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传·卷二
后妃下
肃宗废后庶人张氏,是邓州向城县人,其后徙家于新丰。其祖母窦氏,是昭成皇后的妹妹。玄宗自幼失去昭成母后,视姨如母,极为敬爱。玄宗即位之后,封窦氏为邓国夫人,其亲宠无人可比。其五子名为去惑、去疑、去奢、去逸、去盈,皆至显要官位。去盈娶常芬公主为妻。去逸为张后之父。
张皇后 章敬吴太后 贞懿独孤皇后 睿真沈太后 昭德王皇后 韦贤妃庄宪 王皇后 懿安郭太后 孝明郑太后 恭僖王太后 贞献萧太后 宣懿韦太后尚宫宋 若昭 郭贵妃 王贤妃 元昭晁太后 惠安王太后 郭淑妃 恭宪王太后何皇后
肃宗为忠王之时,娶韦元王圭之女为孺人。立为皇太子之后,以韦孺人为王妃,以张后为良娣。后来因韦妃之兄韦坚被李林甫陷害致死,太子奏请与韦妃绝亲,毁其服幽居于禁中。安禄山造反后,韦妃陷入贼中,于至德年间逝世。
肃宗废后庶人张氏,邓州向城人,家徙新丰。祖母窦,昭成皇后女弟也。玄宗 幼失昭成,母视姨,鞠爱笃备。帝即位,封邓国夫人,亲宠无比。五息子,曰去惑、 去疑、去奢、去逸、去盈,皆显官。去盈尚常芬公主。去逸生后。
起初,韦妃既已绝亲,张良娣得以专侍太子,她聪慧而善辩,能曲意迎合上意。玄宗西巡时,张良娣与太子随同前往,车驾渡过渭水时,百姓拦路请求留下太子收复长安,太子不听。中官李辅国密告太子请留,良娣也赞成其谋,便定计北趋灵武。当时军队卫士单寡,每逢晚上住宿,良娣必定寝于其前,太子说:“夜间怕出意外,况且捍御贼寇并非妇人之事,应当小心在意。”她回答说:“目前正是多事之秋,如事出仓卒,妾自当之,殿下便可从容脱身。”驻军于灵武时,临产生子,三天之后就起身缝制战士衣装,太子下令制止,她回答说:“如今岂是调养自己的时候?”乾元初年,她被册拜为淑妃,并赠予其父尚书左仆射之职,其姐妹全都赐予封号,其弟张清、张潜娶大宁、延和二郡主为妻。随即册立为皇后,下诏内外命妇全都朝见皇后于光顺门。
肃宗为忠王时,纳韦元珪女为孺人。既建太子,以孺人为妃,后为良娣。妃兄 坚为李林甫构死,太子惧,请与妃绝,毁服幽禁中。安禄山反,陷於贼,至德中薨。
张后善于笼络人心,渐渐参预政事,与太监李辅国互为援助,常以私恩请谒干扰政务。还举行亲蚕礼于苑中,与群命妇相见,礼仪法物极盛。乾元二年(761),群臣加上肃宗尊号,张后也暗示群臣尊崇自己号为“翊圣”,肃宗问李揆,李揆固争不能这样。恰遇月食发生,肃宗认为咎在后宫,便停办加封皇后称号之事。又与李辅国谋议迁徙上皇居于西内。清明节时,肃宗召见山人李唐,当时肃宗正抱着幼女,对李唐说:“我太想她,请别怪罪。”李唐说:“太上皇今天也想念陛下。”肃宗听罢潸然泪下,但因受制于张后,结果仍不敢前去西宫谒见。后来肃宗生病,张后亲自用针刺血书写佛经以表示诚意。
始,妃既绝,良娣得专侍太子,慧中而辩,能迎意傅合。玄宗西幸,娣与太子 从,度渭,民鄣道乞留复长安,太子不听。中人李辅国密启,娣又赞其谋,遂定计 北趣灵武。时军卫单寡,夕次,娣必寝前,太子曰:“暮夜可虞,且捍贼非妇人事, 宜少戒。”对曰:“方多事,若仓卒,妾自当之,殿下可徐为计。”驻灵武,产子 三日,起缝战士衣,太子敕止,对曰:“今岂自养时邪?”乾元初,册拜淑妃,赠 其父尚书左仆射,姊妹皆封号,弟清、潜尚大宁、延和二郡主。遂立为皇后,诏内 外命妇悉朝光顺门。
