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回 遣彩鸾空中捧诏 登八境座里谈元
遣彩鸾空中捧诏 登八境座里谈元
三服、弃海共相讶曰:“明明老道入此庐内,何今日易成吾师之形乎?况师被虎伤已许久矣,此事奇甚。”遂呼齐道兄道弟,跪而禀曰:“吾师尚留恩尘世耶?”三缄缓缓出庐,问曰:“弟子等所惊讶者何?”诸子将前后事情细述一遍。三缄曰:“仙家妙术少人知,移步换形妙道施。伏虎降龙因甚事,安为毒虎亦伤之?”诸子闻言叹曰:“弟子等自入门墙,从未见师矜奇立异,金丹大道,原属平常。故不知仙法为何若,安得不惊?”三缄曰:“这也难怪尔等。”甫言至斯,忽听半空鸾鸣不已。三缄讶曰:“空中鸾声高叫,恐上天有诏宣吾。尔等各整衣冠,伫立以候。”诸子领命,排立齐整。鸾凤口衔一纸,已自空际翱翔而下。师徒拜接后,又拜彩鸾捧诏之劳。彩鸾嘎然一声,冲天竟去。
三缄焚檀跪地,开诏读云:“混元皇帝诏下:‘尔虚无子自奉命临凡,脱胎三缄,坠入四害之乡,不忘八德之举。虽其先迷名利,昏昏未醒。既其后遭磨折,念念能回。万亩良田,弃而不顾,一心坚固,久亦如斯。且喜不坠祖宗之箕裘,螟蛉作子,犹幸能体仙师之教诲。昼夜勤修,不辞雨雪风霜,四方阐道,何惜仁山天水?万里传心,能化人并化物,禽兽亦得真修。宏大道与大经,宇宙自除邪说,数十年辛勤可悯,理受荣封百千载。邪正堪分,应登上品。但上奏且缓须臾,先为吾赏而考道在所切急,待对上天。鸾诏来前,速随诏至。凤音继至,又待音传。”云云。
缄读毕,乃谓诸弟子曰:“道祖宣吾入宫考道,尔辈宜在此地静以候之。”诸子曰:“吾师今登上品,须念弟子等追随有素,概为提携。”三缄曰:“不必尔等叮咛,切可对天自徼上赏。”于是步出台外,向上一招。当有二三童儿,扶下一只青鸾,立于身侧。三缄飞上鸾背,鸾翅一展,冉冉腾空。诸子翘首望之,竟入云中,隐然不见,交相喜曰:“吾师上登天府,幸莫大焉。但不识师心将何以安置吾辈?”言已,各归庐内静候不提。
三缄乘得青鸾,刚入重霄,瞥见紫霞真人云头伫立,忙下鸾背,随师直到洞府。顷之,碧虚、清虚、凌虚、须无、云衣诸真陆续俱至。紫霞迎入坐下,三缄逐一参拜。诸真同声曰:“可贺,可贺!”紫霞曰:“诸兄所贺者何?”诸真曰:“贺尔师徒今见道祖后,朝了上皇,仙品之封,谅自不同也。”紫霞笑曰:“吾弟子三缄虽将大道阐明,全赖群真扶助。三缄见过道祖,奉闻天皇,仙品加升,尔我还是一样。”诸真曰:“此系尔师徒之功,吾等不过随事帮助,何功之有乎?”紫霞曰:“三缄所遇诸大阵中,若非群真调停,安有今日!”正谈论间,忽有飞天游神手捧飞文,来传诸真入道祖宫内,有话相议。诸真见道祖宣诏,即乘车驾同往八境宫而投。及到宫门,绿鸭、黄龙诸真亦至。片时之际,八境宫外仙真林立,只候道祖登了八卦台,方敢入宫,礼行参拜。无如宫门紧闭,未见开展,诸真于是退入集仙厅内一坐。
