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 安礼
  怨在不舍小过,患在不预定谋。福在积善,祸在积恶。
  怨被人怨恨是因为不能原谅他人小的过失;承受灾祸是因为事前未作仔细的谋划;享受幸福在于积善累德;灾难在于多行不义。
  饥在贱农,寒在堕织。安在得人,危在失士。
  轻视农业,必然会让百姓挨饿;养蚕桑懒惰,必然会挨冷受冻。得到人才国家就安定,失去人才国家就有危难。
  富在迎来,贫在弃时。上无常操,下多疑心。
  招来远客,国家就富裕,农田荒废农,国家就贫困。处于上位的人,反覆无常,言行不一,下属就心存疑惑,以求自保。
  轻上生罪,侮下无亲。近臣不重,远臣轻之。
  轻视上级必定获罪;侮辱下属必定失去亲信。近幸左右之臣不受尊重,关系疏远之臣必不安其位。
  自疑不信人,自信不疑人。枉士无正友,曲上无直下。
  自己怀疑自己,则不会信任别人;自己相信自己,则不会怀疑别人。邪恶之士决无正直的朋友;邪僻的上司必没有公正刚直的部下。
  危国无贤人,乱政无善人。爱人深者求贤急,乐得贤者养人厚。
  行将灭亡的国家,决不会有贤人辅政;陷于混乱的政治,决不会有善人参与。爱人深者,一定急于求贤才,乐得于贤才者,待人一定丰厚。
  国将霸者士皆归,邦将亡者贤先避。
  国家即将称霸,人才都会聚集来归;邦国即将败亡,贤者先行隐避。
  地薄者大物不产,水浅者大鱼不游,树秃者大禽不栖,林疏者大兽不居。
  土地贫瘠,大物不产;水浅之处,大鱼不游;秃树之上,大禽不栖;疏林之中,大兽不居。
  山峭者崩,泽满者溢。弃玉取石者盲,羊质虎皮者柔。
  山势过于陡峭,则容易崩塌;沼泽蓄水过满,则会漫溢出来。弃玉抱石者目光如盲,羊质虎皮者虚于矫饰。
  衣不举领者倒,走不视地者颠。柱弱者屋坏,辅弱者国倾。
  拿衣服时不提领子,势必把衣服拿倒。走路不看地面的一定会跌倒。房屋梁柱软弱,屋子会倒塌;才力不足的人掌政,国家会倾覆。
  足寒伤心,人怨伤国。山将崩者下先隳,国将衰者人先弊。
  脚下受寒,心肺受损;人心怀恨,国家受伤。大山将要崩塌,土质会先毁坏;国家将要衰亡,人民先受损害。
  根枯枝朽,人困国残。与覆车同轨者倾,与亡国同事者灭。
  树根干枯,枝条就会腐朽;人民困窘,国家将受伤害。与倾覆的车子走同一轨道的车,也会倾覆;与灭亡的国家做相同的事,也会灭亡。
  见已生者慎将生,恶其迹者须避之。畏危者安,畏亡者存。
  见到已发生的事情,应警惕还将发生类似的事情;预见险恶的人事,应事先回避。害怕危险,常能得安全;害怕灭亡,反而能生存。
  夫人之所行,有道则吉,无道则凶。吉者,百福所归;凶者,百祸所攻。
  人的所作所为,符合行事之道则吉,不符合行事之道则凶。吉祥的人,各种各样的好处都到他那里;不吉祥的人,各种各样的恶运灾祸都向他袭来。
  非其神圣,自然所钟。务善策者无恶事,无远虑者有近忧。
  这并不是什么奥妙的事,而是自然之理。专心致志于筹策谋划的人没有险恶的事情发生,没有长远谋虑的人必定有眼前的忧患出现。
  同志相得,同仁相忧,同恶相党,同爱相求,同美相妒,同智相谋,
  志趣相投的人相得益彰,志趣相同而又共事的人有共同的忧虑。劣性相似的人会结成朋党,爱好相同的人会相互访求。同为美人会互相嫉妒,同样才智卓绝的人会相互图谋。
  同贵相害,同利相忌,同声相应,同气相感,同类相依,同义相亲,
  同权势地位相当的人会互相残害,有相同利益的人会相互憎恨。有共同语言,沟通起来就容易多了,他们之间,总是比较容易互相感应。性格差不多的人会互相依存,思想相近的人会彼此亲近。
  同难相济,同道相成,同艺相规,同巧相胜:此乃数之所得,不可与理违。
  都处在困难中的人会互相帮助,共渡难关。政治抱负相近的人,总是能够走到一起,互相扶助,共成大事。有相同技艺的人,就会相互比较;彼此都很精通的人,就会互争胜负。以上这些都是自然而然的道理,凡人类有所举措,均应遵守这些规律,不可与理相抗。
  释己而教人者逆,正己而化人者顺。
  放纵自己,单纯去教育别人,别人一定不会接受他的话;如果严格要求自己,进而去感化别人,别人就会信服说的话。
  逆者难从,顺者易行,难从则乱,易行则理。
  违反常理,部属则难以顺从;合乎常理,做起事来就容易很多。部属难以顺从,则容易产生动乱;办事容易,则能得到畅通的治理。
  如此理身、理国、理家,可也!
  倘若明白了这个道理,那么,《大学》中所说的修身、齐家和治国就都不在话下。
- 推荐作品:
- 子
- 集
- 尚书
- 左传
- 仪礼
- 论语
- 公羊传
- 其他经学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史记
- 汉书
- 晋书
- 新唐书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北史
- 金史
- 梁书
- 北齐书
- 陈书
- 南齐书
- 编年史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纪事本末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杂史
- 五代新说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奉天录
- 东观奏记
- 平宋录
- 传记
- 晏子春秋
- 唐才子传
- 高士传
- 英雄记
- 载记
- 吴越春秋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徐霞客游记
- 大唐西域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吴船录
- 庐山记
- 政书
- 读通鉴论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荀子
- 弟子规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说苑
- 盐铁论
- 近思录
- 兵家
- 三十六计
- 素书
- 孙膑兵法
- 三略
- 吴子
- 武经总要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法家
- 折狱龟鉴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本草纲目
- 神农本草经
- 千金方
- 针灸大成
- 洗冤集录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三命通会
- 渊海子平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葬法倒杖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谱录
- 书目答问
- 杂家
- 吕氏春秋
- 淮南子
- 格言联璧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容斋随笔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老老恒言
- 南越笔记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齐东野语
- 太平御览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小说家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西游记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新齐谐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孽海花
- 鬼神传
- 狄公案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北游记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南游记
- 夷坚志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女仙外史
- 说唐全传
- 荡寇志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小八义
- 春秋配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了凡四训
- 五灯会元
- 僧宝传
- 道家
- 阴符经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文子
- 文始真经
- 亢仓子
- 诗文评
- 别集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日知录
- 沧浪诗话
- 牡丹亭
- 长生殿
- 古诗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