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冬官考工记·总叙
国有六职,百工与居一焉。或坐而论道,或作而行之,或审曲面执,以饬五材,以辨民器,或通四方之珍异以资之,或饬力以长地财,或治丝麻以成之。坐而论道,谓之王公;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审曲面执,以饬五材,以辨民器,谓之百工;通四方之珍异以资之,谓之商旅;饬力以长地财,谓之农夫;治丝麻以成之,谓之妇功。
国家有六类职业,百工是其中之一。有的人安坐而谋虑治国之道;有的人起来执行治国之道;有的人审视五材的曲直、方圆,以加工整治五材,而具备民众所需的器物;有的人使四方珍异的物品流通以供人们购取;有的人勤力耕耘土地而使之生长财富;有的人纺绩丝麻而制成衣服。安坐而谋虑治国之道的,是王公;起来执行治国之道的,是士大夫;审视五材的曲直、方圆,以加工整治五材,而具备民众所需器物的,是百工;使四方珍异物品流通以供人们购取的,是商旅;耕耘土地而使之生长财富的,是农夫;纺绩丝麻而制成衣服的,是妇功。
粤无鏄,燕无函,秦无庐,胡无弓车。粤之无鏄也,非无庐也,夫人而能为庐也;燕之无函也,非无函也,夫人而能为函也;秦之无庐也,非无庐也,夫人而能为庐也;胡之无弓车也,非无弓车也,夫人而能为弓车也。
越地没有制作铸的工匠,燕地没有制作铠甲的工匠.秦地没有制作矛、戟等长柄武器的工匠,匈奴没有制作弓、车的工匠。越地没有制作铸的工匠,不是说没有能够制作镩的人,而是说那里人人都能制作镩。燕地没有制作铠甲的工匠,不是说没有能够制作铠甲的人,而是说那里人人都能制作铠甲。秦地没有制作(矛、戟等长柄武器的工匠,不是说没有能够制作长柄武器的人,而是说那里人人都能制作长柄武器。匈奴没有制作弓、车的工匠,不是说没有能够制作弓、车的人,而是说那里人人都能制作弓、车。
知得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烁金以为刃,凝土以为器,作车以行陆,作舟行水,此皆圣人之所作也。
智慧的人创造器物,心灵手巧的人循其法式,守此职业世代相传,叫做工。百工制作的器物,都是圣人创造的。熔化金属而制作带利刃的器具,使土坚凝而制作陶器,制作车而在陆地上行进,制作船而在水上行驶:这些都是圣人的创造。
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材美工巧,然而不良,则不时,不得地气也。橘窬淮而北为枳,瞿□鹆不逾济,貉逾汶则死,此地气然也;郑之刀,宋之斤,鲁之削,吴粤之剑,迁乎其地而弗能为良,地气然也。燕之角,荆之干,妢胡之笴,吴粤之金锡,此材之美者也。天有时以生,有时以杀;草木有时以生,有时以死,石有时以泐,水有时以凝,有时以泽,此天时也。
天有寒温之时,地有刚柔之气,材质有优良的,工艺有精巧的:把这四方面结合起来,然后可以制作精良的器物。材质优良、工艺精巧,然而制作的器物却不精良,就是因为不合天时、不得地气。橘迁种到淮北就变成枳,八哥鸟不向北飞越济水,貉向北越过汶水就会死:这些都是地气造成的。郑地的刀,宋地的斧,鲁地的削,吴、越的剑,离开当地而制作,就不能精良:这也是地气造成的。燕地的牛角,荆地的弓干,始胡的箭杆,吴、越的金、锡:这些都是优良的材料。天有时使万物生长,有时使万物凋零;草木有时生长,有时枯死;石头有时会产生裂纹;水有时会凝固,有时冰冻会消解:这些都是天时造成的。
凡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搏埴之工二。攻木之工:轮、舆、弓、庐、匠、车、梓;攻金之工:筑、冶、凫、□、段、桃;攻皮之工:函、鲍、韗、韦、裘;设色之工:画、缋、锺、筐、□荒;刮摩之工:玉、(木即)、雕、矢、磬;搏埴之工:陶、瓬。
凡治理木材的工匠有七种,治理金属的工匠有六种,治理皮革的工匠有五种,染色的工匠有五种,刮摩的工匠有五种,用黏土制作器物的工匠有两种。治理木材的工匠有:轮人、舆人、弓人、庐人、匠人、车人、梓人。治理金属的工匠有:筑氏、冶氏、凫氏、栗氏、段氏、桃氏。治理皮革的工匠有:函人、鲍人、韗人、韦人、裘人。染色的工匠有:画人、绩人、钟氏、筐人、荒(此字为左“巾”右“荒”)氏。刮摩的工匠有:玉人、榔人、雕人、矢人、磬氏。用泥制作器物的工匠有:陶人、瓬人。
有虞氏上陶,夏后氏上匠,殷人上梓,周人上舆。故一器而工聚焉者,车为多。车有六等之数:车轸四尺,谓之一等;戈柲六尺有六寸,即建而迤,崇于轸四尺,谓之二等;人长八尺,崇于戈四尺,谓之三等;殳长寻有四尺,崇于人四尺,谓之四等;车戟常,崇于殳四尺,谓之五等;酋矛常有四尺,崇于戟四尺,谓之六等。车谓之六等之数;凡察车之道,必自载于地者始也,是故察车自轮始。
