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回 捆仙绳阵前擒怪 救龟蛇二将腾空
捆仙绳阵前擒怪 救龟蛇二将腾空
话说樊元帅得了沙江关,秦汉收了刘仁、刘瑞为徒,养马三日,查明国库钱粮,起兵西进。仍点罗章为先锋,秦、窦二将为左右翼,统大兵五十万,放炮三声,离了沙江关,望西进发。一路上旌旗浩荡,兵将威风,行来尽是沙漠之也。走了半个多月,来到麒麟山,遂传令扎下营盘,待明日开兵。
且说麒麟山守将苏文通,乃苏宝同族弟,闻小番报道:“沙江关已失,唐兵到此。”忙令山上多加灰瓶石子,小心保守。若有人来讨战,速即报我。众将得令不表。
次日元帅升帐,点齐兵将,说:“今日哪一位将军前去讨战?”早有一虎应道:“小将愿去取关。”元帅说:“将军此去须要小心。”一虎得令,遂率兵出营,上山讨战,喊道:“山上番狗,快报与主将知道,说大唐兵马来至,快快献关,若言不肯,打进关来,鸡犬不留。”骂声不绝。早有番奴报入帐府禀道:“国舅爷,不好了!关外唐将讨战,骂不绝口。”文通听了大怒,吩咐备马抬斧,立刻披甲上马,放炮开关,带领兵卒亲下山来,冲到阵前。一虎见来的番将生得尖嘴鬼脸,青面黑须,眼如铜铃,声如破锣,头戴虎头盔,身穿黑金甲,手执宣花斧,坐下花兔豹,拍马前来。竟不答话,将斧望一虎劈面砍来,一虎将棍抵住,战有三十余合,忙取一柄扇子,名曰羽翎扇,照一虎头上一扬。一虎叫声:“热杀我也!”往地下一钻去了。一连几扇,连地皮都扬热红起来了。一虎在地中走了数十步,始无热气。回到营中,上帐禀知元帅,说:“此扇厉害,幸亏小将去探阵,被他一扇,我就逃到地中,尚且几乎热死,若别人去,恐化为飞灰。元帅能除此扇才好。”梨花听说:“谅众将不能除此火扇,待我亲出以破之。”
传令众将一同出阵。文通看见,连声喝彩,好一个美貌佳人,叫一声:“女将军,留下名来!”梨花喝道:“本帅乃大唐征西大元帅威灵侯樊。”文通喝道:“反贼,你果然美不虚传,你枉有这般美貌,何不送进国王做了妃子,岂不富贵,反降敌人,今日须听我言,早早改邪归正。”梨花听了大怒,喝声:“匹夫,休得胡言,放马过来!”将双刀砍去,文通气力不佳,架不住了,即忙向身边取出羽翎扇扬起,顷刻烈火焚来。梨花念动真言,忽然北海水到了,护了唐营。文通见面前多是大水,吓得魂不在身,拍马便走。即被梨花祭起飞刀,斩为两段。
梨花收了羽翎扇,退了北海水,点齐人马正要上山破寨,只见山头上飞下一个道人,身穿八卦衣,绿豆眼,尖嘴青脸,手执一支宝剑,大怒喝道:“梨花小贱人,我和你皆是道家弟子,怎敢连伤我两个徒弟!今日我要替他报仇。”梨花笑道:“我何曾认得你两个徒弟?你是何方妖物,敢出此言?”道人道:“我乃八卦道人,当初在武当山,你随师父梨山老母也曾见过。我家徒弟,正是你在沙江关遇上的两个道人,俱被你杀了,全不念道中情面。快偿他命来!”梨花道:“他二人自取灭亡,与本帅无干。况天命归唐,如仍执迷不悟,连你也狗命难逃。”道人大怒,仗剑砍来,梨花用刀架住,两下交锋,剑去刀迎,刀来剑架,战到数十合,道人虚晃一剑,把口一张,飞出无数火鸦,迎面飞来。梨花又将北海水浇灭。道人见破了火鸦,就在水里杀来,滔滔大水,全然不惧,仍仗剑奔来。梨花道:“这妖物却有本事。”忙祭起飞刀。道人慌了,借水遁而走。梨花收了法术,鸣金收军,众将接进,俱皆赞服。梨花道:“正要上山破寨,被妖道阻住。他虽借水遁逃去,决然还要来,明日姐姐用捆仙绳捉他。”仙童得令。
次日道人又来讨战,仙童拍马出迎,并不打话。一场交战,到数合,道人口喷出火鸦。仙童取出金瓶,倒出金龙无数,破了火鸦,诈败而逃。道人不知是计,在后追来。仙童祭起捆仙绳,将道人捆了。军士不敢怠慢,上前拿住,解回营中。元帅大喜道:“不要被他遁去。”遂把仙符镇压,吊在旗杆之上。道人现了原形,却是武当龟将逃在此间。元帅道:“待破了关寨,送还武当山,候教主发落。”
正言间,探子报进说:“又有一道人,口称长寿大仙,与八卦仙是好友,闻知吊在旗杆上,特来报仇,在营前大骂。”元帅道:“既如此,应龙孩子出去擒他。”应龙得令,上马提戟,冲出阵前,大叫:“妖道,快来会我!”那道人仗剑来迎。二人战有十个回合,道人把口一张,吐出数条火龙,直奔应龙。应龙吓得魂不附体,大败而走。小军报知元帅,元帅令仙童去救应龙。仙童得令,上马出营,正遇应龙。应龙大叫:“母亲救我。”仙童说:“不妨事。”放过了应龙。仙童笑道:“些须小技,在我面前弄巧。”随把小金瓶,倒出数条水龙,浇灭火龙。祭起捆仙绳,又将道人捆住,解回营中。元帅吩咐将道人吊在旗杆上,长寿大仙现了原形,乃系一条大蛇,盘在龟背之上。梨花见了好笑,说西番多用这班人。
捷书飞报唐王,一面传令抢关,军士忽报进,说:“外面有一黑脸道人,要见元帅。”梨花吩咐请进。道人走进营中,梨花起身相迎,问道:“仙友何处洞府?哪座名山,乞道其详。”道人道:“贫道乃北极真君座下张大帝便是。”梨花听了,倒身下拜,迎入帐中坐下,说:“大帝此来为何?”道人说:“因龟、蛇二将私逃下山,今被元帅擒住,特来讨个人情,放了他。”元帅听了,顷刻令军士放下,解去捆仙绳,二物复变人形,上前拜见大帝。大帝说:“你两个孽障私逃下山,吊在这里吃苦。吾不来救你,不知吊到几时,快过来拜谢元帅。”梨花也来赔礼毕,便问大帝说:“此次到西番,不知还有险处么?乞明指示。”大帝说:“有两句诗赠人,你谨记着,后有应验。诗曰:“此去芦花有险惊,金光阵上产麒麟。”
却说元帅吩咐三军抢关,番军投顺,得了麒麟山。养马三日,查明府库钱粮,传令起兵西进。众军出了关门,望西进发。行了数月,来到芦花河,有关挡路,传令扎营不表。
