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回 仙翁触动截教主 妖仙大战樊梨花
仙翁触动截教主 妖仙大战樊梨花
且说当下李仙师道:“小徒蒙师尊借驹,去破大唐,樊梨花用倒海移山之术夺去,又将小徒笼囚沉海。小徒哀怜再三,说系教主处借来的。他们不还,倒也罢了,尚且出口不逊,道及教主若来,亦皆要捉住,后小徒化虹逃脱。今见我师,乞恩赦宥。”金壁风又问宝同:“果有此说否?”宝同回言:“句句皆真,他还说我教皆非人类。”
教主听了,半信半疑。阶下恼了野熊仙、金鲤仙、神龟仙、黑鱼仙、老牛仙、花马仙、神犬仙、野狐仙、鸡冠仙、凤凰仙等众,上殿朝拜,说道:“樊梨花欺侮我教,辱我等太甚,不若我等同到玉龙关,决一雌雄。”教主回道:“众弟子不可造次,樊梨花助大唐圣主,黎山老母门下门徒众多,神通广大,与我教相敌,各为其主。至于欺侮二字,不可深信。修道之人,不可管闲事。”野熊仙道:“弟子在金牛关,被他请来二郎神,烧我洞府,伤了弟子甚多,此番若不管,再无修道学术之人了。”教主被众言激动,就道:“你们先到玉龙关,摆诸仙群会阵,若还黑狮子便罢;她他若不还,我即亲临比试高下。”令道符师徒先到关中,搭起芦棚,迎接诸仙。道符大喜,同宝同先驾虹到玉龙关。众仙辞别了教主,各驾妖云而去。路上逢着僧道二人,说起失了两件宝贝,犬仙、马仙大怒道:“教主命我带领弟子来到西番,任他唐兵百万,尽为飞灰。事不宜迟,一同上玉龙关。”
且言宝同先到关中,请太子摆香案迎接诸仙,以破大唐。不消片刻,诸仙均落下云头。太子接进,一一见礼,各依次序而坐。太子道:“孤有何德,敢劳大仙下降,来助吾邦。”众仙大笑道:“要破唐兵何难,待我明日出关,捉住唐将,看他樊梨花有甚厉害本领。”次日众仙上马,出了辕门,带领妖兵,如吃人模样。城中男女见了,个个心慌,宝同领兵响炮开关。这丁山同秦汉、一虎正在攻关,只见关内冲出一支人马,尽是奇形怪兽,如同畜类一般,大笑道:“番邦用了这些人,国家该灭了。”正在观看,旗门下杀出二人,叫道:“来将,快回去唤樊梨花出来纳命。”丁山喝道:“你两个狗头马面的妖道,不必多言,看槍罢!”照咽喉刺去。妖道双马来迎,一场交战,二妖看来难胜,口中吹出妖雾,腥气连天。丁山伸手不见,被他拖下马来,秦汉迎住,一虎救回。又冲出四个妖仙,将秦汉围住大杀。是时天朗气清,一虎放了丁山,复冲出阵。这金鲤仙顶上放出亮光,黑鱼仙口吐青烟,神龟仙眼中放出红光,鸡冠仙冠上放出五彩,飞在天空中,结成磨盘大的东西,照定二人头上打来。那秦汉见势不好,叫道:“师兄,我们去罢!”二人双双入地去了。四妖精遂收了妖法。
唐兵收了军,急报元帅知道。元帅见丁山毒气太重,吃药才醒。听得二将败回,说明此事,梨花闷闷不乐,心想:因何关内全是异人,如何破得?仙童道:“前日二位师尊说:‘玉龙关群仙斗法。’想一定是这班妖道。待明日出战,见机行事。”梨花传令紧守营门,以防妖仙劫营。众将依令。
再言李仙翁恐众仙扰民,就关外安营。次日唐兵杀出三员女将,野熊仙性不能忘,听见女将出阵,舞剑而来。见梨花骑了黑狮子,左右仙童、金定各骑宝马。樊梨花一见野熊仙,大怒道:“你这妖道,前日在金牛关进去,今日相见,决不饶你。”抡刀直杀野熊仙,野熊仙难敌三将。众妖上前欲战,梨花手拍驹胸,吐出烟火,野熊仙吓得魂不在身,借火遁去。宝同见兽伤人,不敢出战,坚守各营门,对众仙道:“黑狮子厉害,现为她所得,若盗得回来,送还教主,可算吾等之功。”只见花凤仙道:“这个何难,今夜包管盗来。”宝同道:“全仗师兄大力。”
且言花凤仙是夜驾云往唐营。营中秦汉巡夜,见来了一位女仙,要盗黑狮子,便飞上云端,与她厮杀,惊动众将,照定女仙乱射。花凤仙心慌,弃驹而逃。秦汉牵着黑狮子,来禀元帅。那花凤仙逃回营,将遇矮将驾云厮杀之事,说了一遍。宝同好不烦闷,无计可施。次日唐兵又来关前讨战。众仙开关迎敌,各显神通。只见乌云密布,现出无数怪物,尽是豺狼虎豹。仙童见了,颇觉心慌。梨花笑道:“些小之技,三岁孩童亦知。”口中念动真言,把红绿豆撒在空中,一时间云收雨散。神龟仙大怒,冲出阵来,喝道:“樊梨花,你用撒豆成兵之术,我自有法破。”梨花一见此怪,尖头绿眼,黑脸红腹,嘴上微须,身穿八卦道袍,手执羽翎扇,扇了—扇,涌出万丈波涛,来淹唐兵。又拔出红光剑来斩梨花。梨花念动真言,波涛尽退。将手接住宝剑,飞起斩妖剑,神龟仙闪避不及,打在背上,现了原形,乃系一只大乌龟。将绳索穿了琵琶骨,贴上灵符,吊在旗杆之上。众仙见了,不战而退。梨花见天色已晚,亦收兵回营。众仙同僧道宝同等来见师父,说起神龟仙被捉,我教扫尽脸面,望师父救回。李道符仙师道:“神龟被符锁住,待教主亲去,方可解得。但是众仙犯了杀戒,我当亲临阵上,斩了梨花,以泄忿气。”宝同等叩拜。
再言梨花对众将说:“今日出战,须要大破番兵,活擒众将,好夺关头。”众将依令,秦汉、一虎攻头阵,刘家兄弟攻二阵,月娥、金莲攻三阵,金桃、银杏攻四阵,仙童、金定攻五阵,元帅自领中军攻后阵,丁山、罗章为左右应。分派已定,三声炮响,大开营门,各依队伍而去。秦汉、一虎来到阵前,大喝:“妖道,快来受死。”众仙大怒,犬、马二仙出阵,拒住二将。刘仁、刘瑞杀到阵前,花凤仙、野狐仙出阵相迎,持刀砍来,二刘把槍相迎。第三阵月娥、金莲杀到旗门,番营野熊仙、老牛仙迎战,思想要活捉二员女将。老牛仙敌住月娥,野熊仙迎住金莲。老牛仙口吐青烟,五色霞光喷出。月娥即摇动摄魂铃,老牛仙撞下马来,现了原形,是一只白牛,吩咐军士穿了鼻孔,带回本阵。月娥又上前帮助金莲。野熊仙见老牛仙被捉,越发心慌,摇身变了飞熊,眼如铜铃,口似血盆,来捉金莲。那月娥冲到,大叫:“郡主不要慌,我来助你。”取出摄魂铃摇动,野熊仙摔下马,被唐兵捆捉回营。二员女将见一双公主与金鲤仙、黑鱼仙大战,二仙口中吐出蜃楼海市,金桃、银杏眼花缭乱,如醉如痴。二妖正欲下手,金莲、月娥上前大喝道:“休伤我将!”手舞双刀架二仙。妖仙大怒,思量一网打尽,谁知月娥摄魂铃厉害,对妖道一摇,俱跌于马下,现出双鱼,涌了清泉,借水遁而去。
