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林则徐乃福建侯官之世家子,自小聪颖异常。十三岁应郡试,以第一名补博士弟子员;二十岁中举人,即为闽清县谢选门邑宰延去,佐理案牍;期间平反两件离奇冤狱,声名大震。
一件是杜成妒杀倪根案:杜成妻许氏当堂供认元凶非杜成乃邻家陆大,陆大受刑不过,只得屈招,亏得林公偶阅供词,见情节可疑,遂私行察访。查得水落石出,并定下密室之计,使许氏漏出真情。案情遂清。
另一件发生在闽清西乡朱村。寡妇王周氏之婿因素生性刚强,常与妻秀姑争吵。一日于观戏时奔走他乡,竟欲赚些钱回去免得妻子憎厌,不料却害得王周氏母女险些含冤而死,后多方经林公明察,妙计赚得何生回乡,救下母女,并使其夫妻和好。林公因此被巡抚张恩诚慕名延入幕府,办理折奏。张公知林公有断狱奇才,凡遇疑案,定与林公商议。
一日,龙溪巨绅郭太史面禀张抚:龙溪盗案迭出,知县久缉未获,林公密派名捕暗中监视,果不出林公所料,最后终于将盗贼捉拿归案。原来那盗贼竟是堂堂四品太守。
时值春闱,林公进京应试,中进士,得忠良相助补授御史,因其不避权要,故人称铁面御史。那时东海上有巨盗张保仔,横行闽、粤沿海各县,官兵屡捕未获,只得招安,张保仔不久升至三品武官,不料其贪欲极大,重礼托朝廷重臣兵部尚书穆彰阿保奏,得出任厦门总兵。林公知后,上奏弹劾保仔。帝收回成命,令保仔立功后再擢升。当下,穆彰阿与保仔将林公恨之入骨。后林公又上奏弹劾穆彰阿治家不严,其弟于闹市驰马踏死徐才宝,帝依林公所奏,,将穆彰阿罚俸三月,此一来令穆彰阿痛更恨林公。
林公之师王鼎为保门生性命,上奏帝将林公外放补杭嘉湖道。帝准。临别饯行时,王嘉将门客周济、周保绪及其妾红娥荐于林公,因其夫妇二人武艺高强,同去路上可保平安。二人保林公一家安然抵杭州,于路上除去了穆、张二人派来的刺客。在任二年后,因父病故,告养亲归里。将保绪荐至漕督周天爵幕府,并以红娥为养女同归故里,途中虽遇保仔遣去的李彪行刺,却因红娥在旁,倒也有惊无险。
一日林公奉上谕补授淮扬道。淮扬一带盐枭盛多,林公一到任即着手整顿缉盐官军,着力追捕盐枭。期间降服与盐枭交情盛重的老捕头施顺,借他之力,仗林公之计谋,将盐枭一网打尽。
林公又转任江苏按察使。上任途中,奉恩师之令转道苏州惩罚了苏城三恶霸,将其中赖英之侄恩爵收为门生,且结识了一班英雄人物。从此,林公在这一班英雄人物的协助下,干下了许多保国爱民的义举。
先至南湖督修堤坝,以林公威名震慑了南湖水盗刘成、曹霸等;又至陕西出任按察使,先审清了高尤氏谋杀亲夫亲子一案,将元凶正法,释放了被屈的高尤氏;后又平反了朱姓疑案。后因平反数十起此类案件,即升任江宁布政司。在上任途中,靠侠士相助,剪除了八叠山以铁头太岁秦昌为首的一班散匪。到任后,查清了本地民众逃荒的原因,惩治了一手遮天的劣保、漕书、猾吏,并奉上渝治理黄河,亲自巡视,以查验认真,使得一众民工不敢作假,不料存秸被烧,,林公火速命人查访,无意中从一小贼口中得知底细,即严办。不久,林公又补授江苏巡抚,引起保仔嫉妒,与穆尚书密商,派刺客劫持了林公。林公身旁的侍卫急急搜捕,亏得史林恩相救,方脱虎口,直抵苏州。到苏州后,先审理清了苏省的刑名钱谷及漕赋,此事在苏已痼疾颇深,幸亏奉上谕认真办理;又审清了奸姑杀嫂之命案奇冤,惩治了一班粮船上的无恶不作的水手,除了地方一大害。苏州民众拍手称快。后又至常熟审理漕赋。林公认真修建江汉堤工,,就此堤防巩固,年年得保安全。民众均悉林公大德。
林公一心从事禁烟工作。林公深受雨露,耗费了几日光阴,拟定了禁烟章程六条并戒烟良方四种。从此严禁鸦片,雷厉风行。一面严拿贩土开馆吸食,一面收缴烟具烟土烟膏,不到半年,楚省烟害,渐有肃清之望。
不料天子昏庸,受穆彰阿挑拨,竟下令许鸦片合法进口。从此,鸦片之害弥漫全国。林公不顾生死上京晋见劝解天子,天子即命其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治理海口事件,与英商针锋相对,敢作敢为,不为强夷所屈服。林公封闭了各夷商货船,命各馆雇用的一切华人西崽辞歇,逼得以义律为首的鸦片商只好交出存贮鸦片。林公择日在虎门销烟,并同关天培添建炮台,以防英人进攻;且与水师一同打退夷人多次进攻,让夷人尝到了苦头。
林公为国尽忠,对外则英兵不敢侵犯广东,对内则禁止贩烟吸烟,却因奸人使坏,天子昏庸,使之忠而被谤,信而见疑,被帝撤去两广总督并严加议处。自此,英人趁机挑起战争,大举进攻广东,使得虎门失守,关天培殉国。