坐已,黄龙真人曰:“紫霞道兄命虚无子临凡阐道,今已阐明,入见道祖,自得褒奖。上奏天皇,仙品加升,不待言矣。但灵宅子累阻阐道,前为道祖打入猿儿筐内,永不许出。此彼自作自受,固无足怪。然虽有误于人,亦有功于人。”尔我入见道祖时,是事周详,还须保奏一二。”紫霞曰:“真人仁慈在抱,所言极是。俟道祖传见三缄后,再为保举不迟。”计议刚妥,只听仙乐齐鸣,凤哕鸾声与祥光而并至,一金甲力士奔入集仙厅内呼曰:“宫门已启,道祖驾将临矣,群真速入。”群真闻报,跻跻跄跄,拥入八境宫中,两旁静候。只见宫之内外霞光万道,宝盖幢幡遮却殿庭。报事已过,微闻音乐一派,尚在后宫。前一童儿手捧太极,金光四射,咄咄逼人。
捧至八卦台,飞身直上,肃立于左。顷之,花幡五彩,迭出不穷。化幡过余,远望道祖,白须白发,白龙袍服,两旁羽扇拥着,身跨青角板牛而来。来道八卦台前,众童儿扶下板牛,簇拥上台坐定。宫外鸾笙风笛钟鼓交鸣,台下诸真朝参。礼罢,各依次序,左右分行。道祖笑容可掬,向紫霞而谓之曰:“吾遣鸾捧诏书,诏尔弟子三缄,可曾诏到否?”紫霞曰:“承师仁恩下逮,鸾诏久到。三缄已在集仙厅内,待师口诏传宣。”道祖曰:“传吾口诏,宣入八境宫来。”
紫霞领命,速到厅内谓三缄曰:“道祖有命,宣尔入见。尔见道祖,凡有所问,须好好答之。”三缄曰:“弟子自知。”遂整衣冠,随紫霞入宫,朝参道祖。朝参已毕,道祖命立于旁。
三缄禀曰:“小子初入八境,两旁师尊拱候如林,焉敢侍立?”道祖曰:“平昔师徒之分,不得不分。今日系吾考尔阐道之日也,侍立无妨。”三缄不敢多言,复向道祖再拜,又向两旁拜舞,然后侧立而候之。
道祖曰:“吾道之不明者,由于野方外术生出多端旁迕。出入其门者目极邪教甚灵,欣然学习。偶有所得,结成党羽,卖道迷人。党羽愈多,谋起叛逆。岂知邪不胜正,凡若此等,概被圣朝诛及自家,连累九族。不知者遂以先天大道为害人之具,谈之恨入骨髓,此吾道之所以坏也。是岂但吾道为然哉?如圣贤之道,原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事着成书籍,设立乡学、国学,与子弟辈讲明君臣、父子、夫妇、昆弟,朋友之义,孰识后世儒士,徒以圣贤道理发为文章,播取功名,稍得寸进,无所不作,而儒门之道已坏。儒门如是,释道亦然。释氏以明心见性为尚,不异儒之正心诚意也。且古来佛祖,谁无夫妻子母之属?既无夫妻子母,是无人伦。若无人伦,则不独释不成释,而道亦不成其为道矣。何世之学释学道者,辄离父母而入深山,秃首发而居空林哉?以是观之,天下之人伦必为释、道两门绝之矣。所以吾道不明,王母忧甚,方下懿旨到吾宫内,始命尔脱凡尘世,为世之未明道旨阐之。吾的询尔,尔下凡界,发明先天大道,究以何者为先?”
