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夏官司马·叙官
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设官分职,以为民极。乃立夏官司马,使师其属而掌邦政,以佐王平邦国。
王建立国都,辨别方向并确定[宗庙和朝廷的]位置,划分都城与郊野的界限,分设官职,用作民众的榜样。于是设立夏官司马,让他率领下属而掌管天下的政典,以辅佐王使天下各国政治公平。
政官之属:大司马,卿一人。小司马,中大夫二人。军司马,下大夫四人。舆司马,上士八人。 大司马,中士十有六人。旅,下士三十有二人、府六人、史十有六人、胥三十有二人、徒三晨有二十人。
政官的属官有:大司马,由卿一人担任;小司马,由中大夫二人担任;军司马,由下大夫四人担任;舆司马,由上士八人担任;行司马,由中士十六人担任;另外还配有众下士三十二人,府六人,史十六人,胥三十二人,徒三百二十人。
凡制军,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军将皆命卿。二千有五百人为师,师帅皆中大夫;五百人为旅,旅帅皆下大夫;百人为卒,卒长皆上士;二十五人为两,两司马皆中士;五人为伍,伍皆有长。一军则二府、六史、胥十人、徒百人。
凡军队编制,一万二千五百人为一军,王拥有六军,大国拥有三军,次国拥有二军,小国拥有一军,军的将领都是命卿;二千五百人为一师,师帅都是中大夫;五百人为一旅,旅帅都是下大夫;一百人为一卒,卒长都是上士;二十五人为一两,两的司马都是中士;五人为一伍,每伍都有伍长。每一军配有府二人,六人,胥十人,徒一百人。
司勋,上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司勋,由上士二人担任,下土四人为副手,另外还配有府二人,史四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马质,中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贾四人、徒八人。
马质,由中士二人担任,另外还配有府一人,史二人,贾四人,徒八人。
量人,下士二人、府一人、史四人、徒八人。
量人,由下士二人担任,另外还配有府一人,史四人,徒八人。
小子,下士二人、史一人、徒八人。
小子,由下士二人担任,另外还配有史一人,徒八人。
羊人,下士二人、史一人、贾二人、徒八人。
羊人,由下士二人担任,另外还配有史一人,贾二人,徒八人。
司爟,下士二人、徒六人。
司爟,由下士二人担任,另外还配有徒六人。
掌固,上士二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掌固,由上士二人担任,下士八人为副手,另外还配有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司险,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史二人、徒四十人。
司险,由中士二人担任,下士四人为副手,另外还配有史二人,徒四十人。
掌疆,中士八人、史四人、胥十有六人、徒百有六十人。
掌疆,由中士八人担任,另外还配有史四人,胥十六人,徒一百六十人。
候人,上士六人、下士十有二人、史六人、徒百有二十人。
候人,由上士六人担任,下士十二人为副手,另外还配有史六人,徒一百二十人。
环人,下士六人、史二人、徒十有二人。
环人,由下士六人担任,另外还配有史二人,徒十二人。
挈壶氏,下士六人、史二人、徒十有二人。
挈壶氏,由下士六人担任,另外还配有史二人,徒十二人。
射人,下大夫二人、上士四人、下十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射人,由下大夫二人担任,上士四人为副手,另外还配有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服不氏,下士一人、徒四人。
服不氏,由下士~人担任,另外还配有徒四人。
射鸟氏,下士一人、退人。
射鸟氏,由下士一人担任,另外还配有徒四人。
罗氏,下士一人、徒八人。
罗氏,由下士一人担任,另外还配有徒八人。
掌畜,下士二人、史二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掌畜,由下士一人担任,另外还配有史二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司士,下大夫二人、中士六人、下士十有二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司士,由下大夫二人担任,中士六人为副手,另外还配有下士十二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诸子,下大夫二人、中士四人,府二人、史二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诸子,由下大夫二人担任,中士四人为副手,[还配有】府二人,史二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司右,上士二人、下士二人、府四人、史四人、胥八人、徒八十人。
司右,由上士二人担任,下士四人为副手,另外还配有府四人,史四人,胥八人,徒八十人。
虎贲氏,下大夫二十人、中士十有二人、府二人、史八人、胥八十人、虎士八百人。
虎贲氏,由下大夫二人担任,中士十二人为助手,另外还配有府二人,史八人,胥八十人,虎士八百人。
旅贲氏,中士二人、下士十有六人、史二人,徒八人
旅贲氏,由中士二人担任,下士十六人为副手,另外还配有史二人,徒八人。
节服氏,下士八人、徒四人。 方相氏,狂夫四人。
节服氏,由下士八人担任,另外还配有徒四人。
大仆,下大夫二人。小臣,上士四人。祭仆,中士六人。
方相氏,由狂夫四人担任。
御仆,下士十有二人、府二人、史四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大仆,由下大夫二人担任;小臣,由上士四人担任;祭仆,由中士六人担任;御仆,由下士十二人担任。另外还配有府二人,史四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隶仆,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隶仆,由下士二人担任,另外还配有府一人,史二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弁师,下士二人、工四人、史二人、徒四人。
弁师,由下士二人担任,另外还配有工四人,史二人,徒四人。
司甲,下大夫二人、中士八人、府四人、史八人、胥八人、徒八十人。
司甲,由下大夫二人担任,中士八人为副手.,另外还配有府四人,史八人,胥八人,徒八十人。
司兵,中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司兵,由中士四人担任,另外还配有府二人,史四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司戈盾,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徒四人。
司戈盾,由下士二人担任,另外还配有府一人,只二人,徒四人。
司弓矢,下大夫二人、中士八人、府四人、史八人、胥八人,徒八十人。
司弓矢,由下大夫二人担任,中士八人为副手,另外还配有府四人,史八人,胥八人,徒八十人。
缮人,上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一人、史二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缮人,由上士二人担任,下士四人为副手,另外还配有府一人,史二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槀人,中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槁人,由中士四人担任,另外还配有府二人,史四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戎右,中大夫二人、上士二人。
戎右,由中大夫二人担任,上士二人为副手。
齐右,下大夫二人。
