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二经脉歌(聚英)
手太阴肺中焦生,下络大肠出贲门,上膈属肺从肺系,系横出腋臑中行。肘臂寸口上鱼际,大指内侧爪甲根,支络还从腕后出,接次指属阳明经。此经多气而少血,是动则病喘与咳,肺胀膨膨缺盆痛,两手交瞀为臂厥。所生病者为气嗽,喘渴烦心胸满结,臑臂之内前廉痛,小便频数掌中热。气虚肩背痛而寒,气盛亦疼风汗出,欠伸少气不足息,遗矢无度溺色赤。
阳明之脉手大肠,次指内侧起商阳,循指上连出合谷,两筋歧骨循臂肪。入肘外廉循臑外,肩端前廉柱骨旁,从肩下入缺盆内,络肺下膈属大肠。支从缺盆直上颈,斜贯颊前下齿当,环出人中交左右,上侠鼻孔注迎香。此经气盛血亦盛,是动臑肿并齿痛;所生病者为鼽衄,目黄口干喉痹生。大指次指难为用,肩前臑外痛相仍,气有余兮脉热肿,虚则寒栗病偏增。
胃足阳明交鼻起,下循鼻外下入齿,还出侠口绕承浆,颐后大迎颊车里。耳前发际至额颅,支下人迎缺盆底,下膈入胃络脾宫,直者缺盆下乳内。一支幽门循腹中,下行直合气冲逢,遂由髀关抵膝膑,腨跗中指内关同。一支下膝注三里,前出中指外关通,一支别走足跗趾,大趾之端经尽矣。此经多气复多血,是动欠伸面颜黑。凄凄恶寒畏见人,忽闻木音心惊惕,登高而歌弃衣走,甚则腹胀仍贲响。凡此诸疾皆骭厥,所生病者为狂疟,温淫汗出鼻流血,口喎唇裂又喉痹,膝膑疼痛腹胀结,气膺伏兔胻外廉,足跗中趾俱痛彻,有余消谷溺色黄,不足身前寒振栗,胃房胀满食不消,气盛身前皆有热。
太阴脾起足大趾,上循内侧白肉际,核骨之后内踝前,上腨循胻胫膝里。股内前廉入腹中,属脾络胃与膈通,侠喉连舌散舌下,支络从胃注心宫。此经气盛而血衰,是动其病气所为,食入即吐胃脘痛,更兼身体痛难移,腹胀善噫舌本强,得后与气快然衰。所生病者舌亦痛,体重不食亦如之,烦心心下仍急痛,泄水溏瘕寒疟随,不卧强立股膝肿,疸发身黄大指痿。
手少阴脉起心中,下膈直与小肠通,支者还从肺系走,直上喉咙系目瞳。直者上肺出腋下,臑后肘内少海从,臂内后廉抵掌中,锐骨之端注少冲。多气少血属此经,是动心脾痛难任,渴欲饮水咽干燥,所生胁痛目如金,臑臂之内后廉痛,掌中有热向经寻。
手太阳经小肠脉,小指之端起少泽,循手外廉出踝中,循臂骨出肘内侧。上循臑外出后廉,直过肩解绕肩胛,交肩下入缺盆内,向腋络心循咽嗌。下膈抵胃属小肠,一支缺盆贯颈颊,至目锐眦却入耳,复从耳前仍上颊,抵鼻升至目内眦,斜络于颧别络接。此经少气还多血,是动则病痛咽嗌,颔下肿兮不可
顾,肩如拔兮臑似折。所生病主肩臑痛,耳聋目黄肿腮颊,肘臂之外后廉痛,部分犹当细分别。
足太阳经膀胱脉,目内眦上起额尖,支者巅上至耳角,直者从巅脑后悬。络脑还出别下项,仍循肩膊侠脊边,抵腰膂肾膀胱内,一支下与后阴连。贯臀斜入委中穴,一支膊内左右别,贯胛侠脊过髀枢,臀内后廉中合,下贯腨内外踝后,京骨之下指外侧。此经血多气犹少,是动头疼不可当,项如拔兮腰似折,髀枢痛彻脊中央,腘如结兮腨如裂,是为踝厥筋乃伤。所生疟痔小指废,头囟顶痛目色黄,腰尻腘脚疼连背,泪流鼻衄及癫狂。
足经肾脉属少阴,小指斜趋涌泉心,然骨之下内踝后,别入跟中腨内侵。出腨内廉上股内,贯脊属肾膀胱临,直者属肾贯肝膈,入肺循喉舌本寻;支者从肺络心内,仍至胸中部分深。此经多气而少血,是动病饥不欲食,喘嗽唾血喉中鸣,坐而欲起面如垢,目视佴佴气不足,心悬如饥常惕惕。所生病者为舌干,口热咽痛气贲逼,股内后廉并脊疼,心肠烦痛疸而澼,痿厥嗜卧体怠惰,足下热痛皆肾厥。
手厥阴心主起胸,属包下膈三焦宫,支者循胸出胁下,胁下连腋三寸同。仍上抵腋循臑内,太阴、少阴两经中,指透中冲支者别,小指次指络相通。此经少气原多血,是动则病手心热,肘臂挛急腋下肿,甚则胸胁支满结。心中澹澹或大动,善笑目黄面赤色,所生病者为烦心,心痛掌热病之则。
手经少阳三焦脉,起自小指次指端,两指歧骨手腕表,上出臂外两骨间。肘后臑外循肩上,少阳之后交别传,下入缺盆膻中分,散络心包膈里穿。支者膻中缺盆上,上项耳后耳角旋,屈下至颐仍注颊,一支出耳入耳前,却从上关交曲颊,至目锐眦乃尽焉。此经少血还多气,是动耳鸣喉肿痹,所生病者汗自出,耳后痛兼目锐眦,肩臑肘臂外皆疼,小指次指亦如废。
足脉少阳胆之经,始从两目锐眦生,抵头循角下耳后,脑空风池次第行。手少阳前至肩上,交少阳右上缺盆,支者耳后贯耳内,出走耳前锐眦循。一支锐眦大迎下,合手少阳抵雜根,下加颊车缺盆合,入胸贯膈络肝经。属胆仍从胁里过,下入气冲毛际萦,横入髀厌环跳内,直者缺盆下腋膺。过季胁下髀厌内,出膝外廉是阳陵,外辅绝骨踝前过,足跗小趾次趾分。一支别从大趾去,三毛之际接肝经。此经多气而少血,是动口苦善太息,心胁疼痛难转移,面尘足热体无泽。所生头痛连锐眦;缺盆肿痛并两腋,马刀挟瘿生两旁,汗出振寒痎疟疾,胸胁髀膝至胫骨,绝骨踝痛及诸节。
