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韬·明传
文王寝疾,召太公望,太子发在侧,曰:“呜呼!天将弃予,周之社稷将以属汝,今予欲师至道之言,以明传之子孙。”
文王卧病在床,召见太公,当时太子姬发业在一旁。文王说:“唉!恐怕上天要遗弃我了,周国的社稷大事就要托付给您了。现在我想听您讲讲至理明言,把安邦济世的方法,以便明确地传授给我的子孙。”
太公曰:“王何所问?”文王曰:“先圣之道,其所止,其所起,可得闻乎?”
太公问:“王您想要知道些什么呢?”文王说:“古代圣贤的治国之道,应该废弃什么,应该兴盛什么,您能够把其中的道理讲给我听听吗?”
太公曰:“见善而怠,时至而疑,知非而处,此三者,道之所止也。柔而静,恭而敬,强而弱,忍而刚,此四者,道之所起也。故义胜欲则昌,欲胜义则亡,敬胜怠则吉,怠胜敬则灭。”
太公回答道:“看见善事却懈怠不去办,时机来临却迟疑不决,明知道有错还泰然处之,这三种情况就是先圣治国之道所应废止的。柔和而清静,谦恭而敬谨,强大而自居弱小,隐忍而能够刚正处事,这四种情况是先圣治国之道所应推行的。所以,正义胜过私欲,国家就能昌盛;私欲胜过正义,国家就会走向灭亡;敬谨胜过懈怠,国家就能祥和;懈怠胜过敬谨,国家就会覆灭。”
- 推荐作品:
- 十三经
- 诗经
- 尚书
- 左传
- 论语
- 孟子
- 谷梁传
- 其他经学
- 中庸
- 笠翁对韵
- 易传
- 正史
- 三国志
- 汉书
- 晋书
- 新唐书
- 隋书
- 新五代史
- 金史
- 梁书
- 辽史
- 陈书
- 逸周书
- 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杂史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东观奏记
- 别史
- 平宋录
- 传记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东京梦华录
- 洛阳伽蓝记
- 华阳国志
- 吴船录
- 岭外代答
- 通典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史通
- 传习录
- 菜根谭
- 三字经
- 荀子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孔子家语
- 说苑
- 近思录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北溪字义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将苑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武经总要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法家
- 慎子
- 医家
- 农家
- 天工开物
- 本草纲目
- 难经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饮膳正要
- 温病条辨
- 神相全编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灵城精义
- 艺术
- 古画品录
- 茶经
- 书目答问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陶庵梦忆
- 人物志
- 龙文鞭影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齐东野语
- 太平御览
- 小说家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博物志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新齐谐
- 唐传奇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鬼神传
- 十二楼
- 花月痕
- 三刻拍案惊奇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杨家将
- 绣云阁
- 女仙外史
- 荡寇志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朝野佥载
- 白牡丹
- 幻中游
- 小八义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释家
- 心经
- 了凡四训
- 中说
- 僧伽吒经
- 道家
- 老子
- 列子
- 黄庭经
- 悟真篇
- 文子
- 尹文子
- 昭明文选
- 别集
- 冰鉴
- 曾国藩家书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文心雕龙
- 训蒙骈句
- 诗人玉屑
- 牡丹亭
- 桃花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