讹误
正如作者在成书后所作的《引》中所说的:异方之士,弱冠斐然。狃于见闻,岂所能尽?敢倡斯盟,尚赖同志相与广焉。此书中确有一些明显的舛误和不足。
现在能见到的最早对本书进行评论的是明代初年的杨士奇,他的《东里文集》卷十所载《书唐才子传后》一文中在肯定了于辛所录,宜有所取后说:然唐以诗取士,三百年间,以诗名者,当不止于辛氏所录。如郭元振、张九龄、李邕之徒,显于时矣,而犹遗之,况在下者乎?而辛所录又间杂以臆说,观者当择之。
清代《四库全书总目》举例纠驳《唐才子传》缺失说:今考编中,如《许浑传》称其梦游昆仑,《李群玉传》称其梦见神女——杂采孟棨《本事诗》、范摅《云溪友议》荒唐之说——当无史裁。又如储光羲污禄山伪命,而称其养浩然之气,尤乖大义。他如,谓骆宾王与宋之问唱和灵隐寺中,谓《中兴间气集》为高适所选,谓李商隐曾为广州都督,谓唐人学杜甫者惟唐彦谦一人,乖舛不一而足。
公正的说,这些批评基本上是符合实际的。周本淳先生将此书的讹误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时间失次,二是地理讹误,三是误甲为乙,四是褒贬失实。其例甚多,详见本书正文注释。分析起来,辛氏致误的原因约有两点:
一、所采原书本身已误。如卷五《张仲素传》云:魏文帝有云:‘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词为卫。'殊不知魏文帝从无此论,而宋代陈师道《后山诗话》将杜牧此语误属曹丕,辛氏乃沿年后山之误。在诗人事迹方面,辛氏的重点是标举诗格,而轻于考述行迹,故多采笔记小说。而唐五代后期的笔记小说,因受到传奇的长期浸染,叙事务求新奇动人、曲折有致,往往虽叙述时人事迹,却大加渲染夸张,与传奇小说已难以区分,情况十分复杂。辛氏难以一一考辨所载事实的真伪,,一旦采择入传,又往往踵事增华,则距事实更远。如《四库全书总目》所指出的本书卷七《许浑传》称其梦游昆仑一事,系节录孟棨《本事诗·事感第二》,而此事见录于早《本事诗》四十年的唐代卢肇所撰《逸史》一书,事主乃是许瀍。辛氏沿用误说,又加臆评,完全曲解了许浑的性格。
二、所采原书不误,而辛氏误读误解。如所采《郡斋读书志》卷四上柳仪曹评陈子昂语,柳仪曹本指柳宗元,辛氏误解为格柳公权。又如《郡斋读书志》著录《雍陶集》时说:唐志集十卷,今亡其半。唐志,系《新唐书·艺文志》的简称,辛氏误为雍陶诗集名,在卷七《雍陶传》中说有《唐志集》五卷,今传。皆为典型的例子。
客观上说,辛氏在唐亡后三百多年后,以一己之力,博访史料文献,把零散材料系统化,为一代诗人写传,其中艰难可以想见。更难能的是提出了许多有益的论点,不愧为唐诗之功臣,虽然有诸如此类的缺陷,但瑕不掩瑜。《四库全书总目》说:盖文房抄掇繁富,或未暇检详,故谬误牴牾,往往杂见。然较计有功《唐诗记事》,叙述差有条理,文笔亦秀润可观。传后间缀以论,多掎摭诗家利病,亦足津逮艺林,于学诗者考订之功,固不为无补焉。这个评价不失公允。
- 推荐作品:
- 经
- 诗经
- 尚书
- 周礼
- 孝经
- 公羊传
- 中庸
- 大学
- 笠翁对韵
- 易传
- 子夏易传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正史
- 史记
- 新唐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隋书
- 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北史
- 北齐书
- 辽史
- 南齐书
- 逸周书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纪事本末
- 三朝北盟会编
- 杂史
- 五代新说
- 战国策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九州春秋
- 平宋录
- 传记
- 列女传
- 唐才子传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江南野史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华阳国志
- 都城纪胜
- 史评
- 传习录
- 儒家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弟子规
- 围炉夜话
- 国语
- 说苑
- 盐铁论
- 春秋繁露
- 帝范
- 中论
- 北溪字义
- 六韬
- 孙膑兵法
- 吴子
- 司马法
- 武经总要
- 便宜十六策
- 虎钤经
- 法家
- 商君书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北山酒经
- 伤寒论
- 难经
- 金匮要略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滴天髓阐微
- 九章算术
- 神峰通考
- 葬法倒杖
- 灵城精义
- 园冶
- 谱录
- 杂家
- 吕氏春秋
- 格言联璧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论衡
- 夜航船
- 权谋残卷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池北偶谈
- 搜神后记
- 小说家
- 世说新语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搜神记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封神演义
- 剪灯新话
- 绿野仙踪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子不语
- 东游记
- 三侠五义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狄公案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北游记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何典
- 夷坚志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河东记
- 小五义
- 白牡丹
- 春秋配
- 开辟演义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声律启蒙
- 心经
- 无量寿经
- 中说
- 僧宝传
- 老子
- 阴符经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神仙传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尹文子
- 刘子
- 冰鉴
- 幽梦影
- 呻吟语
- 日知录
- 郁离子
- 伯牙琴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诗人玉屑
- 词曲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