四员女将一同杀出。对阵冲出飞钹禅师、铁板道、苏宝同、鸡冠道人,敌住四员女将。元帅冲上前。李道符大怒,喝声:“樊梨花,你妄自尊大,不看仙翁在眼内,今日相逢,断不饶你。”梨花抬头一看,见道符仙风道骨,相貌不凡,五绺长须飘拂胸前,头戴纶巾,身披鹤氅,手执仙剑,不象邪教之人,乃问道:“本帅素与仙师无识。”李仙长道:“樊梨花,你不认得贫道么?我与你师同列仙班,兄弟相称,宝同是我弟子,虽兴兵构怨大唐,各为其主,你不看师叔之面,竟处他个绝情,今日相见,怎肯与你甘休?”说罢举剑砍来。
不知梨花如何迎战,且看下回分解。
- 推荐作品:
- 经
- 子
- 十三经
- 诗经
- 尚书
- 左传
- 论语
- 尔雅
- 公羊传
- 谷梁传
- 易经
- 大学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正史
- 史记
- 三国志
- 后汉书
- 新唐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隋书
- 宋书
- 南史
- 北齐书
- 辽史
- 陈书
- 逸周书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杂史
- 五代新说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奉天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别史
- 平宋录
- 列女传
- 十七史百将传
- 明儒学案
- 载记
- 地理
- 水经注
- 吴船录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通典
- 史评
- 读通鉴论
- 传习录
- 菜根谭
- 荀子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国语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北溪字义
- 兵家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六韬
- 将苑
- 吴子
- 尉缭子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法家
- 管子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天工开物
- 农桑辑要
- 氾胜之书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难经
- 奇经八脉考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洗冤集录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术数
- 撼龙经
- 葬书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李虚中命书
- 艺术
- 园冶
- 谱录
- 茶经
- 杂家
- 墨子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夜航船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类书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宣室志
- 小说家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红楼梦
- 警世通言
- 西厢记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新齐谐
- 酉阳杂俎
- 子不语
- 东游记
- 鬼神传
- 十二楼
- 花月痕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海上花列传
- 南游记
- 杨家将
- 绣云阁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荡寇志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大唐新语
- 河东记
- 小五义
- 白牡丹
- 独异志
- 薛刚反唐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声律启蒙
- 心经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知言
- 僧宝传
- 道家
- 阴符经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文子
- 文始真经
- 刘子
- 诗文评
- 总集
- 冰鉴
- 呻吟语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伯牙琴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词曲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