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 春官宗伯·瞽蒙司干
瞽蒙掌播鼗、柷、敔、埙、箫、管、弦、歌。讽诵诗,世奠系,鼓琴瑟。掌九德六诗之歌,以役大师。
瞽蒙负责演奏鼗、祝、敌、埙、箫、管、弦等乐器和歌唱,讽诵诗以及小史撰定的帝系和世本等,弹奏琴瑟。掌管《九德》和六诗的歌唱,以听从大师的指挥。
视瞭掌凡乐事播鼗,击颂磬、笙磬,掌大师之县。凡乐事,相瞽。大丧,廞乐器。大旅,亦如之。宾射,皆奏其钟鼓,鼜、恺献,亦如之。
视瞭掌管凡演奏音乐时就敲击鼗,敲击颂磬、笙磬。负责为大师悬挂乐器。凡演奏音乐就搀扶瞽蒙。有大丧时,陈设随葬的乐器。举行大旅祭时也陈设乐器。凡举行宾射礼,都击朄以令奏钟鼓。巡夜的鼙鼓和军队凯旋献功的钟鼓,也负责敲击。
典同掌六律、六同之和,以辨天地、四方、阴阳之声,以为乐器。凡声,高声昆,正声缓,下声肆,陂声散,险声敛,达声赢,微声,回声衍,侈声笮,弇声郁,薄声甄,厚声石。凡为乐器,以十有二律为之数度,以十有二声为之齐量。凡和乐,亦如之。
典同掌管六律、六同的和谐,以辨别天地、四方、阴阳的声音,以调整各种乐器的声音。凡(钟所发出的声音:钟体上部过大,发出的声音就盘旋在钟内难扩散;钟体上下过直,发出的声音就迟重缓慢;钟体下部过大,发出的声音就会放肆而去不稍容留;钟体一边偏大,发出的声音就离散而不稍内敛;钟体一边偏窄,发出的声音就内敛而不外扬;钟体过大,发出的声音就过于宏大;钟体过小,发出的声音就过小;钟体过圆,发出的声音就过于宛转回旋;钟体中央过小,发出的声音就过于迫促;钟体中央过宽,发出的声音就抑郁回旋而难出;钟体过薄,发出的声音就像震掉出来的一样;钟体过厚,就难以叩击发声。凡制造乐器,都以发出的声音能够符合十二律来确定它们的度数,对照十二种病钟的声音来纠正大小容量。凡调整旧乐器也依照上述标准。
磬师掌教击磬,击编钟,教缦乐、燕乐之钟磬。凡祭祀,奏缦乐。 钟师,掌金奏。凡乐事,以钟鼓奏九夏:《王夏》、《肆夏》、《昭夏》、《纳夏》、《章夏》、《齐夏》、《族夏》、《祴夏》、《骜夏》。凡祭祀、飨食,奏燕乐。凡射,王奏《驺虞》,诸侯奏《狸首》,卿大夫奏《采蘋,士奏《采蘩》。掌鼙鼓、缦乐。 笙师,掌教龠竽、笙、埙、籥、箫、篪、笛、管,舂、牍、应、雅,以教祴乐。凡祭祀、飨射,共其钟、笙之乐。燕乐,亦如之。大丧,廞其乐器。及丧,奉而藏之。大旅,则陈之。
磬师掌管教授敲击编磬、编钟,教授配合缦乐、燕乐演奏的钟磬。凡举行祭祀,演奏缦乐。钟师掌管敲击钟镩。凡演奏音乐,击钟鼓演奏九《夏》:《王夏》、《肆夏》、《昭夏》、《纳夏》、《章夏》、《齐夏》、《族夏》、《诫夏》、《骜夏》。凡举行祭祀、飨礼或食礼,就演奏燕乐。凡举行射礼,王射时奏《驺虞》,诸侯射时奏《狸首》,卿大夫射时奏《采蓣》,士射时奏《采蘩》。掌管敲击应鼙,磬师演奏缦乐时就敲击应鼙以相和。笙师掌管教授吹奏竽、笙、埙、籥、箫、篪、篷、管,撞击牍、应、雅,以教授配合演奏《陔夏》之乐的节奏。凡举行祭祀、飨礼或食礼,供给所需的与钟声相应和的笙乐。演奏燕乐时也这样做。有大丧时,陈设所掌管而用以随葬的乐器,到下葬的时候奉送这些乐器到墓穴而藏入椁中。举行大旅祭时,就陈设所掌管的乐器。
鏄师掌金奏之鼓。凡祭祀,鼓其金奏之乐。飨食、宾射,亦如之。军大献,则鼓其恺乐。凡军之夜三鼜,皆鼓之。守鼜,亦如之。大丧。廞其乐器,奉而藏之。
鏄师掌管演奏钟铸时敲击晋鼓。凡举行祭祀,击晋鼓配合钟铸演奏。举行飨礼、食礼和宾射礼也这样做。出征凯旋而大献战功时,击鼓配合演奏凯旋之乐。凡军营中巡夜,三次譬鼓都由铸师负责敲击,(王宫日常守备的譬鼓也负责敲击。有大丧时,陈设所掌管而用以随葬的乐器,并奉送到墓地而藏入椁中。
韎师掌教韎乐。祭祀,则帅其属而舞之。大飨,亦如之。
韎师掌管教授东夷舞乐,祭祀时就率领属下跳东夷舞。举行大飨礼时也这样。
旄人掌教舞散乐,舞夷乐,凡四方之以舞仕者属焉。凡祭祀、宾客,舞其燕乐。
旄人掌管教授从民间选拔出来的善于舞乐的人,教授四夷舞乐。凡从四方选出从事舞乐的人都隶属于旄人。凡举行祭祀或招待宾客,在演奏燕乐时使所统领的四方从事舞蹈者表演四夷舞乐。
籥师掌教国子舞羽、龠籥。祭祀则鼓羽龠之舞。宾客飨食,则亦如之。大丧,廞其乐器,奉而藏之。 籥章掌土鼓、豳籥。中春昼,击土鼓,龠豳诗,以逆暑。中秋夜迎寒,亦如之。凡国祈年于田祖,龠豳雅,击土鼓,以乐田畯。国祭蜡,则龠豳颂,击土鼓,以息老物。
籥师掌管教国子持羽吹籥而舞。举行祭祀时就击鼓作为舞羽籥之舞的节奏。招待宾客举行飨礼或食礼时也这样做。有大丧时,陈设所掌管而用以随葬的乐器,并奉送到墓地而藏入椁中。籥章掌管击土鼓和吹豳籥。春二月,白天敲击土鼓,吹奏豳诗,以迎接暑气的到来。秋八月,夜间迎接寒气的到来也这样做。凡国中向田祖祈求丰年,就吹奏豳雅,敲击土鼓,以使田畯快乐。国中举行蜡祭,就吹奏豳颂,敲击土鼓,以祈使老而疲劳的万物得到休息。
鞮鞻氏掌四夷之乐与其声歌。祭祀,则龠而歌之。燕,亦如之。
鞮鞻氏掌管四夷的舞乐及其歌唱,举行祭祀时就吹管、籥伴奏歌唱,举行燕礼时也这样做。
典庸器掌藏乐器庸器。及祭祀,帅其属而设荀虡,陈庸器。飨食、宾射,亦如之。大丧,廞荀虡。 司干掌舞器。祭祀,舞者既陈,则授舞器。既舞,则受之。宾飨,亦如之。大丧,廞舞器。及葬,奉而藏之。