有虞氏尊尚制作陶器之工,夏后氏尊尚建造宫室、开挖沟渠主工,殷人尊尚制作主L压器县之工,周人尊尚制浩车舆之工。制作一种器物而需要聚集数个工种的,以制作车(聚集的工种为最多。车有六等差数:车轸高四尺,这是第一等;戈连柄长六尺六寸,插在车上而让它斜倚着,比轸高出四尺,这是第二等;人长八尺,站在车上比戈高出四尺,这是第三等;殳长一寻零四尺,插在车上比人高出四尺,这是第四等;车戟长一常,插在车上比殳高出四尺,这是第五等;酋矛长一常零四尺,插在车上比戟高出四尺,这是第六等。因此说车有六等差数。
凡察车之道,欲其朴属而微至,不朴属。无以为完久也,不微至。无以为戚速也。轮已崇,则人不能登也,轮已庳,则于马终古登阤也。故兵车之轮六尺有六寸,田车之轮六尺有三寸,乘车之轮六尺有六寸,六尺有六寸之轮,轵崇三尺有三寸也,加轸与轐焉,四尺也。人长八尺,登下以为节。
凡观察车子的要领,必须从车子着地的部位开始,因此观察车子要从车轮开始。凡观察车子的要领,车轮要结构坚固而与地的接触面小。结构不坚固,就不能经久耐用;与地的接触面不小,就不能快速。车轮过高,就不便人登车;车轮过低,对于马来说就常常像爬坡一样吃力。因此兵车车轮高六尺六寸,田车车轮高六尺三寸,乘车车轮高六尺六寸。六尺六寸高的车轮,轵高三尺三寸,再加上轸木与车模就是四尺。人高八尺,以此作为方便人上下的轸高的节度。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集
- 左传
- 礼记
- 周礼
- 仪礼
- 易经
- 大学
- 笠翁对韵
- 易传
- 文昌孝经
- 白虎通义
- 后汉书
- 明史
- 新唐书
- 隋书
- 魏书
- 南史
- 北史
- 金史
- 梁书
- 北齐书
- 陈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续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杂史
- 贞观政要
- 五代史阙文
- 东观奏记
- 别史
- 平宋录
- 传记
- 列女传
- 唐才子传
- 高士传
- 吴越春秋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通典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儒家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潜夫论
- 中论
- 北溪字义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素书
- 百战奇法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慎子
- 棠阴比事
- 天工开物
- 氾胜之书
- 神农本草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撼龙经
- 天玉经
- 李虚中命书
- 茶经
- 随园食单
- 杂家
- 鬼谷子
- 墨子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名贤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金楼子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艺文类聚
- 三国演义
- 聊斋志异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镜花缘
- 东周列国志
- 初刻拍案惊奇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酉阳杂俎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夷坚志
- 杨家将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前汉演义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白牡丹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释家
- 心经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中说
- 阴符经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文子
- 尹文子
- 诗文评
- 总集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冰鉴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呻吟语
- 郁离子
- 文心雕龙
- 沧浪诗话
- 诗人玉屑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