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杂病穴法歌(医学入门)
杂病随症选杂穴,仍兼原合与八法。经络原会别论详,脏腑俞募当谨始。
根结标本理玄微,四关三部识其处。伤寒一日刺风府,阴阳分经次第取。
伤寒一日太阳风府,二日阳明之荥,三日少阳之俞,四日太阴之井,五日少阴之俞,六日厥阴之经。在表刺三阳经穴,在里刺三阴经穴,六日过经未汗,刺期门、三里,古法也。惟阳症灸关元穴为妙。
汗吐下法非有他,合谷内关阴交杵。
汗,针合谷入二分,行九九数,搓数十次,男左搓,女右搓,得汗行泻法,汗止身温出针。如汗不止,针阴市,补合谷。吐,针内关入三分,先补六次,泻三次,行子午捣臼法三次,提气上行,又推战一次,病人多呼几次,即吐;如吐不止,补九阳数,调匀呼吸,三十六度,吐止,徐出针,急扪穴;吐不止,补足三里。下,针三阴交入三分,男左女右,以针盘旋,右转六阴数毕,用口鼻闭气,吞鼓腹中,将泻插一下,其人即泄,鼻吸手泻三十六遍,方开口鼻之气,插针即泄;如泄不止,针合谷,升九阳数。凡汗、吐、下,仍分阴阳补泻,就流注穴行之尤妙。
一切风寒暑湿邪,头疼发热外关起。头面耳目口鼻病,曲池合谷为之主。
偏正头疼左右针,列缺太渊不用补。头风目眩项捩强,申脉金门手三里。
赤眼迎香出血奇,临泣太冲合谷侣。耳聋临泣与金门,合谷针后听人语。
左痛针右。眼肿血烂,泻足临泣。足临泣。俱泻。
鼻塞鼻痔及鼻渊,合谷太冲随手取。口噤喎斜流涎多,地仓颊车仍可举。
口舌生疮舌下窍,三棱刺血非粗卤。舌裂出血寻内关,太冲阴交走上部。
舌上生胎合谷当,手三里治舌风舞。牙风面肿颊车神,合谷临泣泻不数。
二陵二蹻与二交,头项手足互相与。两井两商二三间,手上诸风得其所。
手指连肩相引疼,合谷、太冲能救苦。手三里治肩连脐,脊间心后称中渚。
冷嗽只宜补合谷,三阴交泻实时住。
俱泻。舌下两边紫筋。泻足临泣。
霍乱中脘可入深,三里内庭泻几许。心痛翻胃刺劳宫,寒者少泽细手指.心痛手战少海求,若要除根阴市睹,太渊、列缺穴相连,能祛气痛刺两乳。
胁痛只须阳陵泉,腹痛公孙内关尔。疟疾素问分各经,危氏刺指舌红紫。
热者。用补。足太阳疟,先寒后热,汗出不已,刺金门。足少阳疟,寒热心惕,汗多,刺侠溪。
足阳明疟,寒久乃热,汗出喜见火光,刺冲阳。足太阴疟,寒热善呕,呕已乃衰,刺公孙。足少阴疟,呕吐甚欲闭户,刺大钟。足厥阴疟,少腹满,小便不利,刺太冲。心疟刺神门,肝疟中封,脾疟商丘,肺疟列缺,肾疟太溪,胃疟厉兑。危氏刺手十指及舌下紫肿筋出血。
痢疾合谷三里宜,甚者必须兼中膂。心胸痞满阴陵泉,针到承山饮食美,
泄泻肚腹诸般疾,三里内庭功无比。水肿水分与复溜,胀满中脘三里揣。
白痢合谷,赤痢小肠俞,赤白足三里、中膂。足三里。
俱泻。水分先用小针,次用大针,以鸡翎管透之,水出浊者死,清者生,急服紧皮丸敛之。如乡村无药,粗人体实者针之;若高人则禁针。取血法:先用针补入地部,少停泻出人部,少停复补入地部,少停泻出针,其瘀血自出。虚者只有黄水出,若脚上肿大,欲放水者,仍用此法,于复溜穴上取之。
《内经》针腹,以布缠缴。针家另有盘法:先针入二寸五分,退出二寸,只留五分在内盘之。如要取上焦包络之病,用针头迎向上刺入二分补之,使气攻上;若脐下有病,针头向下,退出二分泻之。此特备古法,初学不可轻用。
腰痛环跳委中神,若连背痛昆仑武。腰连腿疼腕骨升,三里降下随拜跪。
腰连脚痛怎生医?环跳行间与风市。
脚膝诸痛羡行间,三里申脉金门侈。脚若转筋眼发花,然谷承山法自古。
两足难移先悬钟,条口后针能步履。两足酸麻补太溪,仆参内庭盘跟楚。
补腕骨,泻足三里。用补法。用泻。脚盘痛泻内庭,脚跟痛泻仆参。
脚连胁腋痛难当,环跳阳陵泉内杵。冷风湿痹针环跳,阳陵三里烧针尾。
七疝大敦与太冲,五淋血海通男妇。大便虚秘补支沟,泻足三里效可拟。
热秘气秘先长强,大敦阳陵堪调护。小便不通阴陵泉,三里泻下溺如注。
内伤食积针三里,璇玑相应块亦消。脾病气血先合谷,后刺三阴针用烧。
烧三五壮,知痛即止。手足三里。
一切内伤内关穴,痰火积块退烦潮。吐血尺泽功无比,衄血上星与禾髎。
喘急列缺足三里,呕噎阴交不可饶。劳宫能治五般痫,更刺涌泉疾若挑。
神门专治心痴呆,人中间使祛癫妖。尸厥百会一穴美,更针隐白效昭昭。
妇人通经泻合谷,三里至阴催孕妊。死胎阴交不可缓,胞衣照海内关寻.
小儿惊风少商穴,人中涌泉泻莫深。痈疽初起审其穴,只刺阳经不刺阴。
外用笔管吹耳。虚补合谷。俱泻。
阳经谓痈从背出者,当从太阳经至阴、通谷、束骨、昆仑、委中五穴选用。从鬓出者,当从少阳经窍阴、侠溪、临泣、阳辅、阳陵泉五穴选用。从髭出者,当从阳明经厉兑、内庭、陷谷、冲阳、解溪五穴选用。从胸出者,则以绝骨一穴治之。凡痈疽已破,尻神朔望不忌。
伤寒流注分手足,太冲内庭可浮沉。熟此筌蹄手要活,得后方可度金针。
又有一言真秘诀,上补下泻值千金。
- 推荐作品:
- 史
- 十三经
- 尚书
- 左传
- 孝经
- 论语
- 孟子
- 笠翁对韵
