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考证
两书作者是否为同一人有待详考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前所长石兴邦研究员认为,张联甲先生孜孜不倦地博览古代军事典籍,潜心书理,研究而编撰的14万余言的大型兵书《秘本兵法》,为继承祖国历史文化遗产,弘扬优秀文化作出了贡献。像其中重要部分的六六行·三十六计,较之《三十六计》,其内容要丰富得多。
至于张本与流行本的关系,即它们是否出自于张联甲之手,有关专家认为尚需进一步考证。
经西安陆军学院朱宝庆教授等专家初步研究认为,《秘本兵法》中的六六行·三十六计,与流行本《三十六计》不是残本与原本的问题,而是出自同一手笔、同一构思和同一文风;张本的写作虽晚于流行本,但在流行本的基础上改写的可能性又不大。
不少古代兵法研究专家一致认为:一、从内容上看,流行本过于简约,像是一个写作提纲,而张本内容完整、语言生动,使流行本得到了重要补充。例如以逸待劳一节,流行本只有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11个字;张本则为困敌之势,势不以战。守险保势,势以待变。损上益下,其道上行,损益盈虚,与对偕行。这一阐解,使以逸待劳之计的计理更为明确。二、张本的体系结构更为合理、更趋成熟。三、张本的引述中涉及到部分失传兵书的大量资料,,对研究古代兵书的源流当有参考价值,其学术成就不可低估。
多年来,张敬轩对其父的《秘本兵法》进行了整理、释注工作。一年前,他与5位专家校理出了《六六行·三十六计》,准备先行出版,但不少出版社对其并不感兴趣,有的答应以千字付给15元的报酬答应出版,最后张敬轩决定自费出版。预计今年8月出版。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国会图书馆闻讯后,主动接洽,愿以每本3000元的价格购《六六行·三十六计》影印本100册。为了表示诚意,他们先付给了张敬轩10万元的订金。
- 推荐作品:
- 经
- 集
- 十三经
- 诗经
- 尚书
- 左传
- 礼记
- 周礼
- 孝经
- 论语
- 孟子
- 公羊传
- 谷梁传
- 其他经学
- 大学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白虎通义
- 史记
- 三国志
- 后汉书
- 明史
- 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魏书
- 旧五代史
- 金史
- 辽史
- 陈书
- 南齐书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三朝北盟会编
- 五代新说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九州春秋
- 平宋录
- 传记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英雄记
- 江南野史
- 徐霞客游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史评
- 史通
- 儒家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帝范
- 北溪字义
- 兵家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六韬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将苑
- 司马法
- 乾坤大略
- 便宜十六策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法家
- 商君书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医家
- 农家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温病条辨
- 术数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月波洞中记
- 棋经十三篇
- 谱录
- 茶经
- 墨子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宣室志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镜花缘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子不语
- 东游记
- 孽海花
- 狄公案
- 十二楼
- 花月痕
- 三遂平妖传
- 何典
- 南游记
- 夷坚志
- 绣云阁
- 南北史演义
- 儿女英雄传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小五义
- 白牡丹
- 幻中游
- 独异志
- 小八义
- 春秋配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毛公案
- 释家
- 了凡四训
- 中说
- 僧伽吒经
- 老子
- 阴符经
- 悟真篇
- 文子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尹文子
- 古文观止
- 浮生六记
- 呻吟语
- 日知录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词源
- 词曲
- 牡丹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