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回 孟良盗走白骥马 宗保佳遇穆桂英
孟良盗走白骥马 宗保佳遇穆桂英
却说孟良慨然领诺,是夜来见钟道士,问要几多。道士曰:“汝去足可办事。其发不拘多寡。待求得后,可往御苑中,有匹白骥马,偷得回来,与宗保破阵。又有九眼琉璃井,亦在苑中,今青龙阵上九曲水,皆是此井化出,汝密将沙石填塞中一眼,其龙即旱无用,此阵易破也。”孟良领命,即偷出宋营,恰遇焦赞赶来。孟良曰:“汝来此何干?”赞曰:“因哥哥一个独行,我心不安,特来相陪同行。”良曰:“此行要办机密事,如何带得汝去?”焦赞曰:“独哥哥机密而我泄露耶?定要同走一遭。”孟良无奈,只得带他,径到幽州城中安下。
次日,良谓赞曰:“汝且留在店中,我访驸马消息即回。”赞领诺。良遂装作番人模样,入驸马府见四郎,道知本官染疾,求取药品之事。四郎曰:“此间缉探者多,汝暂出,容吾思计求之,过几日来取。”孟良领诺,仍复变形而出。四郎思忖半夜,心生一计,忽大叫心腹疼痛,不能停止,琼娥公主大惊,急令医官调治,愈称痛苦。公主慌张无计,问曰:“驸马此痛不止,要用何药可疗?”驸马曰:“我因幼年战力过度,衄血留于心腹。往时得龙须烧灰调服,已好数年,不想今又发矣。”公主曰:“龙须中原可有,北番那有讨处?”驸马曰:“得娘娘龙发,亦可代之。”公主曰:“此则不难。”即遣人前诣军中见萧后,道知取龙发疗驸马之事。萧后曰:“既驸马得疾,此发可愈,我安惜哉?”遂剪下其发,付与来人而回。来人将龙发进入府中,驸马取些发烧服之,其病顿瘥。公主大喜。次日,四郎以所剩之发藏下,恰遇孟良又来,便交付之。孟良接过,径回店中,付与焦赞曰:“汝将此物先去,我干事完日,随即还矣。”焦赞领诺,带龙发星夜出幽州去了。
只说孟良蓦地入御苑,向琉璃井边运下砂泥之类,将中眼填实,抽身出到马厩下,正遇喂养番人在彼看守,孟良作番语云:“太后有旨,道此马将牝,着我牵出教场跨演。”守者曰:“请敕旨来看。”孟良早已假造停当,即便取出看验。番人无疑,遂付马与之。孟良骑出教场,勒走一番,近黄昏逃离幽州而去。比及番人得知,随后追赶,已走去五十里程矣。
孟良偷得白骥马,走了一夜,回到军中,见钟道士,告知干完二件大事。道士曰:“不枉为杨家将之部下。”次日,请主人龙须,均以龙发,按方医治六使。一服便痊。
真宗闻道士医好六使,不胜之喜,宣入帐中问曰:“汝愿官职荣身,还是只图重赏?”道士对曰:“贫道糜鹿之性,不愿官职,亦不愿旌赏。贫道此来,非但调理杨将军,还要与陛下破此阵而去。”真宗曰:“卿若能建此功绩,朕当勒名于金石,垂之不朽。”道士曰:“此阵变化多端,一件不全,难以攻打。容臣指示宗保行之。”帝允奏,遂以钟道士权授辅国扶运正军师,除御营以下将帅,并依调遣,不必奏闻。道士谢恩而退,来见六使。六使拜谢不已。钟道士曰:“尊恙幸得安痊,贫道当与令嗣破此阵图。”六使即唤过宗保,拜钟道士为师。宗保拜毕,道士曰:“军中调遣,还要这几人来用。”宗保曰:
“要着谁人?乞师父指示。”钟道士曰:“令呼延显往太行山,取得金头马氏,率所部来御营听候。又差焦赞往无佞府,召八娘、九妹并柴太郡。再令岳胜往汾州口外洪都庄上,调回老将王贵。着令孟良往五台山,召杨五郎。”分遣已定,呼延显等各领命而行。
却说孟良前往五台山,来见五和尚,道知要破天门阵,乞下山相助之意。五郎曰:“前者澶州救吾弟,回后一意皈依佛法,忘却兵事。今日又来扰乱乎?”孟良曰:“此为国家大事,非由于已。师父可念本官勤劳,勿辞一行。”五郎曰:“北番有二逆龙,昔在澶州降伏其一,尚留萧天佐在。除是穆柯寨后门有降龙木二根,得左一根,可伏其人。汝若能求得此木,与我作斧柄,则可成事。不然,去亦无益。”良曰:“既师父务要其木,小可只得往求之。”五郎曰:“汝就去索取此物来,吾当整备俟候。”
