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回 匪徒贪美色遭殃 奸盗谋重权造反
匪徒贪美色遭殃 奸盗谋重权造反
却说章大娘闻李胜康,令人催促新人上堂,即扶李桂金缓步来到屏边。
章大娘揭开布帘,李桂金偷眼一看,见李胜康纱帽蟒袍,两手垂下,立在左边红毡上,等候拜堂。李桂金心内自忖:“本欲候夜间结果他的性命,但我乃闺中女子,若与他同拜花烛,岂不有玷名节?到是他催命鬼到了。”遂在身上,摸出一支手箭,正向李胜康头额上射来。原来李胜康先是见李桂金在屏边帘下停,只道是害羞。正在浑身苏麻,笑得合眼没缝,好似雪狮子见日。那枝手箭,正中额前。因近,用力太猛,直射人骨内,登时跌到在地,鲜血涌出。
时章大娘背了李桂金,正打点与他拜堂,不知中了手箭。回见倒地,叫声:“苦也!苦也!怎么日子不吉,恶煞神如此利害?竟冲倒了我孩儿。左右快来扶起。”说声未绝,只听得喽罗发喊曰:“不好了!二大王被新人放手箭,射中头额晕绝。快擒住凶手,休被逃走!”早有喽罗执着兵器,杀进聚义厅来。李桂金先已脱下蟒袍,把凤冠扔在一边。原来李桂金里面衣服,预先结札周束。跳上前喝曰:“不要命的,只管前来!”偏有一个不识世务的,执着双刀奔上前,向李桂金面门砍来。李桂金闪过,飞起一脚,踢中肚脐尾。那喽罗倒在地上,乱呼乱叫。李桂金拾起双刀,那喽罗偷空扒起跑了。
李桂金遂向前迎敌。交着手时,砍伤几个。其余见势头不好,尽退出聚义厅外,团团围住,又有一个奔去后山报万人敌。
李桂金在门前杀出,思想恐中了奸计,只得就门前占住,众喽罗亦不敢近前,拿大娘先闻儿子中手箭身死,五内崩裂。又见新人冲杀,犹如狼虎,怎敢上前?转恨章士成那里寻着这恶妇,射死我儿。奔至后案,指着章士成大骂曰:“老匹夫!不小心那里寻着这恶妇,将手箭射死我儿?我与你不得干休。”原来章士成闻喽罗喊杀,因心中气恼,却听不明白。心中疑惑:“何故呐喊?”今见章大娘所言,方知李桂金节烈,便问曰:“你胜子果被杨氏刺死么?”章大娘曰:“现刺死在聚义厅上,却又大杀喽罗,你不听见么?”
章士成立起身来,指着章大娘骂曰:“古云:桑条从小郁,长大郁不屈。你儿子不从小教训,纵其为非,好意代你教督,你反替他出头,与我结怨。且不思身系女流,跟着儿子,四处用麻汗药,害人性命。又顶冒李梦雄姓名,到此为盗。不知羞耻,反洋洋得志,擅称太太。却又思量,要作婆婆,反怪我作难。今番被杀,却来怨我。真是天理昭彰,报应不爽!我好快活也!”哈哈大笑。章大娘大怒曰:“老匹夫,使恶妇杀我儿子,又羞辱我。我与你拼命。”将头额尽命向章士成怀中撞来。不料章士成正在快快活活,不提防正撞中心胸,身子一颠,几乎跌倒。大怒骂曰:“老贱人!不思悔过,还敢逞强!”章大娘恶狠狠的赶上前,扭住胸襟,又是一头撞来。章士成大怒,一闪,举起右脚,向章大娘那一双未满尺的金莲,尽力一蹬。章大娘疼痛难当,跌坐在地上。大骂曰:“老匹夫,你敢跌我,我与你誓不两立!”章士成恐其起来拼命,见厅边倚着一枝关屏门的木棍,不大不小,有碗口粗。忙取过来,两手抱定,向章大娘心窝撞来,乘势舂了十余下,犹如舂土墙一般。
方才住手。那章大娘已是心胸崩裂,鲜血淋漓,连腑肺都流出满地。章士成看见,便将门棍弃在一边,指着骂曰:“老贱人,死的宜然!李桂金如此节烈,我当相帮助。”
他奔聚义厅,来至屏边,揭开帘一看,只见李桂金执两口刀,明亮亮截住门首,寨外喽罗,何止一二千!纷纷乱乱,火光下俱是枪刀斧戟,喊叫连天。章士成惊的魂飞魄散,手足无措,只恨无本领,不敢向前,谅李桂金性命必定难保,暗暗叫苦叫痛、不表。
