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四 赵三·说张相国
说张相国曰:“君安能少赵人,而令赵人多君?君安能憎赵人,而令赵人爱君乎?夫胶漆,至韧也,而不能合远;鸿毛,至轻也,而不能自举。夫飘于清风,则横行四海。故事有简而功成者,因也。今赵万乘之强国也,前漳、滏,右常山,左河间,北有代,带甲百万,尝抑强齐,四十余年而秦不能得所欲。由是观之,赵之于天下也不轻。今君易万乘之强赵,而慕思不可得之小梁,臣窃为君不取也。”君曰:“善。”自是之后,众人广坐之中,未尝不言赵人之长者也,未尝不言赵俗之善者也。
有人游说张相国说:“您哪里能轻视赵国人,反而使赵国人尊重您?您怎么能憎恶赵国人,反而使赵国人爱戴您呢?胶漆是最粘的东西,但却不能把两个相距很远的东西粘合在一起;鸿毛是最轻的东西,可是不能自己举起自己。飘浮在清风之中,才能在四海横行。所以事情用简单办法就能成功的原因,是有所依凭。如今赵国是拥有万辆兵车的强国,它前面有天堑漳河、滏水,右面有险峻的常山,左面有河间那样的粮仓,北面有代地的丰富物产,有甲兵百万,曾经压制过强大的齐国,四十多年来秦国都没有得到他想要得到的。由此看来,赵国在天下是不容轻视的。如今您轻视拥有万辆兵车的强大赵国,而爱慕思念不可能得到的小小魏国,臣认为您的想法是不可取的。”张相国说:“好。”从此以后,在大庭广众之中,张相国没有不谈论赵国人长处的。没有不谈论赵国美好风俗的。
- 推荐作品:
- 集
- 十三经
- 尔雅
- 谷梁传
- 易经
- 其他经学
- 中庸
- 大学
- 文昌孝经
- 白虎通义
- 正史
- 汉书
- 明史
- 宋史
- 晋书
- 新唐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隋书
- 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魏书
- 梁书
- 辽史
- 明季南略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杂史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九州春秋
- 平宋录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英雄记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华阳国志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通典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儒家
- 荀子
- 小窗幽记
- 国语
- 孔子家语
- 盐铁论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中论
- 北溪字义
- 兵家
- 素书
- 孙膑兵法
- 三略
- 将苑
- 吴子
- 太白阴经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韩非子
- 法家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折狱龟鉴
- 邓析子
- 农家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针灸大成
- 洗冤集录
- 温病条辨
- 术数
- 葬书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棋经十三篇
- 艺舟双楫
- 园冶
- 谱录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淮南子
- 格言联璧
- 夜航船
- 陶庵梦忆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类书
- 艺文类聚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西厢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镜花缘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老残游记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东游记
- 古今谭概
- 十二楼
- 花月痕
- 北游记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南游记
- 夷坚志
- 绣云阁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南史演义
- 白牡丹
- 小八义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隋唐两朝志传
- 毛公案
- 释家
- 心经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中说
- 僧宝传
- 庄子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悟真篇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刘子
- 总集
- 昭明文选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伯牙琴
- 随园诗话
- 诗人玉屑
- 词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