更针风市兼三里,一寸三分补泻同。
又去阴交泻一寸,行间仍刺五分中。刚柔进退随呼吸,去疾除病拈指功。
肘膝疼时刺曲池,进针一寸是相宜。左病针右右针左,依此三分泻气奇。
膝痛二寸针犊鼻,三里阴交要七次。但能仔细寻其理,劫病之功在片时。
- 推荐作品:
- 经
- 子
- 集
- 尚书
- 左传
- 礼记
- 仪礼
- 孝经
- 孟子
- 公羊传
- 谷梁传
- 其他经学
- 白虎通义
- 史记
- 汉书
- 后汉书
- 宋史
- 晋书
- 新唐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周书
- 南史
- 辽史
- 续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三朝北盟会编
- 五代新说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五代史阙文
- 九州春秋
- 平宋录
- 列女传
- 十六国春秋
- 英雄记
- 载记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地理
- 水经注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庐山记
- 政书
- 通典
- 传习录
- 儒家
- 三字经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国语
- 孔子家语
- 近思录
- 明夷待访录
- 潜夫论
- 北溪字义
- 兵家
- 素书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练兵实纪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法家
- 管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农家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食疗本草
- 肘后备急方
- 温病条辨
- 术数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渊海子平
- 葬书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李虚中命书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谱录
- 随园食单
- 杂家
- 吕氏春秋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梦溪笔谈
- 朱子家训
- 龙文鞭影
- 池北偶谈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小说家
- 山海经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警世通言
- 阅微草堂笔记
- 博物志
- 喻世明言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幽明录
- 二刻拍案惊奇
- 新齐谐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雍正剑侠图
- 三遂平妖传
- 夷坚志
- 杨家将
- 绣云阁
- 南北史演义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李公案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幻中游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唐摭言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释家
- 心经
- 了凡四训
- 僧宝传
- 老子
- 庄子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神仙传
- 悟真篇
- 文子
- 文始真经
- 古文观止
- 别集
- 冰鉴
- 幽梦影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随园诗话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