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公八年
【原文】
【经】
八年春,晋侯使韩穿来言汶阳之田,归之于齐。
晋栾书帅师侵蔡。
公孙婴齐如莒。
宋公使华元来聘。
夏,宋公使公孙寿来纳币。
晋杀其大夫赵同、赵括。
秋七月,天子使召伯来赐公命。
冬十月癸卯,杞叔姬卒。
晋侯使士燮来聘。
叔孙侨如会晋士燮、齐人、邾人伐郯。
卫人来媵。
【传】
八年春,晋侯使韩穿来言汶阳之田,归之于齐。季文子饯之,私焉,曰:“大国制义以为盟主,是以诸侯怀德畏讨,无有贰心。谓汶阳之田,敝邑之旧也,而用师于齐,使归诸敝邑。今有二命曰:‘归诸齐。’信以行义,义以成命,小国所望而怀也。信不可知,义无所立,四方诸侯,其谁不解体?《诗》曰:‘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七年之中,一与一夺,二三孰甚焉!士之二三,犹丧妃耦,而况霸主?霸主将德是以,而二三之,其何以长有诸侯乎?《诗》曰:‘犹之未远,是用大简。’行父惧晋之不远犹而失诸侯也,是以敢私言之。”
晋栾书侵蔡,遂侵楚,获申骊。楚师之还也,晋侵沈,获沈子揖,初从知、范、韩也。君子曰:“从善如流,宜哉!《诗》曰:‘恺悌君子,遐不作人。’求善也夫!作人斯有功绩矣。”是行也,郑伯将会晋师,门于许东门,大获焉。
声伯如莒,逆也。
宋华元来聘,聘共姬也。
夏,宋公使公孙寿来纳币,礼也。
晋赵庄姬为赵婴之亡故,谮之于晋侯曰:“原、屏将为乱。”栾、郤为征。六月,晋讨赵同、赵括。武从姬氏畜于公宫。以其田与祁奚。韩厥言于晋侯曰:“成季之勋,宣孟之忠,而无后,为善者其惧矣。三代之令王,皆数百年保天之禄。夫岂无辟王,赖前哲以免也。《周书》曰:‘不敢侮鳏寡。’所以明德也。”及立武而反其田焉。
秋,召桓公来赐公命。
晋侯使申公巫臣如吴。假道于莒,与渠丘公立于池上,曰:“城已恶!”莒子曰:“辟陋在夷,其孰以我为虞?”对曰:“夫狡焉思启封疆以利社稷者,何国蔑有?唯然,故多大国矣,唯或思或纵也。勇夫重闭,况国乎?”
冬,杞叔姬卒。来归自杞,故书。
晋士燮来聘,言伐郯也,以其事吴故。公赂之,请缓师。文子不可,曰:“君命无贰,失信不立。礼无加货,事无二成。君后诸侯,是寡君不得事君也。燮将复之。”季孙惧,使宣伯帅师会伐郯。
卫人来媵共姬,礼也。凡诸侯嫁女,同姓媵之,异姓则否。
【翻译】
【经】
八年春季,晋侯派遣韩穿来鲁国谈到关于汶阳土田的事,要把汶阳之田归还给齐国。
晋国的栾书率领军队攻打蔡国。
公孙婴齐去莒国。
宋公派遣华元来鲁国聘问。
夏季,宋公派遣公孙寿来代宋共公订婚.
