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 天官冢宰·亨人兽医
亨人掌共鼎镬,以给水、火之齐。职外,内饔之爨亨煮,辨膳羞之物。祭祀,共大羹、鉶羹。宾客,亦如之。
亨人掌管供给鼎、镬,掌握[烹煮时]用水的多少和火候的大小。负责将外饔和内饔[所供食物]在灶上烹煮,辨别所烹煮的各种牲肉和美味。祭祀时供给大羹和铡羹。款待宾客时也这样。
甸师掌帅其属而耕耨王藉。以时入之,以共齐盛。祭祀,共萧茅、共野果、瓜之荐。丧事,代王受眚灾。王之同姓有罪,则死刑焉。帅其徒以薪蒸,役外,内饔之事。
甸师负责率领下属耕种王的借田,按时进献收获物,以供给祭祀所需的谷物。祭祀,供给所需的香蒿和白茅,并供给野生的瓜果。王丧,就代后王受灾祸。王的同姓如果有罪,(判决后]就到甸师的官府那里去处死或施刑。率领徒属用薪柴(供给外饔、内饔],做替外饔和内饔服役的事。
兽人掌罟田兽,辨其名物。冬献狼,夏献麋,春秋献兽物。时田,则守罟。及弊田,令禽注于虞中。凡祭祀、丧纪、宾客,共其死兽、生兽。凡兽入于腊人,皮、毛、筋、角入于玉府。凡田兽者,掌其政令。
兽人掌管用网捕获野兽,辨别所捕野兽的名称和毛色。冬季献狼,夏季献麋鹿,春秋凡兽都可献。四季田猎时,就守候着捕兽的网。到停止田猎时,就命令把捕获的野兽聚集到树有虞旗的田猎处的中央。凡祭祀、丧事、款待宾客,就供给死兽和活兽。凡所捕获的兽交给腊人,兽的皮毛筋角交给玉府。凡捕猎野兽的,都由兽人掌管有关政令。
渔人掌以时渔为梁。春献王鲔,辨鱼物,为鲜薨,以共王膳羞。凡祭祀、宾客、丧纪,共其鱼之鲜薨。凡渔者,掌其政令。凡渔征入于玉府。
渔人掌管按照一定的季节捕鱼,修筑鱼梁。春季进献大鲔鱼。辨别各种鱼的名称和性状,用鲜鱼或制成干鱼,以供给王膳食的美味所用。凡祭祀、款待宾客和丧事,供给所需的鲜鱼和干鱼。凡捕鱼的,[为其]掌管有关政令。凡所征收的渔业税,交入玉府。
鳖人掌取互物,以时簎鱼、鳖、龟、蜃,凡狸物。春献鳖蜃,秋献龟鱼。祭祀,共蠯、蠃、蚳,以授醢人。掌凡邦之簎事。
鳖人掌管捕取有甲壳的动物,按季节叉取鱼鳖龟蛤等,凡埋藏在泥中的动物。春季献鳖蛤,秋季献龟鱼。祭祀时供给蛤、蜗牛和蚁卵,交给醢人。掌管凡王国中有关叉取鱼鳖龟蛤等的事。
腊人,掌乾肉。凡田兽之脯腊膴胖之事,凡祭祀,共豆脯,荐脯、膴、胖,凡腊物,宾客、丧纪,共脯腊凡乾肉之事。
腊人掌管干肉,凡将猎获的野兽做成脯,或整体风干,或薄切成大肉片、或做成不干的咸肉片的事[都由腊人负责]。凡祭祀,供给加馔的脯、正馔的脯、大肉片、不干的咸肉片等,以及供给凡所需用的干肉。款待宾客、丧事,供给脯,以及凡所需用的干肉。
医师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共医事。凡邦之有疾病者,疕疡者,造焉,则使医分而治之。岁终,则稽其医事,以制其食。十全为上,十失一次之,十失二次之,十失三次之,十失四为下。
医师掌管有关医药方面的政令,收集药物以供医疗所用。凡王国中有患疾病的,有头上长疮或身上有创伤的,都到医师的官府来看病,医师派医者对他们分别进行治疗。[夏历]年终,考核医者医疗的成绩,以确定给予他们食粮[的等级]:凡病都能准确诊断的为上等,有十分之一不能诊断准确的为次等,有十分之二不能诊断准确的又次一等,有十分之三不能诊断准确的又次一等,有十分之四不能诊断准确的为下等。
食医掌和王之六食,六饮、六膳、百羞、百酱、八珍之齐。凡食齐□春时,羹齐□夏时,酱齐□秋时,饮齐□冬时。凡和,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调以滑甘。凡会膳食之宜,牛宜稌,羊宜黍,豕宜稷,犬宜梁,雁宜麦,鱼宜蓏。凡君子之食恒放焉。
食医掌管调和王的六种饭食、六种饮料、六种牲肉、各种美味、各种酱类、八种珍肴。凡调和饭食应比照春天[以温为宜],羹汤应比照夏天[以热为宜],酱类应比照秋天[以凉为宜],饮料应比照冬天[以寒为宜]。凡调和食物的滋味,春天应多一些酸味,夏天应多一些苦味,秋天应多一些辛味,冬天应多一些成味,[四季的食物中都要]调和一些能使之变得柔滑和甘甜的食品。凡调配牲肉和饭食,牛肉宜配合稻饭,羊肉宜配合黍饭,猪肉宜配合稷饭,狗肉宜配合梁饭,鹅肉宜配合麦饭,鱼肉宜配合菰米饭。凡君子的膳食都依照这种调配原则。
疾医掌养万民之疾病。四时皆有疠疾:春时有瘠首疾,夏时有痒疥疾,秋时有疟寒疾,冬时有嗽上气疾。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以五气、五声、五声,□其死生。两之以九窃之变,参之以九藏之动。凡民之有疾病者,分而治之。死终,则各书其所以,而入于医师。
疾医掌管治疗万民的疾病。四季都有因气不调和而引起的疾病:春季有头痛病,夏季有皮肤长痒疥的病,秋季有寒疟病,冬季有咳嗽气喘病。用五味、五谷、五药治疗患者的疾病。[首先]根据患者著的五气、五声和五色来观察患者是必死还是可以治好,第二步观察患者九窍的变化,第三步诊断患者九脏的活动情况,[这样来判断病情]。 凡民众有疾病的,就分别加以治疗,患者死了就分别记载死亡的原因,上报给医师。
疡医掌肿疡、溃疡、金疡、折疡之祝,药、劀、杀之齐。凡疗疡,以五毒攻之。以五气养之,以五药疗之,以五味节之。凡药以酸养骨,以辛养筋,以咸养脉,以苦养气,以甘养肉,以滑养窃。凡有疡者,受其药焉。
疡医掌管按一定剂量和分寸为肿疡、溃疡、金疡和折疡患者敷药,以及刮去脓血、销蚀腐肉。凡治疗疡疮,用五种药性酷烈的药来敷治,用五谷来调养,用五药来治疗,用五味来调节药效。凡用药,以酸味补养骨骼,以辛味补养筋腱,以咸味凡患有疡疮的人,都可以接受疡医的药物治疗。
