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一·谀佞
太宗尝止一树下,曰:“此嘉树。”宇文士及从而美之不容口。太宗正色谓之曰:“魏征尝劝我远佞人,我不悟佞人为谁矣,意常凝汝而未明也。今乃果然。”士及叩头谢曰:“南衙群臣,面折廷诤,陛下常不举首。今臣幸在左右,若不少顺从,陛下虽贵为天子,复何聊乎?”太宗怒乃解。
代州都督刘兰谋反,腰斩之。将军丘行恭希旨,探心肝而食。太宗责之曰:“典自有常科,何至如此!若食逆者心肝而为忠孝,则兰之心肝当为太子诸王所食,岂到汝乎?”行恭惭谢而退。兰本青州明经,遇乱为乡里所称,保完青郡,远近归之。初降李密,密败,归国,在代州为游客所告,遂族灭。
许敬宗父善心,与虞基同为宇文化及所害。封德彝时为内史舍人,备见其事。贞观初,敬宗以便佞为恩,德彝薄其为人,每谓人曰:“虞基被戮,虞南匍匐以请代;善心之死,敬宗蹈舞以求生。”敬宗深愧恨焉。初,炀帝之被戮也,隋官贺化及,善心独不至,化及以其人望而释之,善心又不舞蹈,由是见害。及为封德彝立传,盛加其罪恶,掌知国史,记注不直,论者尤之。与李义府赞立则天,屠害朝宰,公卿以下,重足累息。移皇家之社稷,剿生人之性命,敬宗手推毂焉。子昂,颇有才藻,为太子舍人。母裴氏早卒,裴侍婢有姿色,敬宗以为继,假姓虞氏。昂素与之通,敬宗奏昂不孝,流于岭南。又纳资数十万,嫁女与蛮首领冯盎子及监门将军钱九陇,叙其阀阅。又为子娶尉迟宝琳孙女,利其金帛,乃为宝琳父敬德修传,隐其过咎。太宗作《威凤赋》赐长孙无忌,敬宗改云赐敬德。其虚美隐恶,皆此类也。敬宗卒,博士袁思古等议曰:“敬宗位以才升,历居清级。弃长子于荒徼,嫁少女于夷落。闻《诗》闻《礼》,事绝于家庭;纳采问名,唯同于黩货。易名之典,须凭实行。案谥法,名与实爽曰‘缪’。请谥为谬。”敬宗孙彦伯诉于执政,请改谥。礼官议以为既过能改曰“恭”,乃谥为恭。彦伯,昂之子也,既与思古忿兢,将于众中殴之。思古谓曰:“吾与贤家君报仇,缘何反怒?”彦伯大惭而退。
高宗末年,苦风眩头重,目不能视。则天幸灾逞己志,潜遏绝医术,不欲其愈。及疾甚,召侍医张文仲、秦鸣鹤诊之。鸣鹤曰:“风毒上攻,若刺头出少血,则愈矣。”则天帘中怒曰:“此可斩!天子头上岂是试出血处耶!”鸣鹤叩头请命,高宗曰:“医之议病,理不加罪。且我头重闷,殆不能忍,出血未必不佳。朕意决矣。”命刺之。鸣鹤刺百会及朏户出血。高宗曰:“吾眼明矣。”言未毕,则天自帘中顶礼以谢鸣鹤等曰:“此天赐我师也。”躬负缯宝以遗之。高宗甚愧焉。
则天称尊号,以睿宗为皇嗣,居东宫。洛阳人王庆之希旨,率浮伪千余人诣阙,请废皇嗣而立武承嗣为太子。召见,两泪交下。则天曰:“皇嗣我子,奈何废之?”庆之曰:“神不享非类。今日谁国,而李氏为嗣也?”则天固谕之令去,庆之终不去,面覆地,以死请。则天务遣之,乃以内印印纸,谓之曰:“持去矣。须见我,以示门者,当闻也。”庆之持纸,去来自若。此后屡见,则天亦烦而怒之,命李昭德赐杖。昭德命左右引出光政门外,昌言曰:“此贼欲废皇嗣而立武承嗣!”命扑之,眼耳皆血出,乃榜杀之。
则天朝,尝三月降雪,凤阁侍郎苏味道等以为祥瑞,草表将贺。左拾遗王求礼止之。味道曰:“国家事,何为诳妄以贺朝庭?”求礼曰:“宰相不能燮理阴阳,令三月降雪。此灾也,乃诬为瑞。若三月雪是瑞雪,腊月雷当为瑞雷耶!”举朝善之,遂不贺。求礼方正有词毕,历左台殿中,转卫王掾而卒。
魏元忠为御史大夫,卧病,诸御史省之。侍御史郭霸独后,见元忠,忧形于色,请视元忠便液,以验疾之轻重。元忠辞拒。霸固请,尝之,元忠惊惕。霸喜悦曰:“大夫泄味甘,或难疗;而今味苦矣,即日当愈。”元忠刚直,甚恶其佞,露其事于朝庭。
张易之兄同休,尝请公卿宴于司礼寺,因请御史大夫杨再思曰:“公面似高丽,请作高丽舞。”再思欣然,帖纸旗巾子,反披紫袍,作高丽舞,略无惭色。再思又见易之弟昌宗以貌美被宠,因谀之曰:“人言六郎似莲花,再思以为不然,只是莲花似六郎耳。”有识咸笑之。后昌宗兄弟犯赃,则天命桓彦范、李承嘉勘当以取实。经数日,彦范等奏:“昌宗兄弟共有赃四千余贯,法当解职。”昌宗奏:“臣有功于国家,所犯不至解免。”则天问诸宰臣曰:“昌宗于国有功否?”再思时为内史,奏曰:“昌宗合炼神丹,圣躬服之有效,此实莫大之功。”乃赦之。天下名士,视再思如粪土也。
成敬奇,有俊才,文章可立就,为大理正,与姚崇有姻亲。崇或寝疾,敬奇造宅省焉,对崇涕泣。怀中置生雀数头,乃一一持出,请崇执手而后放之,祝云:“愿令公速愈。”崇勉而从之。敬奇既出,忿其谀媚,谓子弟曰:“此泪亦何从而来?”自兹不复接遇。
郑愔者,沧州人,来俊臣罗织文状,皆愔草定。张易之兄弟荐为殿中侍御史。易之败,黜为宣州司户。既而归,武三思用事,将害桓敬等,愔揣知其情,求谒三思。三思见之,愔先哭甚哀,既而大笑。三思怪问其故,对曰:“前哭甚哀者,吊大王国破家亡也;后大笑者,贺大王得愔也。柬之等五人为上所忌,日夜为计,非剪除不足以快其意。大王岂不知之?今据将相之权,有过人之智,废则天兵不血刃,易于反掌。今料大王之势,孰与则天?大王不去五王,身有累卵之危,此愔所以寒心也。”三思大悦,引与登楼。谋陷五王而杀之,皆崔湜、郑愔之谋也。累迁吏部侍郎,卖官为务,后与谯王重福构逆而死。
太平公主,沉断有谋,则天爱其类己。诛二张,灭韦氏,咸赖其力焉。睿宗朝,军国大事皆令宰相就宅谘决,然后以闻。睿宗与群臣呼公主为太平,玄宗为三郎。凡所奏请,必问曰:“与三郎商量未?”其见重如此。其宰相有七,四出其门。玄宗孤立而无援。及窦怀贞等诛,乃遁于山寺,俄赐自尽。窦怀贞倾巧进用,累迁晋州长史,谄事中贵,尽得其欢心。韦庶人乳母王氏,本蛮婢也,怀贞聘之为妻,封莒国夫人。俗为奶母之婿曰阿?,怀贞每因谒见及进奏表状,列其官次,署曰“翊圣皇后阿?”。时人鄙之,呼为“?”,怀贞欣然自得。韦庶人败,遂斩其妻,持首以献。居宪台及京尹,每视事,见无须者,误以为中官,必曲加承接。睿宗践祚,怀贞位极人臣,道谀不悛,以至于败。先天中,玄宗戡内难,怀贞投水死。
