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二 金部·密陀僧
释名
亦名没多僧、炉底。
气味咸、辛、平、有小毒。
主治
痰结胸中不散。用密陀僧一两,加醋和水各一碗,煎干,研为末。每服取末二钱,以酒和水各一小碗,煎成一碗,趁热服下。以吐出痰涎为好。
消渴饮水。用密陀僧二两,研末,在开水中浸过,取出,加一点蒸饼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服时用浓蚕茧盐汤、或茄根汤、或酒送下都行。第一天吃五丸,以后每天增加九丸,直到一次吃到三十丸为止,不可多服,五、六次后,如见水恶心,即可停药。恶心时可吃点干食压一下。
赤白下痢。用密陀僧三两,烧成黄色,取出研细,每服一钱,醋茶送下,一天吃三次。
痔瘘。用铜青、密陀僧各一钱,麝香少许,共研细,以口水调和涂患处。
婴儿泡疮(遍身象鱼鳔,又象水晶,破则流水,疮又再生)。用密陀僧研末洒敷,内服苏合香丸。
惊气失音。用密陀要一茶匙,茶调服,即愈。
腋下狐臭。先洗净腋下,油调密陀僧末涂上。另用一钱密陀僧末放入热蒸饼中,夹在腋下。
口臭。用密陀僧末一钱,醋调漱口。
口疮。用煅过的密陀僧,研末,敷疮上。
鼻内生疮。用密陀僧、香白芷,等分研末,蜡烛油调涂患处。
一切黑瘢。用密陀僧二两,研细,人乳调搽。夜间搽药,白天洗去。
夏月汗斑如疹。用密陀僧八钱、雄黄四钱,共研细。先以姜片擦皮肤发热,再用此姜片蘸药粉擦汗斑。次日斑疹焦枯。
骨疽(一名“多骨疮”,疮内不时露出细骨) 。用密陀僧末加桐油调匀,摊贴患处。
臁疮。用密陀僧末加香油调成膏,摊在油纸上反复贴患处。
附方
密陀僧和铅丹,功用大致相似:坠痰、定惊、拔毒,是主要的。膏药中常用密陀僧代替铅丹。
- 推荐作品:
- 经
- 子
- 集
- 十三经
- 尚书
- 周礼
- 孝经
- 孟子
- 尔雅
- 易经
- 文昌孝经
- 匡谬正俗
- 史记
- 三国志
- 宋史
- 晋书
- 新唐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隋书
- 元史
- 魏书
- 南史
- 金史
- 辽史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三朝北盟会编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九州春秋
- 别史
- 传记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载记
- 越绝书
- 江南野史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华阳国志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国语
- 盐铁论
- 近思录
- 帝范
- 潜夫论
- 兵家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素书
- 百战奇法
- 兵法二十四篇
- 练兵实纪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法家
- 管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棠阴比事
- 医家
- 农家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难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月波洞中记
- 艺术
- 古画品录
- 随园食单
- 吕氏春秋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人物志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南越笔记
- 池北偶谈
- 齐东野语
- 小说家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红楼梦
- 警世通言
- 西厢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老残游记
- 新齐谐
- 隋唐演义
- 东游记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狄公案
- 花月痕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何典
- 夷坚志
- 杨家将
- 绣云阁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大唐新语
- 小五义
- 独异志
- 唐摭言
- 海国春秋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释家
- 心经
- 无量寿经
- 僧宝传
- 庄子
- 阴符经
- 列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太玄经
- 悟真篇
- 文子
- 文始真经
- 尹文子
- 诗文评
- 总集
- 古文观止
- 别集
- 冰鉴
- 浮生六记
- 呻吟语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牡丹亭
- 桃花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