再言苏宝同向日被二路元帅薛丁山杀得大败,同铁板道人、飞钹禅师一齐逃走。飞钹禅师炼了十六面金飞钹,铁板道人炼了二十四面铁板。三人怀恨,想要报仇,到各处名山请了许多道友,禀知国王,差人往鞑靼国,借兵十万,金宜王叔领兵;波斯国差大将宝树起兵十万;乌孙国差驸马洛陽起兵十万;鬼空国差山桃起兵十万,彭空国差红榴起兵十万;天竺国公主银杏起兵十万;宝童国公主金桃起兵十万;苏求国太子扶桑起兵十万,齐来助战。八国共有兵八十万,连本国兵五十万,共一百三十万,皆在关外驻扎。宝同迎八将进关,设筵接风,次日升帐,传齐八位将军听令道:“深恨唐将夺了我国许多地方,十去其八,今欲摆下一个金光阵,复回西番,杀他片甲不回,方消此恨。闻唐兵已到芦花河,烦众将军等各带本部人马,按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八方镇守,闻鼓进,闻金退,不得有违。”八将齐声得令,各带本部兵马,按八门镇守而去。有诗为证,诗曰:
一百卅万雄兵到,哪怕唐朝会用兵。
未知破阵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 推荐作品:
- 史
- 子
- 集
- 尚书
- 左传
- 礼记
- 仪礼
- 孝经
- 论语
- 孟子
- 尔雅
- 公羊传
- 大学
- 笠翁对韵
- 易传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史记
- 三国志
- 汉书
- 后汉书
- 明史
- 新唐书
- 隋书
- 宋书
- 新五代史
- 周书
- 梁书
- 北齐书
- 辽史
- 陈书
- 南齐书
- 逸周书
- 续资治通鉴
- 汉官六种
- 杂史
- 贞观政要
- 战国策
- 五代史阙文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别史
- 平宋录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高士传
- 英雄记
- 载记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吴船录
- 庐山记
- 史评
- 传习录
- 儒家
- 菜根谭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说苑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中论
- 北溪字义
- 三略
- 将苑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练兵实纪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何博士备论
- 韩非子
- 法家
- 管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扬子法言
- 邓析子
- 医家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黄帝内经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饮膳正要
- 扁鹊心书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葬法倒杖
- 棋经十三篇
- 园冶
- 茶经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杂家
- 鬼谷子
- 吕氏春秋
- 淮南子
- 笑林广记
- 论衡
- 夜航船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公孙龙子
- 金楼子
- 池北偶谈
- 避暑录话
- 太平御览
- 宣室志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西游记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镜花缘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狄公案
- 十二楼
- 花月痕
- 三刻拍案惊奇
- 常言道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南游记
- 夷坚志
- 荡寇志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老残游记续集
- 朝野佥载
- 河东记
- 小五义
- 白牡丹
- 幻中游
- 春秋配
- 唐摭言
- 海国春秋
- 两晋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释家
- 五灯会元
- 中说
- 知言
- 老子
- 庄子
- 阴符经
- 抱朴子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尹文子
- 刘子
- 总集
- 昭明文选
- 别集
- 冰鉴
- 曾国藩家书
- 呻吟语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随园诗话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