兽医掌疗兽病,疗兽疡。凡疗兽病,灌而行之,以节之,以动其气,观其所发而养之。凡疗兽疡,灌而劀之,以发其恶,然后药之,养之,食之。凡兽之有病者,有疡者,使疗之。死,则计其数以讲退之。
兽医掌管治疗家畜的疾病,治疗家畜的疡疮。凡治疗畜病,先灌药使它行走,节制它行走的快慢,以发动它的脉气,再观察所发的脉气[以判断病情]而加以治疗。凡治疗家畜的疡疮,先灌药而后刮去浓血和腐肉,以挖出患处的坏死部分,然后敷上药,加以疗养,喂以饲料。凡家畜有疾病的,有疡疮的,就使兽医进行治疗,[未能治好而]死了就统计死畜的数量,以决定兽医俸禄的增减。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集
- 十三经
- 尚书
- 左传
- 周礼
- 仪礼
- 尔雅
- 公羊传
- 谷梁传
- 易经
- 笠翁对韵
- 子夏易传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史记
- 三国志
- 明史
- 新唐书
- 旧唐书
- 宋书
- 元史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南史
- 金史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纪事本末
- 过江七事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别史
- 传记
- 列女传
- 唐才子传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江南野史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读通鉴论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荀子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国语
- 孔子家语
- 说苑
- 盐铁论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潜夫论
- 中论
- 兵家
- 孙膑兵法
- 吴子
- 尉缭子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练兵实纪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法家
- 管子
- 齐民要术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濒湖脉学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饮膳正要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葬书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园冶
- 茶经
- 书目答问
- 杂家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墨子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笑林广记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清代名人轶事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池北偶谈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艺文类聚
- 山海经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博物志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新齐谐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狄公案
- 雍正剑侠图
- 穆天子传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南游记
- 夷坚志
- 杨家将
- 绣云阁
- 说唐全传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说岳全传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河东记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林公案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声律启蒙
- 无量寿经
- 知言
- 庄子
- 阴符经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太玄经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尹文子
- 诗文评
- 古文观止
- 别集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呻吟语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伯牙琴
- 沧浪诗话
- 词曲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