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提要记载
《大唐创业起居注》·三卷
唐温大雅撰。大雅,字彦宠,并州祁人,官礼部尚书,封黎国公,事迹具《唐书》本传。是书《唐志》、《宋志》皆作三卷,惟《文献通考》作五卷。此本上卷记起义旗至发引四十八日之事,中卷记起自太原至京城一百二十六日之事,下卷记起摄政至即真一百八十三日之事。与《书录解题》所云记三百五十七日之事者,其数相符。首尾完具,无所佚阙,不应复有二卷。《通考》殆讹三为五也。大雅本传称高祖兵兴,引为记室参军,主文檄。则此书得诸闻见,,记录当真。今取与《高祖本纪》相较,若刘仁恭为突厥所败,炀帝驿系高祖。此书称高祖侧耳谓秦王曰:隋运将尽,吾家继膺符命。所以不早起兵者,为尔兄弟未集耳。今遭羑里之厄,尔昆季须会盟津之师。是兴师由高祖,而《本纪》则谓举事由秦王。又此书载隋少帝以夏四月诏曰:今遵故事,逊於旧邸。而《本纪》则系之五月戊午。凡此之类,皆颇相牴牾。书中所谓大郎即建成、二郎即太宗,於太宗殊无所表异。胡震亨《跋》谓大抵载笔之时,建成方为太子,,故凡言结纳贤豪,攻略城邑,必与太宗并称,殆其然欤。抑或贞观十七年敬播、房玄龄、许敬宗等所修《高祖实录》,欲以创业之功独归太宗,不能无所润色也。观大雅所讳,独宫婢私侍一事耳。至於称臣突厥,则以不用书而用启,隐约其词。而於炀帝命为太原道安抚大使,则载高祖私喜此行,以为天授。於炀帝命击突厥,则载高祖私谓人曰:天其或者将以畀余。俱据事直书,无所粉饰。则凡与唐史不同者,或此书反为《实录》,亦未可定也。
- 推荐作品:
- 经
- 十三经
- 诗经
- 尚书
- 礼记
- 仪礼
- 孝经
- 谷梁传
- 易传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正史
- 史记
- 汉书
- 后汉书
- 明史
- 晋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周书
- 南史
- 北史
- 金史
- 梁书
- 辽史
- 陈书
- 南齐书
- 逸周书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杂史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平宋录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英雄记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东京梦华录
- 洛阳伽蓝记
- 华阳国志
- 吴船录
- 岭外代答
- 政书
- 读通鉴论
- 三字经
- 弟子规
- 围炉夜话
- 明夷待访录
- 北溪字义
- 兵家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六韬
- 三略
- 乾坤大略
- 李卫公问对
- 练兵实纪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韩非子
- 法家
- 管子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折狱龟鉴
- 邓析子
- 医家
- 农家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金匮要略
- 四圣心源
- 食疗本草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撼龙经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九章算术
- 疑龙经
- 李虚中命书
- 灵城精义
- 棋经十三篇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格言联璧
- 朱子家训
- 论衡
- 夜航船
- 名贤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避暑录话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山海经
- 西游记
- 红楼梦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西厢记
- 镜花缘
- 老残游记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隋唐演义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孽海花
- 鬼神传
- 狄公案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荡寇志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老残游记续集
- 朝野佥载
- 河东记
- 小五义
- 白牡丹
- 幻中游
- 春秋配
- 林公案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心经
- 无量寿经
- 僧伽吒经
- 庄子
- 阴符经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云笈七签
- 文子
- 老子想尔注
- 尹文子
- 总集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冰鉴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日知录
- 伯牙琴
- 随园诗话
- 词源
- 诗人玉屑
- 桃花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