- 易传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正史
- 汉书
- 后汉书
- 宋史
- 晋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魏书
- 南史
- 梁书
- 辽史
- 陈书
- 明季南略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纪事本末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东观奏记
- 十七史百将传
- 高士传
- 英雄记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庐山记
- 通典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史通
- 传习录
- 儒家
- 幼学琼林
- 说苑
- 春秋繁露
- 潜夫论
- 中论
- 北溪字义
- 兵家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三略
- 尉缭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李卫公问对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虎钤经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法家
- 管子
- 商君书
- 折狱龟鉴
- 邓析子
- 医家
- 农家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伤寒论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四圣心源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神峰通考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谱录
- 茶经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鬼谷子
- 墨子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朱子家训
- 论衡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权谋残卷
- 龙文鞭影
- 困学纪闻
- 金楼子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避暑录话
- 类书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小说家
- 世说新语
- 西游记
- 红楼梦
- 警世通言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喻世明言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济公全传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十二楼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绣云阁
- 女仙外史
- 说唐全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岭表录异
- 说岳全传
- 老残游记续集
- 大唐新语
- 小五义
- 幻中游
- 独异志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海国春秋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声律启蒙
- 心经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中说
- 老子
- 阴符经
- 抱朴子
- 神仙传
- 悟真篇
- 文子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尹文子
- 诗文评
- 昭明文选
- 别集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龙川别志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诗人玉屑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