三缄曰:“小子不才,恭叨上命。自肩此任,逢人必以五伦为先。既收有门徒,亦教以敦伦为急务。”道祖曰:“尔不愧阐道之人矣。天下若无五伦,成何天下?学道不先敦此,道何由成?尔以五伦居阐道之先,是若纲在无有条不紊也。至于先天大道,又从何起手耶?”三缄曰:“先教以清心寡欲耳。”
道祖曰:“先天之道,原非可以强求,而下手功夫,端在于清心寡欲。盖欲不寡则四害时萦念内,儒门所以谓之‘己’也。寡之功甚不易始也。物欲满腔,倏然寡之,则物欲固结于其中,驱之甚难。继而寡之,欲似能驱,然不生于一时,顷又环绕而踏至。久之用力以寡,物欲稍退听矣,死于此”而寡之功稍有或懈,则退听者必乘隙而来。是非时时寡之,刻刻寡之,务令私欲净尽,天理流行不可。儒门以一‘克’字尽寡欲之功者,此之谓也。且欲不克寡,岂独大道不能成哉?其害更有难言者。彼野方外道,满腔皆奸诈之欲。敛人财帛,必求所得。如其不得,或以妖术致人于死,或以妖术迷人于生。种种行为,人生怨之,天道厌之,犹然诩为人师,相沿惑世之术。吾恐生即漏夫王法,死难逃乎阴刑,无间狱中百千万年,无有出期矣。何莫非一欲字所害乎?稍知悔悟者,及早回首,伦常先尽,然后清心寡欲,讲求金丹大道,方可免从前之罪焉。”
三缄曰:“小子见俗有睹及神像,而傲慢待之,谓上天神祗,尚居彼下者,何也?”道祖曰:“尔试思上天之内,上皇尊矣。尔即学上皇之道,尔犹未成,天上神祗已成尔先矣。后成者为后辈,先成者为先辈。以未成之人而傲慢天神,何不自量!”三缄曰:“如道祖言,天下之不由人伦作起者,皆可以邪道推之乎?”
道祖曰:“是矣。然尔教弟子,于清心寡欲后,归神炼气之法,又当何如?”三缄曰:“前降后升,大道平平;明堂之间,丹法所经。发源有本,点滴归根;日月二宫,神之门户。欲留乃神,门户必合;气炼三周,其功始酌。小子之教如是,不知有合于大道否也?”道祖曰:“聆尔之言,道得正大。但所收门徒,人胜物乎?物胜人乎?”
三缄曰:“小子所收男女,共计六十九人。人道中仅有十余,余皆物类也。”道祖怫然曰:“物类能求出身正果,由地狱而升天堂。人迷于酒色气财,由天堂而坠地狱。是人为万物之灵,反不及物之灵,真人不如物也。”遂向左右诸真而言曰:“上天所爱者善人,奈何近年大道不明,成真罕见。今得三缄度却,人物同成上品,天皇应是欢喜。可于明日朔一朝贺,将名姓道号详细注册,进呈御览。”诸真诺之。
黄龙真人见得是事周备,忙与诸真等一同跪下,为灵宅乞情。道祖曰:“吾非不欲施恩于彼,奈彼累阻阐道,大干天律。欲出猿儿筐内,尚有所待焉。”言已,袍袖一展,退入宫中。
- 推荐作品:
- 经
- 十三经
- 诗经
- 尚书
- 左传
- 仪礼
- 论语
- 孟子
- 其他经学
- 笠翁对韵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匡谬正俗
- 史记
- 三国志
- 后汉书
- 明史
- 宋史
- 晋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隋书
- 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魏书
- 周书
- 南史
- 北史
- 金史
- 梁书
- 北齐书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明季北略
- 过江七事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别史
- 平宋录
- 列女传
- 十六国春秋
- 英雄记
- 载记
- 江南野史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蛮书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读通鉴论
- 史通
- 传习录
- 儒家
- 荀子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国语
- 孔子家语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潜夫论
- 北溪字义
- 素书
- 孙膑兵法
- 将苑
- 吴子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何博士备论
- 法家
- 慎子
- 折狱龟鉴
- 医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洗冤集录
- 饮膳正要
- 扁鹊心书
- 医学源流论
- 三命通会
- 撼龙经
- 九章算术
- 神峰通考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园冶
- 谱录
- 随园食单
- 鬼谷子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论衡
- 夜航船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尚书正义
- 避暑录话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小说家
- 水浒传
- 西游记
- 警世通言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博物志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绿野仙踪
- 二刻拍案惊奇
- 新齐谐
- 唐传奇
- 东游记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狄公案
- 十二楼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常言道
- 何典
- 南游记
- 绣云阁
- 南北史演义
- 说唐全传
- 龙城录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小五义
- 白牡丹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释家
- 心经
- 了凡四训
- 知言
- 僧伽吒经
- 道家
- 老子
- 庄子
- 列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尹文子
- 刘子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冰鉴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沧浪诗话
- 词源
- 诗人玉屑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长生殿
- 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