豹韬·林战
武王问太公曰:“引兵深入诸候之地,遇大林,与敌人分林相拒。吾欲以守则固,以战则胜,为之奈何?”
武王询问太公:“率军深入敌国境内,遇到森林,与敌人各占森林一部分互相对峙。我想要防御就能稳固,进攻就能取胜,应该怎么做呢?”
太公曰:“使吾三军分为冲陈,便兵所处,弓弩为表,戟盾为里;斩除草木,极广吾道,以便战所;高置旌旗,谨敕三军,无使敌人知吾之情,是谓林战。林战之法:率吾矛戟,相与为伍;林间木疏,以骑为辅,战车居前,见便则战,不见便则止;林多险阻,必置冲陈,以备前后,三军疾战,敌人虽众,其将可走;更战更息,各按其部。是谓林战之纪。”
大公答道:“将我军部署为冲阵,配置在便于作战的地方,弓弩布设在外层,戟盾布设在里层,斩除草木,广开道路,以便于我军战斗行动。高高悬挂旗帜,严格约束军队,不能让敌军了解我方情况,这就是所说的森林地作战。森林地作战的方法是:将我军使用矛敦等不同兵器的士兵,混合编组为战斗分队。森林中树木稀疏,就以骑兵辅助作战,把战车配置在前面,泼现有利时就战斗,没有发现有利时就停止。森林中多是险阻地形,就必须部署为冲阵队形,以防备敌人攻击我军前后。故斗财务必使全军迅速勇猛地进行战斗。这样,敌人即使人数众多,也会被我击败逃遁。我军在战斗过程中要轮番作战,轮番休息,各部均按编组行动。这就是森林地作战的一般原则。”
- 推荐作品:
- 经
- 子
- 尚书
- 左传
- 周礼
- 孟子
- 尔雅
- 公羊传
- 谷梁传
- 其他经学
- 中庸
- 子夏易传
- 大戴礼记
- 正史
- 汉书
- 后汉书
- 明史
- 宋史
- 晋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元史
- 北史
- 梁书
- 辽史
- 陈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传记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高士传
- 载记
- 江南野史
- 地理
- 大唐西域记
- 政书
- 通典
- 读通鉴论
- 史通
- 传习录
- 儒家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幼学琼林
- 孔子家语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帝范
- 三十六计
- 素书
- 六韬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将苑
- 尉缭子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法家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天工开物
- 北山酒经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洗冤集录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神相全编
- 葬书
- 天玉经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灵城精义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茶经
- 鬼谷子
- 淮南子
- 格言联璧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夜航船
- 名贤集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类书
- 搜神后记
- 小说家
- 三国演义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儒林外史
- 太平广记
- 博物志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酉阳杂俎
- 东游记
- 三侠五义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狄公案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三刻拍案惊奇
- 三遂平妖传
- 杨家将
- 韩湘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后汉演义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中说
- 知言
- 僧伽吒经
- 老子
- 列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文子
- 文始真经
- 亢仓子
- 诗文评
- 古文观止
- 别集
- 曾国藩家书
- 呻吟语
- 西湖梦寻
- 随园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