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为政篇·禀祖父母·述与英国议和
孙男国藩跪禀
祖父母大人万福金安,九月十三日,接到家信,系七月父亲在省所发;内有叔父及欧阳牧云公臻函,知祖母于七月初三日因感冒致恙,不药而愈,可胜欣幸!高丽参足以补气,然身上稍有寒热,服之便不相宜,以后各领斟酌用之,若微觉感冒,即忌用此物,平日康强对,和入丸药内服最好,然此时家中,想已无多,不足可供明年一单丸药之用否?若其不足须写信来京,以便觅便寄回。
四第六弟考试。又不得志,颇难为怀;然大器晚成,堂上不必以此置虑,闻大弟将来有梦熊之喜,幸甚!近叔父为婶母之病,劳苦忧郁,有怀莫宜,今六弟一萦得男,则叔父合饴弄孙,瓜瓞日繁,其乐何如?唐镜海先生德望,为京城第一,其令嗣极孝,亦系兄于承继者,先生今上六十五岁,得生一子,人皆以盛德之报。
英夷在江南,抚局已定,益金陵为北咽喉,逆夷既已扼吭而据要害,不得不仅为和戎之策,以安民而息兵,去年逆夷在广东,曾经就抚,兵动去六百万两,此次之状,外间有言有二千一百万者,又有言此项皆劝绅民捐输,以动帑藏者,皆不知的否?现在夷船已全数出海,各处防海之兵,陆续撤回,天津亦已撤退,故扶之便,系伊里布耆英及西江总督牛鉴三人,牛鉴有失地之罪,故扶局之后,即革职拿问,伊里布去广东,代奕山为将军,耆英为两江总督,自英繁华滋扰,已历二年,将不知兵,兵不用命,于国威不少损失,然此次议抚,实出于不得已,便使夷人从此永不犯边,四海晏然安堵,则以大事小,乐天之道,孰不以为上策哉?
孙身体如常,孙媳及曾孙兄妹并皆平安,同县黄晓潭荐一老妈吴姓来,因其妻凌虐婢仆,百般惨酷,求孙代为开脱,孙接至家住一日,转荐至方夔卿太守处,托其带回湖南,大约明春可到湘乡,今年进学之人,孙见《题名录》,仅认识彭惠田一人,不知廿三上都进入否?谢党仁吴光照取一等,皆少年可慕,一等第一,《题名录》刻黄生平,不知即黄星平否?孙每接定信,常嫌其不详,以后务求详,虽乡间田宅婚嫁之事,不妨写出,使游子如仍未出里门,各族戚家,尤须一一示知,幸甚!敬请祖父母大人万福金安。余容后呈。孙谨呈。(道光二十二年九月十七日)
- 推荐作品:
- 子
- 十三经
- 尚书
- 左传
- 礼记
- 仪礼
- 公羊传
- 谷梁传
- 其他经学
- 笠翁对韵
- 文昌孝经
- 匡谬正俗
- 正史
- 史记
- 明史
- 晋书
- 旧唐书
- 宋书
- 周书
- 南史
- 北史
- 北齐书
- 辽史
- 逸周书
- 编年史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杂史
- 贞观政要
- 战国策
- 奉天录
- 九州春秋
- 别史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英雄记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江南野史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华阳国志
- 庐山记
- 通典
- 儒家
- 增广贤文
- 荀子
- 围炉夜话
- 孔子家语
- 春秋繁露
- 中论
- 孙子兵法
- 六韬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司马法
- 李卫公问对
- 便宜十六策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折狱龟鉴
- 氾胜之书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难经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扁鹊心书
- 医学源流论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葬书
- 疑龙经
- 李虚中命书
- 灵城精义
- 艺术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园冶
- 谱录
- 随园食单
- 杂家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墨子
- 格言联璧
- 朱子家训
- 论衡
- 名贤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公孙龙子
- 老老恒言
- 南越笔记
- 西京杂记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类书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小说家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西游记
- 聊斋志异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西厢记
- 幽明录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子不语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十二楼
- 花月痕
- 三遂平妖传
- 南北史演义
- 荡寇志
- 岭表录异
- 李公案
- 刘公案
- 小八义
- 唐摭言
- 海国春秋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五灯会元
- 老子
- 列子
- 黄帝四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悟真篇
- 文子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尹文子
- 刘子
- 诗文评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别集
- 曾国藩家书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沧浪诗话
- 诗人玉屑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