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奇病论
黄帝曰:“人有重身,九月而喑,此为何也?”
歧伯曰:“名曰胞之络脉绝也,无治,当十月复。病胁下满,气逆,二三岁不已,名曰息积,不可灸刺积,为导引服药。人身体髀股胻皆肿,环脐而痛,名曰伏梁,不可动之,动之为水溺涩之病也。人有尺脉数甚,筋急而见,名曰疹筋,是人腹必急,白色黑色见,则病甚。人有病头痛,数岁不已,名曰厥逆,谓所犯大寒,内至骨髓,髓以脑为主,脑逆,故令头痛,齿亦痛。有病口甘者,名曰脾瘅,谓人数食甘美而多肥,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气上溢,转为消渴,治之以兰,除陈气也。有病口苦,名曰胆瘅,治之以胆募俞。有癃者,日数十溲,此不足也。身热如炭,颈膺如格,人迎躁盛,喘息气逆,此有余也。太阴脉细微如发者,此不足也。五有余,二不足,名曰厥,死不治。人初生病癫疾者,名曰胎痫,谓在母腹中感惊,令子发为癫也。有病痝然如有水状,切其脉大紧,身无痛者,形不瘦,不能食,食少,名曰肾风,肾风而不能食,善惊,惊已,心气痿者死。有病怒狂者,名曰阳厥,谓阳气因暴折而难决,故善怒也,治之当夺其食,即已,使之服以生铁洛为饮,夫生铁洛者,下气疾也。”
动谓齐其毒药,而击动之。瘅,谓热也。募即日月穴,俞即胆俞穴。铁洛、铁浆。
- 推荐作品:
- 史
- 左传
- 孝经
- 尔雅
- 公羊传
- 中庸
- 大学
- 易传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匡谬正俗
- 正史
- 晋书
- 新唐书
- 清史稿
- 隋书
- 宋书
- 魏书
- 周书
- 南史
- 北史
- 金史
- 梁书
- 北齐书
- 辽史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汉官六种
- 三朝北盟会编
- 靖康传信录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别史
- 平宋录
- 传记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吴越春秋
- 江南野史
- 水经注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蛮书
- 吴船录
- 通典
- 增广贤文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国语
- 孔子家语
- 说苑
- 近思录
- 明夷待访录
- 中论
- 北溪字义
- 孙子兵法
- 六韬
- 孙膑兵法
- 将苑
- 吴子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管子
- 商君书
- 棠阴比事
- 医家
- 农桑辑要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术数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滴天髓阐微
- 神峰通考
- 焦氏易林
- 月波洞中记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园冶
- 谱录
- 茶经
- 书目答问
- 杂家
- 鬼谷子
- 千字文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笑林广记
- 颜氏家训
- 论衡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权谋残卷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池北偶谈
- 齐东野语
- 类书
- 艺文类聚
- 小说家
- 世说新语
- 三国演义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警世通言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博物志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酉阳杂俎
- 三侠五义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南游记
- 杨家将
- 绣云阁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雷峰塔奇传
- 说岳全传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朝野佥载
- 幻中游
- 薛刚反唐
- 唐摭言
- 林公案
- 北史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毛公案
- 释家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中说
- 知言
- 老子
- 庄子
- 阴符经
- 列子
- 黄帝四经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老子想尔注
- 尹文子
- 总集
- 古文观止
- 别集
- 冰鉴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日知录
- 郁离子
- 伯牙琴
- 随园诗话
- 词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