后林公又受穆奸进谗言被谪戍伊犁。他又将原本荒凉之地开垦成沃土。在这期间,内地屡屡失陷,天子听信谗言,使得许多良将殉国,土地被侵,又与英人定下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天子因林公开垦伊犁有功,升至陕西巡抚,命其围剿陕西刀匪。林公身先士卒,一面严力围剿,一面出告示以招安众匪。他亲自督兵进剿,毙匪数百,结束了连年汉藏仇杀,诸民众感激涕零。天子阅奏大喜,欲加封林公为太子太保并赏双眼花翎。林公恐功高招忌,就托病辞归。,后咸丰年间又复出,欲剿洪秀全之太平军,不料猝发暴病,不及医治,即行辞世。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子
- 诗经
- 尚书
- 左传
- 仪礼
- 孝经
- 论语
- 公羊传
- 中庸
- 笠翁对韵
- 易传
- 文昌孝经
- 匡谬正俗
- 正史
- 三国志
- 汉书
- 后汉书
- 宋史
- 旧唐书
- 隋书
- 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魏书
- 南史
- 金史
- 辽史
- 陈书
- 南齐书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杂史
- 松漠纪闻
- 五代史阙文
- 九州春秋
- 别史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英雄记
- 载记
- 越绝书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通典
- 读通鉴论
- 传习录
- 三字经
- 荀子
- 小窗幽记
- 国语
- 盐铁论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潜夫论
- 中论
- 北溪字义
- 百战奇法
- 将苑
- 吴子
- 尉缭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武经总要
- 历代兵制
- 投笔肤谈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法家
- 商君书
- 慎子
- 棠阴比事
- 医家
- 农家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黄帝内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饮膳正要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李虚中命书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谱录
- 茶经
- 随园食单
- 杂家
- 千字文
- 百家姓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夜航船
- 名贤集
- 容斋随笔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困学纪闻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类书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小说家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博物志
- 镜花缘
- 剪灯新话
- 幽明录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酉阳杂俎
- 子不语
- 东游记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三遂平妖传
- 夷坚志
- 杨家将
- 绣云阁
- 南北史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岭表录异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白牡丹
- 幻中游
- 独异志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开辟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声律启蒙
- 释家
- 心经
- 五灯会元
- 中说
- 知言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道家
- 老子
- 阴符经
- 黄帝四经
- 太玄经
- 文子
- 亢仓子
- 尹文子
- 诗文评
- 总集
- 幽梦影
- 呻吟语
- 西湖梦寻
- 文心雕龙
- 沧浪诗话
- 牡丹亭
- 桃花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