孟良即辞五郎,径望穆柯寨来。恰遇寨主,乃定天王穆羽之女,小名穆金花,别名穆桂英,生有勇力,箭艺极精,曾遇神授三口飞刀,百发百中。是日正与部下出猎,射中一鸟,落于孟良面前。良拾得藏之。行未数步,忽有五六喽罗赶来,叫声:“好好将鸟还我,饶你一死。”孟良听得,停住脚步。喽罗近前,一齐发作,被良打得四分五裂而走。良又行得一望之地,喽罗报与穆桂英,部众追来。良闻后面人马之声,知是贼兵赶来,取出利刃,挺身待之。一伏时,桂英大骂:“诛不尽的狂奴,敢来此处相闹耶?”孟良更不答话,舞刀相战。桂英举枪迎之。二人在山脚下,连斗四十余合,孟良力怯,退步便走。桂英不赶,与众人把住路口。孟良进退无计,谓喽罗曰:“吾将射鸟还汝,开路放我过去。”喽罗曰:“汝来错路头,谁不知要过穆柯寨者,要留下买路钱?汝若无时,一年也不得过去。”孟良自思有紧急事,只得脱下金盔当买路钱。喽罗报与桂英,桂英令放路与过。
孟良离却此地,径回寨来见六使,道知五本官要斧柄,穆柯寨主难敌,又将金盔买路事诉了一遍。六使曰:“似此如之奈何?”宗保曰:“不肖与孟良同走一遭。”六使曰:“恐汝不是其敌。”宗保曰:自有方略。”即日引孟良,率军二千,来到穆阁寨外索战。穆桂英听得,全身贯带,部众鼓噪而出。宗保曰:“闻汝山后有降龙木二根,乞借左边一根与我,破阵事定之日,自当重谢。”桂英笑曰:“其木确有,赢得手中刀,两根都拿去。”宗保大怒曰:“捉此贱人,自往伐取。”乃挺枪直奔桂英。桂英舞刀来迎。两骑相交,二人战上三十余合,桂英卖个破绽,拍马便走。宗保乘势追之,转过山拗,一枝箭到,宗保坐马已倒。桂英回马杀来,将宗保活捉而去。孟良随后救应,寨上矢石交下,不能近前,良曰:“汝众人勿退,须待思量着计策,救出小本官。”众军依言,遂屯扎关下。不提。
却说穆桂英捉宗保入帐中,令喽罗绑缚之,宗保厉声曰:“不必用苦刑,要杀便杀。”桂英见其青年秀丽,言词慷慨,自思:“若得与我成为夫妇,不枉为人生一世。”密着喽罗以是情通之。喽罗道知宗保,宗保半晌自思道:“我要得他降龙木,若不应承,死且难免;莫若允其请,而图大计。”乃曰:“寨主不杀于我,反许成姻,此莫大之恩也,敢不从命?”喽罗以宗保之言回报,桂英大喜,亲扶宗保相见,令左右整备酒醴相待。二人欢悦。
饮至半酣,忽寨外喊声大震,人报宋兵攻击。”宗保曰:“既蒙寨主不弃,还请开关与部下知之,以安其心。”桂英依其言,令喽罗开关说知,放孟良入帐中。良见宗保与桂英对席而饮,知是好事,乃曰:“小本官在此快活,众人胆亦惊破。”宗保以寨主相顾之意道知。良曰:“军情事急,当即回去,再得来会。”宗保欲辞桂英而行。桂英曰:“本待留君于寨中,既戎事倥偬,只得允命。宗保径出寨来,桂英直送至山下,似有不舍之意。宗保曰:“倘遇救应之处,特来相请。”桂英领诺而别。后人有诗赞曰:
甲士南来战阵收,英雄到此喜相投。
非惟免祸成姻偶,从此佳人志愿酬。
宗保率众军回见六使曰:“不肖交锋,误被穆寨主所捉。蒙彼不杀,又与孩儿成亲,特来请罪。”六使大怒曰:“我为国难未宁,坐卧不安,汝尚贪私爱而误军情耶?”喝令推出斩之,左右正待捉之,令婆急来救曰:“我孙儿虽犯令,目下正图大计,还当便宜放之。”六使曰:“遵母所言,权囚起于军中,待事宁之后问罪。”孟良曰:“本官息怒,小本官结姻,诚不得已,特为降龙木之故,望赦其囚。”六使不允,径将宗保囚下。
次日,良密入军中见宗保曰:“适见钟道士,言小本官该有二十日血光之灾,在此磨折,只得忍耐。”宗保曰:“吾之心事,惟汝知之。穆寨主英雄女流,且军中用得此人,必获大利。汝再往见之,一者求降龙木,二者着他来相助。”孟良领诺,即日径诣穆柯寨见桂英,说知本主特来相请,并要求取降龙木之由。桂英乃曰:“正待着人迎请汝主,我如何离得此地?速归拜上小本官,再不来时,我部众来斗也。”孟良听罢愕然曰:“既寨主与小本官成其佳偶,正宜往军中约会,何故出不睦之言?”穆桂英怒曰:“当日我少见识,被汝引去,今又来摇舌,若再说,试我刀利否?”孟良不敢应。退出在外,思忖一计道:“若不用着毒心,彼如何辄肯下山?”至黄昏,盂良密往寨后,放起一把无情火。正值九月夭气,夜风骤起,霎时间烟焰冲天,满谷通红,穆柯寨四下延烧。众喽罗大惊,齐来救火。孟良提刀入桂英寨内,将其家小杀去一半。比及得知来赶,却被孟良砍伐降龙木二根,奔往五台山去了。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集
- 十三经
- 诗经
- 尚书
- 左传
- 礼记
- 周礼
- 仪礼
- 孟子
- 公羊传
- 易经
- 其他经学
- 中庸
- 大学
- 易传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正史
- 三国志
- 汉书
- 后汉书