且说先前头目飞奔报进后山,来见万人敌曰:“启大王不好了,二大王被人杀死了,请大王速去,擒捉凶手报怨。”万人敌大惊曰:“二大王被谁人杀死?要你们这伙匹夫何用?”头目曰:“非是小的不小心,到是二大王自招其祸。”便将前情,及被手箭伤死,一一言明。万人敌闻言,沉吟半晌曰:“若论好色丧命,理之当然。但是我既与他结拜,自须替他报仇,顾不得是非曲直。”即令备了灯笼火把,绰刀上马,喽罗簇拥杀奔前来。
此时已是初更起,遥见人马围住。万人敌喝令:“摆开,吾来擒捉凶手。”喽罗一声发喊:“大大王前来了!”即分开两旁,李桂金遥见马上的英雄,红面胡须,状貌凶恶。先下手的为强,遂取手箭,喝声“着”打将前来。万人敌因闻得李胜康是中手箭身亡,已先提防。见手箭从面门来,慌忙躲开。
李桂金又一手箭射来,万人敌侧身。虽然闪过,那手箭正从左耳边崩的一声撞过,惊得冷汗直流,险些儿中着咽喉。忙扣住征驹喝曰:“那妇人不要乱动。”李佳金曰:“有话快快说明。你若近前,便势不两立。”万人敌曰:“你是何人?无故上山来杀我兄弟?若说得有理,别有商量。不然莫道你会放手箭的,便是三头六臂,亦难下山。”李桂金曰:“不差!你可放下兵器前来,奴家定当说明。”万人敌曰:“我空手进去,岂不被你手箭所中?你可出来见我。”李桂金曰:“奴家孤身出来,岂不中你圈套?”万人敌自忖:“我众彼寡,他怎敢出来?但他手箭实在利害,我岂可向前?”低头一想,曰:“你还有一个老头儿相伴,可着他来见我说明。”李桂金曰:“这个有理。”回首对章士成曰:“阿伯可出去见他。”章士成先见万人敌凶恶,又见有许多人马,心里实是害怕。因又转念恨曰:“我外甥用手箭射死,亲姐我用门棍打死,别人到不肯干休,便与他理论,虽死何妨!”即来到马前,跪下叩头。万人敌问曰:“你是何人?此女何故用此美人计杀吾兄弟。”章士成曰:“老汉乃章士成,江南苏州府人氏,此女系救驾武状元李梦雄胞妹。名唤李桂金。”万人敌喝曰:“胡说,此女即李梦雄胞妹,岂有兄妹为婚,乱了常伦之道!”章士成曰:“有此委曲。这杀死的乃老汉的外甥李胜康。”
即具言李胜康的来历,及从前开麻汗药客店。万人敌曰:“若是冒名,怎有登州游击的文照?”章士成再声明李梦雄兄妹宿店,中计赶马,李桂金被药麻倒,文凭故落他手。万人敌曰:“原来有此委曲!”章士成又把李胜康强请上山补刺言明,“难得外甥被手箭射死,胞姐用门棍槌死,怎么大王反不干休?”万人敌大喜曰:“俺因慕李梦雄英名,故误认李胜康,今既知是小姐,烦你拜上小姐,就说俺欲进去拜见,并无疑心。”
章士成大喜,入见李桂金,具言万人敌仰慕,欲来相会,决非不义之徒。
李桂金即令请进。章士成回复万人敌,喝令唆罗退下,去了刀箭,空手走进聚义厅。望着李桂金曰:“俺肉眼无珠,误认匪人,今幸小姐降临,实为有幸。”即叩将下去。李桂金也跪下答礼曰:“非奴家逞勇,因守名节,即不得已,杀了李胜康。蒙头领赦宥,足感大德。”
二人拜毕,分宾主而坐。万人敌令喽罗把李胜康拖往后山,备棺木收埋。
又对章士成曰:“难得老伯仗义,请坐。”章士成坐在下面相陪。万人敌曰:“难得小姐胆勇,深入虎穴,得除奸暴,真是可敬。但不知小姐今欲何往?”
李桂金曰:“奴家欲回风阳府家去,探问家兄消息。若家兄未回,随即带银两出来再寻。”万人敌曰:“既是欲寻访令兄消息,若欠缺些路费,俺当相助。但碍山东路歹人极多,小姐终是女流,章士成又是年老的,路上实在难走。倘一差池,连性命也都难保。俺有句话奉劝小姐。俺因慕令兄英名,每思一见,故错交着李胜康。今幸小姐亲临,怎敢不恭敬?俺这黑风山原有前后两座山寨。小姐不如请暂住后山,俟俺多差喽罗,四处寻访令兄踪迹,请到相会。小姐那时同令兄回家不迟,也得万全。未知小姐尊意若何?”