厥阴足脉肝所终,大指之端毛际丛,足跗上廉太冲分,踝前一寸入中封。上踝交出太阴后,循腨内廉阴股冲,环绕阴器抵小腹,侠胃属肝络胆逢。上贯膈里布胁肋,侠喉颃颡目系同,脉上巅会督脉出,支者还生目系中,下络颊里环唇内,支者便从膈肺通。此经血多气少焉,是动腰疼俯仰难,男疝女人小腹肿,面尘脱色及咽干。所生病者为胸满,呕吐洞泄小便难,或时遗溺并狐疝,临症还须仔细看。
- 推荐作品:
- 子
- 集
- 尚书
- 左传
- 周礼
- 仪礼
- 论语
- 谷梁传
- 易经
- 中庸
- 易传
- 文昌孝经
- 史记
- 后汉书
- 宋史
- 晋书
- 新唐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隋书
- 新五代史
- 魏书
- 北史
- 金史
- 南齐书
- 逸周书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杂史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英雄记
- 载记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政书
- 史评
- 史通
- 传习录
- 儒家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幼学琼林
- 国语
- 孔子家语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潜夫论
- 中论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素书
- 三略
- 尉缭子
- 太白阴经
- 李卫公问对
- 便宜十六策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管子
- 商君书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农家
- 天工开物
- 农桑辑要
- 氾胜之书
- 伤寒论
- 难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术数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渊海子平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焦氏易林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园冶
- 茶经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杂家
- 鬼谷子
- 墨子
- 百家姓
- 夜航船
- 名贤集
- 容斋随笔
- 公孙龙子
- 清代名人轶事
- 困学纪闻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小说家
- 山海经
- 水浒传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唐传奇
- 隋唐演义
- 狄公案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何典
- 南游记
- 夷坚志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小五义
- 春秋配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心经
- 了凡四训
- 知言
- 僧伽吒经
- 列子
- 抱朴子
- 悟真篇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诗文评
- 总集
- 昭明文选
- 幽梦影
- 西湖梦寻
- 龙川别志
- 文心雕龙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