齐右,由下大夫二人担任。
道右,上士二人。大驭,中大夫二人。
道右,由上士二人担任。大驭,由中大夫二人担任。
戎仆,中大夫二人。
戎仆,由中大夫二人担任。
齐仆,下大夫二人。
齐仆,由下大夫二人担任。
道仆,上士十有二人。
道仆,由上士十二人担任。
田仆,上士十有二人。
田仆,由下士十二人担任。
驭夫,中士二十人、下士四十人。
驭夫,由中士二十人担任,下士四十人为副手。
校人,中大夫二人、上士四人、下士十有六人、府四人、史八人、胥八人、徒八十人。
校人,由中大夫二人担任,上士四人为副手,另外还配有下士十六人,府四人,史八人,胥八人,徒八十人。
趣马,下士皂一人、徒四人。
趣马,每皂由下士一人担任,另外还配有徒四人。
巫马,下士二人、医四人、府一人、史二人、贾二人、徒二十人。 牧师,下士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巫马,由下士二人担任,另外还配有马医四人,府一人,史二人,贾二人,徒二十人。牧师,由下士四人担任,另外还配有胥四人,徒四十人。
廋人,下士闲二人、史二人、徒二十人。
廋人,每闲下士二人,史二人,徒二十人。
圉师,乘一人,徒二人。圉人,良马,匹一人;驽马丽一人。
圉师,每四匹马一人,另外还配有徒二人。圉人,好马每匹一人,低能的马每二匹一人。
职方氏,中大夫四人、下大夫八人、中士十有六人、府四人、史十有六人、徒百有六十人。
职方氏,由中大夫四人担任,下大夫八人为副手,另外还配有中士十六人,府四人,史十六人,胥十六人,徒一百六十人。
土方氏,上士五人,下士十人、府二人、史五人、胥五人、徒五十人。
土方氏,由上士五人担任,下士十人为副手,另外还配有府二人,史五人,胥五人,徒五十人。
怀方氏,中士八人、府四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怀方氏,由中士八人担任,另外还配有府四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合方氏,中士八人、府四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合方氏,由中士八人担任,另外还配有府四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训方氏,中士四人、府四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训方氏,由中士四人担任,另外还配有府四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形方氏,中士四人、府四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形方氏,由中士四人担任,另外还配有府四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山师,中山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山师,由中士二人担任,下士四人为副手,另外还配有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川师,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川师,由中士二人担任,下士四人为副手,另外还配有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原师,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四人、史八人、胥八人、徒信十人。
原师,由中士四担任,下士八人为副手,另外还配有府四人,史八人,胥八人,徒八十人。
匡人,中士四人、史四人、徒八人。
匡人,由中士四人担任,另外还配有史四人,徒八人。
撢人,中士四人、史四人、徒八人。
撢人,由中士四人担任,另外还配有史四人,徒八人。
都司马,每都,上士二人、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八人、胥八人、徒八十人。
都司马,每都由上士二人担任,中士四人为副手,另外还配有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八人,胥八人,徒八十人。
家司马,各使其臣以正于公司马。
家司马,各使自己的家臣担任,而听命于公司马。
- 推荐作品:
- 子
- 十三经
- 诗经
- 尚书
- 礼记
- 仪礼
- 孝经
- 尔雅
- 中庸
- 大学
- 笠翁对韵
- 易传
- 白虎通义
- 正史
- 宋史
- 晋书
- 新唐书
- 清史稿
- 隋书
- 宋书
- 元史
- 魏书
- 周书
- 梁书
- 陈书
- 南齐书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别史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江南野史
- 地理
- 水经注
- 洛阳伽蓝记
- 都城纪胜
- 通典
- 读通鉴论
- 传习录
- 儒家
- 菜根谭
- 弟子规
- 围炉夜话
- 盐铁论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潜夫论
- 中论
- 北溪字义
- 孙子兵法
- 素书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将苑
- 吴子
- 尉缭子
- 乾坤大略
- 李卫公问对
- 便宜十六策
- 虎钤经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管子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医家
- 农家
- 北山酒经
- 伤寒论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食疗本草
- 扁鹊心书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三命通会
- 神峰通考
- 焦氏易林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园冶
- 谱录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鬼谷子
- 百家姓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颜氏家训
- 夜航船
- 名贤集
- 容斋随笔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类书
- 艺文类聚
- 山海经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红楼梦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太平广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镜花缘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新齐谐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东游记
- 三侠五义
- 狄公案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何典
- 南游记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幻中游
- 独异志
- 薛刚反唐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海国春秋
- 薛仁贵征东
- 毛公案
- 五灯会元
- 中说
- 知言
- 僧宝传
- 道家
- 老子
- 阴符经
- 神仙传
- 悟真篇
- 文始真经
- 亢仓子
- 尹文子
- 刘子
- 总集
- 古文观止
- 曾国藩家书
- 呻吟语
- 日知录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词源
- 诗人玉屑
- 词曲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