章士成见万人敌,虽暂时为寇,到是个义直性子。密对李佳金曰:“万人敌非不义之徒,所言具是正理,可以住此为妙。”李桂金曰:“多承头领美意,但须依我三事,方敢领命住此。”万人敌曰:“俺并无私心,什么三事,只管说来。”李桂金曰:“奴家年轻,喽罗必然欺侮。非借威仪,不能压伏众心,凡后山喽罗,须凭我斩杀自由。”万人敌大喜曰:“若不如此,众必然藐视。此事从命,请问第二事?”李桂金曰:“男女有别,我是听召不听宣的。譬如头领有什不测,奴家当去帮助。不得商议军机,惹人闲论。”
万人敌曰:“这个有理,当得从命。那第三事如何?”李桂金曰:“奴家系女流,不便打劫山寨粮饷,必须头领给发。”万人敌大喜曰:“这个更有理,从命就是。”令后山头目,跟随小姐前去。又送过箭令,与李桂金曰:“后山头领喽罗,任听斩杀。”李桂金称谢。方欲起身,万人敌曰:“小姐且住,还有四名女婢,留此无用,小姐可带去使用。”李桂金领着小婢,分别上马。
章士成不会骑马,步行相随,同到后山。
至次日,李桂金写一下示谕,粘在聚义厅外,晓谕喽罗:年四旬上着。方许上厅报事,须女婢通报。并所约三事,一并张挂,如敢有违,便即处斩。
大小喽罗,俱皆听令肃守。章士成来辞李桂金曰:“姐今已得所、老汉要下山去寻小女。”李桂金惊骇曰:“奴家全凭阿伯相伴。阿伯若要下山,奴家怎好在此?阿伯可以暂候家兄到日,一同寻令媛。也见始终美意。”章士成只得应允,同住不题。
且说万人敌就在前山扎住,入到内堂,见章大娘胸膛并裂,腑肺俱流。
大惊问故,方知是被章士成自行撞死,称羡章士成大义灭亲,古今罕有。便今喽罗备办棺木,收拾抬去后山,埋葬不表。
且说京城奸盗刘瑾,思量要掌团营,以压兵权,好得篡夺。只是英国公张茂,势力浩大,难以遽夺。忽一日间,渭正德曰:“奴婢窃见张茂有何大功?因甚官居武将之前?”正德天子只道刘瑾不知,乃曰:“卿不知么?张茂乃张德之子,当时张德住在北边外域。后因正统君北狩,失陷北番鞑靼国。亏得太师杨荣起兵往救,又遇忠臣余敏忠勇,深入鞑靼国中,救出正统君。那番邦随后赶至,君臣正在仓皇危急,张德奋勇独退番兵二十万。血战四年,屡屡战胜。追得鞑靼君臣弃国逃入沙陀国。张德又追杀至沙陀国。二国兵败将亡,力穷势窘,君臣肉袒乞降进贡。立下战功二百余次,正统君回朝,念张德有大功劳,加爵进封英国公,又封子孙世袭,且赐一杆金鞭,令他专打错君奸臣。后张德死,闻得张茂年甫二旬即立下战功,顶袭父爵。为人严毅刚正,真不在为国家柱石,朝廷梁栋。”
但未知刘瑾如何答应,可能夺得重权否,且看下回分解。
- 推荐作品:
- 史
- 十三经
- 周礼
- 孝经
- 论语
- 谷梁传
- 其他经学
- 中庸
- 大学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白虎通义
- 史记
- 三国志
- 汉书
- 明史
- 晋书
- 旧唐书
- 新五代史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南史
- 北史
- 北齐书
- 辽史
- 陈书
- 逸周书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杂史
- 五代新说
- 靖康传信录
- 顺宗实录
- 别史
- 平宋录
- 十七史百将传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江南野史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庐山记
- 读通鉴论
- 史通
- 传习录
- 儒家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国语
- 近思录
- 北溪字义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吴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法家
- 商君书
- 农家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黄帝内经
- 伤寒论
- 难经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饮膳正要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葬书
- 九章算术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焦氏易林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艺舟双楫
- 谱录
- 茶经
- 书目答问
- 鬼谷子
- 千字文
- 淮南子
- 格言联璧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名贤集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龙文鞭影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池北偶谈
- 避暑录话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儒林外史
- 博物志
- 镜花缘
- 东周列国志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新齐谐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古今谭概
- 花月痕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常言道
- 南游记
- 杨家将
- 韩湘子全传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李公案
- 大唐新语
- 南史演义
- 小五义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唐摭言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声律启蒙
- 五灯会元
- 僧宝传
- 庄子
- 阴符经
- 黄帝四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亢仓子
- 诗文评
- 总集
- 昭明文选
- 冰鉴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伯牙琴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诗人玉屑
- 词曲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