晋国杀掉自己的大夫赵同、赵括。
秋季七月,周卿士召桓公前来向鲁成公颁赐袭爵的命令。
冬季十月葵卯日,杞国的叔姬去世。
晋侯派遣士燮前来聘问。
叔孙侨与晋国的士燮、齐国人、邾国人一起攻打郯国。
卫国人送女子前来鲁国作为共姬的陪嫁。
【传】
八年春季,晋景公派遣韩穿来鲁国谈到关于汶阳土田的事,要把汶阳之田归还给齐国。季文子设酒给他饯行,和他私下交谈,说:“大国处理事务合理适宜,凭这个作为盟主,因此诸侯怀念德行而害怕讨伐,没有二心。说到汶阳的土田,那原是敝邑所有,后来对齐国用兵,晋国命令齐国把它还给敝邑。现在又有不同的命令,说‘归还给齐国’。信用用来推行道义,道义用来完成命令,这是小国所盼望而怀念的。信用不能得知,道义无所树立,四方的诸侯,谁能不涣散瓦解?《诗》说:‘女子毫无过失,男人却有过错。男人没有标准,他的行为前后不一。’七年当中,忽而给予忽而夺走,前后不一还有比这更甚的吗?一个男人前后不一,尚且丧失配偶,何况是霸主?霸主应该用德,但却前后不一,他怎么能长久得到诸侯的拥护呢?《诗》说:‘谋略缺乏远见,因此极力劝谏。’行父害怕晋国不能深谋远虑而失去诸侯,因此敢于和您作私下的交谈。”
晋国栾书率军侵袭蔡国,接着又侵袭楚国,俘虏了申骊。楚军回去的时候,晋军侵袭沈国,俘虏了沈子揖初,这是听从了知庄子、范文子、韩献子等人的意见。君子说:“听从好主意好像流水一样,这是多么恰当啊!《诗》说:‘恭敬随和的君子,为什么不起用人材?’这就是求取善人啊!起用人材,这就有功绩了。” 这次行动,郑成公准备会合晋军,经过许国,攻打许国的东门,俘获很多。
声伯去到莒国,这是去迎接妻子。
宋国华元来鲁国聘问,为宋共公聘共姬为夫人。
夏季,宋共公派公孙寿前来代宋共公订婚,这是合于礼的。
晋国的赵庄姬为了赵婴逃亡的缘故,向晋景公诬陷说:“原(赵同)、屏(赵括)将要作乱。栾氏、郤氏可作证。”六月,晋国讨伐赵同、赵括。赵武跟随庄姬寄住在晋景公宫里。晋景公把赵氏的土田赐给祁奚。韩厥对晋景公说:“成季的功勋,宣孟的忠诚,但他们却没有后代来继承,做好事的人就要害怕了。三代的贤明君王,都能够几百年保持上天的禄位。难道就没有邪恶的君王?这是靠着他祖先的贤明才得以免于亡国。《周书》说:‘不敢欺侮鳏夫寡妇’,就是用这样的做法来发扬道德。”于是就立赵武为赵氏的继承人,归还了赵氏的土田。
秋季,周卿士召桓公前来向鲁成公颁赐袭爵的命令。
晋景公派遣申公巫臣去吴国,向莒国借路。巫臣和渠丘公站在护城河上,说:“城太坏了。”渠丘公说:“敝国偏僻简陋,处在蛮夷之地,有谁会把敝国作为觊觎的目的呢?”巫臣说:“狡猾的人想开辟疆土以利国家的,哪个国家没有?惟其如此,所以大国就多了。不过受觊觎的小国有的思虑有备,也有的放纵不备。勇敢的人还要层层关闭好内外门户,何况国家?”
冬季,杞国的叔姬死了。由于她从杞国被休了回到鲁国来,所以《春秋》加以记载。
晋国的士燮来鲁国聘问,声称要进攻郯国,因为郯国奉事吴国的缘故。鲁成公送给他财礼,请求从缓进兵。士燮不答应,说:“国君的命令说一不二,失去信义难以自立。除规定的礼物外,不应该增加财币,公事私事不能两全其美。君王后于诸侯出兵,这样寡君就不能事奉君王了。燮打算就这样向寡君回报。”季孙听了这话很害怕,派宣伯率兵会合进攻郯国。
卫国人送女子前来鲁国作为共姬的陪嫁,这是合于礼的。凡是诸侯女儿出嫁,同姓的国家送女作为陪嫁,异姓就不送。
- 推荐作品:
- 史
- 子
- 集
- 尚书
- 仪礼
- 孝经
- 论语
- 孟子
- 谷梁传
- 易经
- 其他经学
- 中庸
- 文昌孝经
- 正史
- 史记
- 汉书
- 后汉书
- 明史
- 晋书
- 清史稿
- 隋书
- 宋书
- 新五代史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南史
- 金史
- 北齐书
- 辽史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杂史
- 贞观政要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九州春秋
- 传记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唐才子传
- 载记
- 江南野史
- 地理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政书
- 传习录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荀子
- 弟子规
- 国语
- 说苑
- 潜夫论
- 中论
- 兵家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六韬
- 尉缭子
- 太白阴经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韩非子
- 法家
- 管子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棠阴比事
- 农家
- 天工开物
- 黄帝内经
- 伤寒论
- 难经
- 濒湖脉学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九章算术
- 葬法倒杖
- 李虚中命书
- 灵城精义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鬼谷子
- 千字文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梦溪笔谈
- 名贤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困学纪闻
- 金楼子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类书
- 小说家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三国演义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封神演义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新齐谐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子不语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狄公案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何典
- 夷坚志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岭表录异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南史演义
- 小五义
- 白牡丹
- 幻中游
- 春秋配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中说
- 知言
- 僧伽吒经
- 老子
- 庄子
- 阴符经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神仙传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尹文子
- 诗文评
- 古文观止
- 冰鉴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训蒙骈句
- 诗人玉屑
- 词曲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