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韬·将威
武王问太公曰:“将何以为威?何以为明?何以为禁止而令行?”
武王问太公说:”将帅要采用什么办法来树立威信?用什么办法来体现贤明?用什么办法做到有禁必止,有令必行?”
太公曰:“将以诛大为威,以赏小为明,以罚审为禁止而令行。故杀一人而三军震者,杀之;赏一人而万人说者,赏之。杀贵大,赏贵小。杀及当路贵重之臣,是刑上极也;赏及牛竖,马洗、厩养之徒,是赏下通也。刑上极,赏下通,是将威之所行也。”
大公答道:“将帅通过诛杀地位高贵的人来树立威信,通过奖赏地位低下的人来体现贤明,通过奖罚分明来做到有禁必止,有令必行。因此,杀一人而能使全军震骇的,那就杀掉他;赏一人而能使全军都为之高兴的,就奖赏他。诛杀应当以诛杀那些地位高贵的人为重点,而奖赏则应当以奖赏那些地位低下的人为重点。能诛杀那些官高位显担当重要职务的人,说明刑罚触及到了最上层;能奖赏牛僮、马夫、饲养人员等地位低下的人,说明了奖赏能达到最下层。刑罚及于最上层,奖赏达到最下层,这就是将帅的威信得以树立,命令能够执行的原因所在。”
- 推荐作品:
- 史
- 集
- 诗经
- 论语
- 尔雅
- 谷梁传
- 易经
- 中庸
- 易传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匡谬正俗
- 史记
- 明史
- 新唐书
- 清史稿
- 宋书
- 元史
- 周书
- 南史
- 北齐书
- 陈书
- 逸周书
- 编年史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过江七事
- 杂史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别史
- 平宋录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英雄记
- 载记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洛阳伽蓝记
- 华阳国志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庐山记
- 通典
- 史评
- 读通鉴论
- 传习录
- 儒家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孔子家语
- 说苑
- 潜夫论
- 中论
- 三十六计
- 素书
- 司马法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练兵实纪
- 历代兵制
- 法家
- 管子
- 商君书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医家
- 农家
- 天工开物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针灸大成
- 食疗本草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葬书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葬法倒杖
- 月波洞中记
- 艺术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谱录
- 书目答问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夜航船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池北偶谈
- 齐东野语
- 类书
- 艺文类聚
- 小说家
- 水浒传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醒世恒言
- 阅微草堂笔记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初刻拍案惊奇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古今谭概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杨家将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荡寇志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说岳全传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南史演义
- 小五义
- 独异志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唐摭言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知言
- 僧宝传
- 道家
- 抱朴子
- 黄庭经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文子
- 老子想尔注
- 刘子
- 诗文评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曾国藩家书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龙川别志
- 文心雕龙
- 词源
- 诗人玉屑
- 牡丹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