起初,太子之弟建宁王李倓多次向肃宗申诉张后的过失,太上皇在蜀地,将七宝雕鞍赐予张后,而李泌奏请分割其物以赏赐战士,李亻炎赞同其请,因此遭到张后怨恨,结果遭受诬陷而死。因此太子深为恐惧,侍奉张后非常谨慎。张后仍想危害太子,但因亲生之子李亻召早逝,李侗又太幼小,因此太子之位未动。宝应元年(726),肃宗病势加重,张后便与宦官朱辉等人谋议拥立越王李系为帝,而宦官李辅国、程元振却率兵护卫太子入宫,将张后幽禁于别殿。代宗即位之后,群臣奏请皇上将张后废为庶人,随即被杀。张清、张潜及其舅窦履信全被流放外地,张后党羽尽遭诛死。
后能牢宠,稍稍豫政事,与李辅国相助,多以私谒桡权。亲蚕苑中,群命妇相 礼,仪物甚盛。二年,群臣上帝尊号,后亦讽群臣尊己号“翊圣”,帝问李揆,揆 争不可。会月蚀,帝以咎在后宫,乃止。又与辅国谋徙上皇西内。端午日,帝召见 山人李唐,帝方拥幼女,顾唐曰:“我念之,无怪也。”唐曰:“太上皇今日亦当 念陛下。”帝泫然涕下,而内制於后,卒不敢谒西宫。帝不豫,后自箴血写佛书以 示诚。
宪宗懿安皇后郭氏,是汾阳王郭子仪的孙女。其父郭暧,娶升平公主为妻,而生郭后。宪宗受封广陵王时,娶郭氏为其王妃。顺宗因其娘家为唐室建有大功,而其母向来贵盛,以故其礼数不同于诸妇。她生下穆宗。元和元年(806),进封为贵妃。元和八年(813),群臣多次奏请册立郭氏为后,宪宗因来年有子午之忌,而且当时后宫嬖幸之女尚多,担心郭氏既得尊位,会受她钳制掣肘而不能肆意寻欢作乐,以故不予册封。
初,建宁王倓数短后於帝,上皇在蜀,以七宝鞍赐后,而李泌请分以赏战士, 倓助泌请,故后怨,卒被谮死。繇是太子深畏,事后谨甚。后犹欲危之,然以子〓 早世而侗幼,故太子得无患。宝应元年,帝大渐,后与内官硃辉光等谋立越王系, 而李辅国、程元振以兵卫太子,幽后别殿。代宗已立,群臣白帝请废为庶人,杀之。 清、潜与舅窦履信皆流放,支党伏诛。
穆宗即位之后,加上尊号为皇太后,赠予其父郭暧为太尉,其母为齐国大长公主,提拔其兄郭钊为刑部尚书,郭钅从为金吾大将军。郭太后移居于兴庆宫,穆宗每逢朔望参见,三朝庆贺时,亲率百官前往宫门拜寿。每逢岁时庆问宴飨之时,后宫亲属内外命妇,车骑填塞宫门,环佩之声满宫。穆宗性情亦颇为豪奢,朝夕供奉,务求豪华盛大以合郭太后之意。太后曾经临幸骊山,登临游览,穆宗命令景王督率禁军侍卫,并亲自前往昭应奉迎太后,中官有人为太后谋划临朝称制,太后发怒说:“要我仿效武氏吗?如今太子年虽幼小,仍可选择德高望重之臣为之辅佐,我何必参预外廷事务呢!”
肃宗章敬皇后吴氏,濮州濮阳人。父令珪,以郫丞坐事死,故后幼入掖廷。
敬宗即位后,尊她为太皇太后。宝历年间变起仓促,郭后召江王入宫即皇帝之位,他就是文宗。文宗性情恭谨孝顺,侍奉郭后极有礼貌,凡珍馐嘉果及四方进贡的奇巧之物,必定先行进献宗庙、三宫之后,方才自己享用。
肃宗在东宫,宰相李林甫阴构不测,太子内忧,鬓发班秃。后入谒,玄宗见不 悦,因幸其宫,顾廷宇不汛扫,乐器尘蠹,左右无嫔侍,帝愀然谓高力士曰:“儿 居处乃尔,将军叵使我知乎?”诏选京兆良家子五人虞侍太子,力士曰;“京兆料 择,人得以藉口,不如取掖廷衣冠子,可乎?”诏可。得三人,而后在中,因蒙幸。 忽寝厌不寤,太子问之,辞曰:“梦神降我,介而剑,决我胁以入,殆不能堪。” 烛至,其文尚隐然。生代宗,为嫡皇孙。生之三日,帝临澡之。孙体挛弱,负姆嫌 陋,更取他宫儿以进,帝视之不乐,姆叩头言非是。帝曰:“非尔所知,趣取儿来!” 於是见嫡孙,帝大喜,向日视之,曰:“福过其父。”帝还,尽留内乐宴具,顾力 士曰:“可与太子饮,一日见三天子,乐哉!”
