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春官宗伯·小宗伯
小宗伯之职,掌建国之神位,右社稷,左宗庙。兆五帝于四郊,四望、四类,亦如之。兆山川丘陵坟衍,各因其方。
小宗伯的职责,掌管建立王国祭祀的神位:右边建社稷坛,左边建宗庙。在四郊确定五帝祭祀坛场的范围。望祀四方名山大川、类祭日、月、星、辰也这样做。为山川丘陵坟衍确定祭祀坛场的范围,各依它们所在的方位。
掌五礼之禁令,与其用等。辨庙祧之昭穆,掌三吉凶之五服、车旗、宫室之禁。掌三族之别,以辨亲疏。其正室皆谓之门子,掌其政令。毛六牲,辨其名物而颁之于五官,使共奉之;辨六齍之名物与其用,使六宫之人共奉之;辨六彝之名物,以待果将;辨六尊之名物,以待祭祀宾客。
掌管有关五礼的禁令,以及所用牲和礼器的等差。辨别四亲庙和祧庙神位的昭穆次序。辨别王和公、卿、大夫、士五等吉凶服装,掌管有关五等服装和车旗宫室的禁令。掌管区别三族,辨别他们的亲疏,其中嫡子都称门子,掌管有关门子的政令。选择六牲的毛色,辨别牲的名称和种类,而分颁给五官,使供奉于祭祀。辨别六谷的名称种类及其用量,使六宫之人供奉于祭祀。辨别六彝的名称形制,以待行裸将礼时用。辨别六尊的名称和形制,以待祭祀和招待宾客用。
掌衣服、车旗、宫室之赏赐,常四时祭祀之序事与其礼。若国大贞,则奉玉帛以诏号。大祭祀,省牲,视涤濯。祭之日,逆齍,省镬,告时于王,告备于王。凡祭祀、宾客,以时将瓒果,诏相祭祀之小礼。凡大礼,佐大宗伯,赐卿大夫士爵,则傧。
掌管衣服:车旗、宫室等的赏赐的事。掌管四时祭祀之事的前后顺序及其礼仪。如果国有大事而占卜,就供奉玉帛并告诉卜人神和玉帛的名号。大祭祀,祭祀的前夕省视祭牲,察看祭器是否洗涤干净。祭祀那天,要迎受祭祀用的谷,省视镬中的牲肉是否煮熟,向王报告进献和陈列祭品时间的早晚,并报告馔具都已齐备。凡祭祀或招待宾客,按时奉送行裸礼用的玉勺。告教群臣行祭祀小礼。凡祭祀大礼,就佐助大宗伯告教王行礼。策命卿、大夫、士,就导引被策命者进前受命。
小祭祀,掌事,如大宗伯之礼。大宾客,受其将币之礼□。若大师,则帅有司而立军社,奉主车,若军将有事,则与祭有司将事于四望。若大甸,则帅有司而饁兽于郊,遂颁禽。大灾,及执事祷祠于上下神示。
小祭祀,所掌管的礼事如同大宗伯掌管祭祀的礼法。有诸侯来朝,接受他们所带来贡献给王的财物。如果王率军亲征,就率领大祝设立军社,护奉载有迁主的斋车。如果军队将交战,就同掌管祭祀的官吏祭祀四方名山大川。如果王亲自田猎,田猎完毕就率领大司马的属官在国郊用猎获的禽兽馈祭群神,接着就把猎物颁赐给群臣。发生大灾荒,就同大祝以及男、女巫向天地诸神祈祷祭祀以求免灾。
王崩,大肆以秬鬯渳;及重衰拱大敛、小敛,帅异族而佐;县衰冠之式于路门之外;及执事视葬、献器,遂哭之;卜葬兆,甫竁,亦如之;既葬,诏相丧祭之礼;成葬而祭墓,为位。
王死,负责督察伸陈王尸和用郁鬯为王尸沐浴。同大祝等官临视大敛、小敛,并率领异姓的人帮助行敛事。在路门外悬挂丧服和丧冠的标准样式。到将葬时同梓匠等官吏视察随葬明器,接着便代嗣王而哭。占卜墓地,开始挖墓穴时,也这样代哭。葬后,告教王行丧祭之礼。坟丘筑好后祭祀地神,设置祭位。
凡王之会同、军旅、甸役之祷祠,肄仪、为位、国有祸灾,则亦如之。凡天地之大灾,类社稷、宗庙,则为位。凡国之大礼,佐大宗伯。凡小礼,掌事,如大宗伯之仪。
凡因王会同、征伐、田猎或兴起劳役而祭祀求福,就预习礼仪,设置祭位。国家有灾祸而祭祀祈祷,也这样做。凡天地有大灾祸,用类祭祭祀社稷、宗庙,就设置祭位。凡王国的大礼,就协助大宗伯行礼事。凡小礼,就掌管礼事如同大宗伯掌管礼事时的仪法。
- 推荐作品:
- 集
- 尚书
- 左传
- 礼记
- 周礼
- 孝经
- 孟子
- 尔雅
- 易经
- 其他经学
- 大学
- 易传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正史
- 三国志
- 后汉书
- 晋书
- 清史稿
- 隋书
- 元史
- 魏书
- 北齐书
- 南齐书
- 明季南略
- 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杂史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奉天录
- 九州春秋
- 平宋录
- 列女传
- 明儒学案
- 高士传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东京梦华录
- 政书
- 通典
- 史通
- 传习录
- 菜根谭
- 荀子
- 弟子规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国语
- 孔子家语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中论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六韬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将苑
- 吴子
- 尉缭子
- 太白阴经
- 兵法二十四篇
- 练兵实纪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法家
- 管子
- 商君书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邓析子
- 齐民要术
- 黄帝内经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洗冤集录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医学源流论
- 焦氏易林
- 灵城精义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园冶
- 杂家
- 鬼谷子
- 墨子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夜航船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西京杂记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类书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宣室志
- 小说家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红楼梦
- 搜神记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博物志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鬼神传
- 狄公案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夷坚志
- 绣云阁
- 南北史演义
- 说唐全传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小五义
- 白牡丹
- 唐摭言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毛公案
- 释家
- 了凡四训
- 五灯会元
- 知言
- 道家
- 庄子
- 列子
- 神仙传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文子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刘子
- 总集
- 古文观止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