典庸器掌管收藏乐器和庸器。到祭祀的时候,率领属吏陈设笱虞,陈列庸器。举行飨礼、食礼和宾射礼时也这样做。有大丧时,陈设用以随葬的笋虞。司干掌管授予和收藏舞蹈器具。举行祭祀时,舞蹈者排列好之后,就授予他们舞器,舞蹈完毕后再接受舞器而收藏。招待宾客举行大飨礼时也这样做。有大丧时,陈列用以随葬的舞器,到下葬时奉送到墓地并藏入椁中。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子
- 集
- 礼记
- 仪礼
- 公羊传
- 谷梁传
- 中庸
- 大学
- 笠翁对韵
- 大戴礼记
- 史记
- 宋史
- 清史稿
- 旧唐书
- 隋书
- 新五代史
- 北史
- 金史
- 梁书
- 辽史
- 南齐书
- 逸周书
- 编年史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汉官六种
- 过江七事
- 杂史
- 战国策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别史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吴越春秋
- 万历野获编
- 洛阳伽蓝记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吴船录
- 岭外代答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史通
- 传习录
- 儒家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荀子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国语
- 孔子家语
- 说苑
- 盐铁论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兵家
- 六韬
- 百战奇法
- 将苑
- 尉缭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武经总要
- 历代兵制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韩非子
- 法家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农家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黄帝内经
- 伤寒论
- 金匮要略
- 濒湖脉学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艺术
- 古画品录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墨子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格言联璧
- 笑林广记
- 颜氏家训
- 论衡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类书
- 太平御览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小说家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三国演义
- 红楼梦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镜花缘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老残游记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东游记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狄公案
- 十二楼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夷坚志
- 杨家将
- 南北史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荡寇志
- 雷峰塔奇传
- 后汉演义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小五义
- 小八义
- 唐摭言
- 薛仁贵征东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声律启蒙
- 释家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中说
- 道家
- 老子
- 庄子
- 阴符经
- 抱朴子
- 黄庭经
- 太玄经
- 悟真篇
- 文始真经
- 亢仓子
- 尹文子
- 总集
- 昭明文选
- 冰鉴
- 浮生六记
- 日知录
- 郁离子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诗人玉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