武宗即位后,性喜行猎游宴,与武士角力,选择五坊小儿让其出入宫禁。有一天武宗问郭后起居之状,并从容请教说:“怎样做才能成为盛德天子呢?”郭后说:“谏臣所上章疏应当留心阅览,觉得可行的就采用,如有不妥之处,可以征询宰相的意见。不得拒受直言,不要听信谗言,要以忠良之士作为心腹。这样就能成为盛德天子。”武宗再拜致谢,还宫后索取大臣谏章阅览,多是劝谏游猎之事,从此后便很少出游行猎,五坊小儿与角力武士等人不再享受大量赏赐了。
后性谦柔,太子礼之甚渥,年十八薨。代宗即位,群臣请以后祔肃宗庙,乃追 尊为皇后,上谥,合葬建陵。启故窆,貌泽若生,衣皆赭色,见者叹异,谓有圣子 之符云。
其后宣宗即位,其母郑氏,本为郭后侍儿,与郭后本有宿怨。宣宗奉养之礼渐渐淡薄,郭后因此郁郁不乐,便与几名侍从登临勤政楼,准备跳楼自尽,左右侍从赶紧拦住。宣宗闻知此事很不高兴,这天晚上郭后突然去世。有关部门议定尊谥,安葬于景陵外园。太常官王白皋奏请将郭后合葬于景陵,以其神主礻付祭于宪宗庙室,宣宗不喜,命宰相白敏中责让王白皋。王白皋反驳说:“郭后本是宪宗在东宫时的元妃,作为儿媳侍奉顺宗,经历五朝皆为天下母后,不应再有异议。”敏中极为恼怒,周墀也加以指责,王白皋始终不肯屈从,周墀便说:“王白皋确是孤傲耿直。”不久即将王白皋贬职为句容县令。懿宗咸通年间王白皋还朝再任礼官,重申坚持先前的看法,终于使朝廷下诏将郭后神主礻付祭于太庙。
代宗贞懿皇后独孤氏,失其何所人。父颖,左威卫录事参军。
- 推荐作品:
- 史
- 集
- 诗经
- 周礼
- 仪礼
- 论语
- 谷梁传
- 易经
- 易传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白虎通义
- 正史
- 史记
- 晋书
- 新唐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南史
- 金史
- 北齐书
- 辽史
- 陈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续资治通鉴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三朝北盟会编
- 松漠纪闻
- 东观奏记
- 别史
- 传记
- 十七史百将传
- 高士传
- 载记
- 吴越春秋
- 地理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武林旧事
- 蛮书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通典
- 传习录
- 儒家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小窗幽记
- 孔子家语
- 近思录
- 潜夫论
- 中论
- 北溪字义
- 兵家
- 孙子兵法
- 六韬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将苑
- 司马法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韩非子
- 管子
- 棠阴比事
- 农家
- 天工开物
- 农桑辑要
- 黄帝内经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金匮要略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饮膳正要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三命通会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葬书
- 九章算术
- 疑龙经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灵城精义
- 艺术
- 艺舟双楫
- 书目答问
- 鬼谷子
- 智囊全集
- 梦溪笔谈
- 颜氏家训
- 论衡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太平御览
- 搜神后记
- 西游记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幽明录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常言道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南游记
- 绣云阁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岭表录异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小五义
- 白牡丹
- 幻中游
- 独异志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声律启蒙
- 释家
- 心经
- 了凡四训
- 五灯会元
- 中说
- 知言
- 僧伽吒经
- 道家
- 老子
- 阴符经
- 抱朴子
- 太玄经
- 悟真篇
- 文子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尹文子
- 诗文评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别集
- 浮生六记
- 呻吟语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沧浪诗话
- 词源
- 词曲
- 桃花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