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 余力学文
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
不能身体力行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这些道德准则,一味死读书,就会使自己陷入浮华不实的境地,这样我们怎能成为一个真正有用之人呢?
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
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做事,不肯读书学习,就容易任性而为,蒙蔽真理。
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
读书的方法要注重三到,眼到、口到、心到,三者缺一不可。
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
正在读一本书的时候,不要欣羡、想看其他的书,这本书没读完,就不要去看其他的书。
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
在订定读书计划的时候,不妨把读书期限定得宽松一些,实际执行时,就要加紧用功,严格执行,不可以懈怠偷懒。日积月累功夫深了,原先窒碍不通,困顿疑惑之处自然而然都迎刃而解了。
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
读书时心里有疑问,应随时笔记,一有机会,就向良师益友请教,务必确实明白它的真义。
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
书房要整理清洁,墙壁要保持干净,读书时,书桌上笔墨纸砚等文具要放置整齐,不得凌乱,触目所及皆是井井有条,才能静下心来读书。
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
古人写字使用毛笔,写字前先要磨墨,如果心不在焉,墨就会磨偏了,写出来的字如果歪歪斜斜,就表示你浮躁不安,心定不下来。
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
书籍课本应分类,排列整齐,放在固定的位置,读诵完毕须归还原处。
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
虽有急事,也要把书本收好再离开,书本有缺损就要修补,保持完整。
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
不是传述圣贤言行的著作,以及有害身心健康的不良书刊,都应该摒弃不要看,以免身心受到污染,智慧遭受蒙蔽,心志变得不健康。
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
遇到困难或挫折的时候,不要自暴自弃,也不必愤世嫉俗,看什么都不顺眼,应该发愤向上努力学习,圣贤境界虽高,循序渐进,也是可以达到的。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子
- 集
- 诗经
- 左传
- 礼记
- 孟子
- 大学
- 笠翁对韵
- 易传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正史
- 宋史
- 晋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隋书
- 元史
- 南史
- 陈书
- 明季南略
- 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五代新说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平宋录
- 列女传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英雄记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江南野史
- 徐霞客游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岭外代答
- 读通鉴论
- 儒家
- 荀子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国语
- 潜夫论
- 兵家
- 三十六计
- 素书
- 六韬
- 孙膑兵法
- 将苑
- 司马法
- 兵法二十四篇
- 练兵实纪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韩非子
- 法家
- 商君书
- 扬子法言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洗冤集录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葬书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棋经十三篇
- 艺舟双楫
- 园冶
- 茶经
- 杂家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墨子
- 格言联璧
- 笑林广记
- 论衡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公孙龙子
- 老老恒言
- 南越笔记
- 风俗演义
- 避暑录话
- 类书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小说家
- 世说新语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搜神记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博物志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唐传奇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三刻拍案惊奇
- 海上花列传
- 南游记
- 西汉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河东记
- 小五义
- 幻中游
- 独异志
- 小八义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声律启蒙
- 释家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中说
- 知言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道家
- 阴符经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悟真篇
- 文始真经
- 亢仓子
- 尹文子
- 刘子
- 诗文评
- 古文观止
- 别集
- 冰鉴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呻吟语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桃花扇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