- 明史
- 宋史
- 晋书
- 旧唐书
- 新五代史
- 旧五代史
- 北史
- 金史
- 梁书
- 陈书
- 南齐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明季北略
- 杂史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九州春秋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明儒学案
- 载记
- 地理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庐山记
- 政书
- 通典
- 史评
- 史通
- 儒家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荀子
- 幼学琼林
- 国语
- 盐铁论
- 近思录
- 帝范
- 北溪字义
- 兵家
- 素书
- 六韬
- 三略
- 吴子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管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医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千金方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温病条辨
- 术数
- 三命通会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天玉经
- 葬法倒杖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艺术
- 古画品录
- 园冶
- 茶经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吕氏春秋
- 墨子
- 淮南子
- 梦溪笔谈
- 颜氏家训
- 夜航船
- 容斋随笔
- 公孙龙子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西游记
- 红楼梦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封神演义
- 镜花缘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官场现形记
- 三侠五义
- 狄公案
- 十二楼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三遂平妖传
- 何典
- 南游记
- 杨家将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说唐全传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后汉演义
- 河东记
- 小五义
- 白牡丹
- 独异志
- 小八义
- 春秋配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释家
- 心经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中说
- 道家
- 抱朴子
- 黄庭经
- 神仙传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尹文子
- 刘子
- 诗文评
- 总集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浮生六记
- 幽梦影
- 呻吟语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伯牙琴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词源
- 诗人玉屑
- 闲情偶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