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八·谐谑
太宗尝宴近臣,令嘲谑以为乐。长孙无忌先嘲殴阳询曰:“耸膊成山字,埋肩不出头。谁家麟阁上,画此一猕猴?”询应声答曰:“索头连背暖,漫裆畏肚寒。只由心圂圂,所以面团团。”太宗敛容曰:“汝岂不畏皇后闻耶!”无忌,后之弟也。询为人瘦小特甚,寝陋而聪悟绝伦。读书数行俱下,博览古今,精究《苍》《雅》。初学王羲之书,渐变其体,笔力险劲,为一时之绝。
温彦博为吏部侍郎,有选人裴略被放,乃自赞于彦博,称解白嘲。彦博即令嘲厅前丛竹,略曰:“竹,冬月不肯凋,夏月不肯热,肚里不能容国土,皮外何劳生枝节?”又令嘲屏墙,略曰:“高下八九尺,东西六七步,突兀当厅坐,几许遮贤路。”彦博曰:“此语似伤博。”略曰:“即拔公肋,何止伤博(编按:脖之谐音)?”博惭而与官。
则天朝,诸蕃客上封事多获官赏,有为右台御史者。则天尝问张元一曰:“近日在外,有何可笑事?”元一对曰:“朱前宜着绿,录仁杰着朱。闾知微骑马,马吉甫骑驴。将名作姓李千里,将姓作名吴扬吾。左台胡御史,右台御史胡。”胡御史,元礼也;御史胡,蕃人为御史者。寻授别敕。
李义府尝赋诗曰:“镂月成歌扇,裁云作舞衣。自怜回雪影,好取洛川归。”有枣强尉张怀庆,好偷名士文章,乃为诗曰:“生情镂月成歌扇,出意裁云作舞衣。照镜自怜回云影,时来好取洛川归。”人谓之谚曰:“活剥王昌龄,生吞郭正一。”
元崇逵为果州司马,有一婢死,处分直典云:“逵家老婢死,驱使来久,为觅一棺木殡之。逵初到,家贫不能买得新者,但得经一用者充事即得。亦不须道逵买,直云君家自有须。”直典出说之,一州以为口实。
则天初革命,恐群心未附,乃令人自举。供奉官正员之外,置里行、拾遣、补阙、御史等,至有“车载斗量”之咏。有御史台令史将入台,值里行数人聚立门内。令史下驴,驱入其间。里行大怒,将加杖罚。令史曰:“今日过实在驴,乞数之,然后受罚。”里行许之。乃数驴曰:“汝技艺可知,精神极钝,何物驴畜,敢于御史里行!”诸里行羞赧而止。
京城流俗,僧、道常争二教优劣,递相非斥。总章中,兴善寺为火灾所焚,尊像荡尽。东明观道士李荣因咏之曰:“道善何曾善,云兴遂不兴,如来烧亦尽,唯有一群僧。”时人虽赏荣诗,然声称从此而减。
侯思止出自皂隶,言音不正,以告变授御史。时属断屠,思止谓同列曰:“今断屠宰,(鸡云)圭、(猪云)诛、(鱼云)虞、(驴云平)缕,(俱云)居不得(吃云)诘,空(吃)结(米云)弭(面)泥去,(如云)儒何得不饥?”侍御崔献可笑之。思止以闻,则天怒,谓献可曰:“我知思止不识字,我已用之,卿何笑也!”献可具以鸡猪之事对,则天亦大笑,释献可。
晋、宋以还,尚书始置员外郎分判曹事。国朝弥重其迁。旧例:郎中不历员外郎拜者,谓之“土山头果毅”,言其不历清资,便拜高品,有似长征兵士,便得边远果毅也。景龙中,赵谦光自彭州司马入为大理正,迁户部郎中。贺遂涉时为员外,戏咏之曰:“员外由来美,郎中望不优。谁言粉署里,翻作土山头。”谦光酬之曰:“锦帐随情设,金炉任意熏。唯愁员外署,不应列星文。”
益州每岁进柑子,皆以纸裹之。他时长吏嫌纸不敬,代以绸布。既而恐柑子为布所损,每怀忧惧。俄有御史甘子布使于蜀,驿使驰白长吏:“有御史甘子布至。”长吏以为推布裹柑子事,惧曰:“果为所推!”及子布到驿,长吏但叙以布裹柑子为敬。子布初不之知,久而方悟。闻者莫不大笑。子布好学,有文章,名闻当代。
王上客,自负其才,意在前行员外。俄除膳部员外,既乖本志,颇怀怅惋。吏部郎中张敬忠戏咏之曰:“有意嫌兵使,专心取考功。谁知脚蹭蹬,几落省墙东。”膳部在省东北隅,故有此咏。
玄宗初即位,邵景、萧嵩、韦铿并以殿中升殿行事。既而景、嵩俱加朝散,铿独不沾。景、嵩二人多须,对立于庭。铿嘲之曰:“一双胡子着绯袍,一个须多一鼻高。相对厅前搽早立,自言身品世间毛。”举朝以为欢笑。后睿宗御承天门,百僚备列,铿忽风眩而倒。铿既肥短,景意酬其前嘲,乃咏之曰:“飘风忽起团栾回,倒地还如着脚搥。昨夜殿上空行事,直为元非五品才。”时人无不讽咏。
窦怀贞为京兆尹。神龙之际,政令多门,京尉由墨敕入台者,不可胜数。或谓怀贞曰:“县官相次入台,县事多办否?”怀贞对曰:“倍办于往时。”问其故,怀贞曰:“好者总在,侥幸者去,故也。”闻者皆大噱。
姚崇为紫微令,旧例给、舍直次,不让宰相。崇以年位俱高,不依其请。令史持直簿诣之,崇批其簿曰:“告直令史,遣去又来。必欲取人,有同司命。老人年事,终不拟当。”给、舍见之欢笑,不复逼也。后遂停宰相直宿。
- 推荐作品:
 - 史
 - 子
 - 诗经
 - 尚书
 - 左传
 - 礼记
 - 孝经
 - 论语
 - 孟子
 - 易经
 - 其他经学
 - 大学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后汉书
 - 旧唐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魏书
 - 金史
 - 辽史
 - 陈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续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贞观政要
 - 战国策
 - 五代史阙文
 - 别史
 - 传记
 - 列女传
 - 十七史百将传
 - 英雄记
 - 载记
 - 万历野获编
 - 地理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蛮书
 - 都城纪胜
 - 庐山记
 - 政书
 - 通典
 - 史评
 - 史通
 - 传习录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荀子
 - 幼学琼林
 - 孔子家语
 - 说苑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明夷待访录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吴子
 - 司马法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韩非子
 - 管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医家
 - 农家
 - 齐民要术
 - 北山酒经
 - 伤寒论
 - 难经
 - 奇经八脉考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饮膳正要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九章算术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月波洞中记
 - 艺术
 - 古画品录
 - 园冶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杂家
 - 鬼谷子
 - 墨子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颜氏家训
 - 论衡
 - 陶庵梦忆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南越笔记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艺文类聚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封神演义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幽明录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唐传奇
 - 孽海花
 - 鬼神传
 - 北游记
 - 常言道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夷坚志
 - 绣云阁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河东记
 - 独异志
 - 薛刚反唐
 - 林公案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中说
 - 道家
 - 庄子
 - 抱朴子
 - 太玄经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尹文子
 - 刘子
 - 总集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别集
 - 冰鉴
 - 呻吟语
 - 日知录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长生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