驸马张垍,以太常卿、翰林院供奉官赞相礼仪,雍容有度。玄宗心悦之,谓垍曰:“朕罢希烈相,以卿代之。”垍谢不敢当。杨贵妃知之,以告杨国忠。杨国忠深忌之。时安禄山入朝,玄宗将加宰相,命垍草诏。国忠谏曰:“禄山不识文字,命之为相,恐四夷轻于唐。”玄宗乃止。及安禄山归范阳,诏高力士送于长乐陂。力士归,玄宗问曰:“禄山喜乎?”力士对曰:“禄山恨不得宰相,颇有言。”国忠遽曰:“此张垍告之也。”玄宗不察国忠之诬,疑垍漏泄,大怒。黜垍为卢溪郡司马,兄均为建安郡司马,弟垹为宜春郡司马。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集
 - 诗经
 - 尚书
 - 左传
 - 论语
 - 孟子
 - 尔雅
 - 谷梁传
 - 其他经学
 - 中庸
 - 大学
 - 笠翁对韵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史记
 - 汉书
 - 宋史
 - 晋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隋书
 - 元史
 - 南史
 - 北史
 - 金史
 - 辽史
 - 陈书
 - 南齐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贞观政要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东观奏记
 - 平宋录
 - 传记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英雄记
 - 载记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吴船录
 - 岭外代答
 - 政书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史通
 - 增广贤文
 - 弟子规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孔子家语
 - 说苑
 - 春秋繁露
 - 帝范
 - 潜夫论
 - 中论
 - 兵家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将苑
 - 吴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医家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肘后备急方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艺术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园冶
 - 书目答问
 - 杂家
 - 鬼谷子
 - 吕氏春秋
 - 智囊全集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夜航船
 - 陶庵梦忆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池北偶谈
 - 齐东野语
 - 类书
 - 艺文类聚
 - 小说家
 - 山海经
 - 水浒传
 - 西游记
 - 聊斋志异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喻世明言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官场现形记
 - 唐传奇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常言道
 - 何典
 - 西汉演义
 - 女仙外史
 - 说唐全传
 - 前汉演义
 - 龙城录
 - 后汉演义
 - 老残游记续集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小五义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心经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老子
 - 庄子
 - 阴符经
 - 列子
 - 黄庭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文子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刘子
 - 诗文评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别集
 - 冰鉴
 - 幽梦影
 - 日知录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沧浪诗话
 - 词源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长生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