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价值
温大雅在李渊起兵之后,既专掌文翰,所撰当得自所记所闻,比较翔实。今以是书所记内容与新、旧唐书和《资治通鉴》的有关记载相互参读,便发现略有异同。如本书谓太原起兵是李渊的主意,新、旧唐书本纪和通鉴则归其功于李世民。
李渊进军长安途中,于时秋霖未止,道路泥深,并受隋军拦阻,时有流言者,云突厥欲与武周南入,乘虚掩袭太原。李渊为此,集大郎二郎等商讨对策,建成兄弟共谋反对回师太原,坚定地表示,若不杀老生而取霍邑,儿等敢以死谢。这一建议,得到了李渊的赞赏。《通鉴》记载两兄弟建议被李渊否决之后,李世民哭谏制退兵并连夜追赶先一步退兵的李建成。根据唐俭墓志铭和墓碑和裴寂墓志铭看,李世民在圣情仁恻,不忍战民——裴寂墓志铭。,战旋师,,方谋后举。——唐俭墓碑后,的确曾经带着裴寂和唐俭劝说过李渊,哭谏追师应当是存在的,只是《起居注》作者省略了劝说的详细过程。平阳公主率领义军襄助父亲,引精兵万人与秦王会渭北。绍及主对置幕府,分定京师,号娘子军有克定之勋《起居注》记载义军其他人物独不见公主记载,有缺失。
- 推荐作品:
- 史
- 十三经
- 左传
- 周礼
- 仪礼
- 公羊传
- 谷梁传
- 易经
- 其他经学
- 中庸
- 大学
- 笠翁对韵
- 文昌孝经
- 白虎通义
- 史记
- 三国志
- 汉书
- 明史
- 晋书
- 新唐书
- 旧唐书
- 隋书
- 魏书
- 周书
- 南史
- 金史
- 梁书
- 南齐书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三朝北盟会编
- 杂史
- 战国策
- 东观奏记
- 别史
- 平宋录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英雄记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华阳国志
- 岭外代答
- 史评
- 传习录
- 菜根谭
- 三字经
- 荀子
- 幼学琼林
- 国语
- 说苑
- 春秋繁露
- 潜夫论
- 兵家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尉缭子
- 武经总要
- 历代兵制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商君书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邓析子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神农本草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针灸大成
- 食疗本草
- 肘后备急方
- 温病条辨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天玉经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艺舟双楫
- 园冶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墨子
- 智囊全集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颜氏家训
- 夜航船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清代名人轶事
- 困学纪闻
- 金楼子
- 尚书正义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宣室志
- 小说家
- 世说新语
- 西游记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儒林外史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镜花缘
- 东周列国志
- 绿野仙踪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酉阳杂俎
- 子不语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狄公案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穆天子传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夷坚志
- 杨家将
- 女仙外史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说岳全传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小五义
- 幻中游
- 春秋配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了凡四训
- 五灯会元
- 老子
- 庄子
- 列子
- 文子
- 老子想尔注
- 诗文评
- 总集
- 昭明文选
- 呻吟语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曲
- 长生殿
- 古诗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