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回 杨郡马议取北境 重阳女大闹幽州
杨郡马议取北境 重阳女大闹幽州
却说杨六使鼓勇杀来,张猛纵马再战,未及数合,被六使一枪刺死。部下番兵,为三关壮勇屠戮殆尽。宗保军马赶到,合兵一处,会议要乘势赶去。适木易一骑飞到,叫曰:“吾弟须调回人马,救取谷中朝臣。幽州精兵尚多,待我杀回,内中取事,一举可定。”六使然其言,即放木易军马杀过,部众攻入谷中。
时韩君弼听知北军战败,撒围奔走。孟良拍马当先,正遇着敌将,两骑相交,一斧砍为两段。谷中岳胜、焦赞等乘势杀出,番兵死者不可胜数,遂救了十大朝臣。此一回北兵败衄,折去四国人马共十二万,丢弃辎重牛马无算,尸横散乱,血满长川。有诗为证:
北兵败衄尸交横,断戟残戈日半曛。
过客莫言当日事,马蹄余血下荒坟。
杨六使调集军马,人人各上其功,六使下令,将所擒番兵,尽行斩首号令讫。八王等称贺曰:“若非郡马救援,非惟朝臣不保,且损圣上威望也。”六使曰:“圣上正以殿下被困,忧愁屡日,特遣呼将军与小儿部兵救应。已赖洪福,杀得他垂首丧气而去。”八王曰:“间外之事,君命有所不受。萧后屡为边患,可乘破竹之势,直捣幽州,取舆图而归,诚乃大机会也。”六使曰:“殿下不言,小可正待禀知。四兄曾道,幽州精兵尚多,彼今内中取事。正宜发兵应之,管教成功也。”八王曰:“但凭尊意行之,朝廷重事,我当承受。”六使乃下令唤过岳胜、孟良、焦赞部兵先进,八娘、九妹、杨宗保为前后救应,呼延赞保朝臣为监军。分遣已定,岳胜等率兵长驱而进。
是时,萧后走归幽州,忧愤无计。耶律休哥进曰:“胜败兵家之常,娘娘不必忧虑。城中粮草,有十余年之积;精兵猛将,不下数十万。宋军若退则止;倘再来侵扰,当与决一雌雄,成败未可知矣。”后曰:“四国之兵,丧将尽矣,尚何望克敌哉?不如纳降,以救一方生命。”张丞相曰:“娘娘何因此一败而自倒志气哉?大辽自晋朝以来,中原仰惧;今虽一时挫衄,犹足称霸。待宋兵再来,臣等背城一战,管取报仇。”道未罢,入报木易驸马杀回。后宣入问曰:“我正虑驸马被宋人所袭,何以后来?”木易奏曰:“臣屯西南营,困住十大朝官。比闻北兵战败,待出兵救之,谷中宋军杀出,那时娘娘车驾已离正营,臣力战宋兵,致在后也。”后曰:“宋兵声势何如?”木易奏曰:“近闻得要来围困幽州,娘娘须提备之。”忽哨马入报:“宋兵云屯雾集,将幽州城围绕三匝,水泄不通,乞娘娘作急定夺。”萧后失色。木易曰:“娘娘勿虑,凭臣等一派军将,定将宋兵杀退。”后曰:“卿等用心迎战,不宜造次。”木易领命而退。
话分两头。却说河东庄令公有一女,号称重阳女,盖因九月初九日诞生,故取是名。幼有勇力,武艺精通。曾许嫁与杨六使,奈缘兵戈阻道,耽搁亲事。及闻十大朝官校园,就举兵来救,且寻旧约。当下兵行之际,哨报:杨六使杀退了番兵,攻围幽州未下。重阳女听罢大喜曰:“得此好机会,见夫君必矣。”即率所部诣宋营,令人报知六使。六使猛省曰:“此事吾亦记得,值国事倥偬,音问不通,今既部兵来应,还当迎接。”遂令岳胜出军前迎候。重阳女轻身入帐中相见,六使不胜之喜。二人各诉往事,极尽缱绻。六使曰:“戎事未宁,待回见令婆,而后讲礼。”重阳女曰:“我初进,来立功绩,欲乘此机,暗投于萧后,内应外合,以成其事。郡马肯许否?”六使曰:“贤妻若能用心,成败在此一举也,有何不可?”重阳女欣然领所部一万,冲开南阵,岳胜、孟良等虚作退遁之状。重阳女直至城下,高叫开城。守城军报人城中:“有一女将,杀开南阵,特来救应。”萧后闻报,即与文武登敌楼观望,见旗上大书“河东重阳女”,正在城下追杀宋兵。后辄令耶律学古开门接应。重阳女径入城中,参见萧后曰:“臣乃太原庄令公之女。刘主深恨宋君见伐,遣小将相助,共取天下。”后大喜曰:“汝主刘钧若肯同心破宋,誓与平分中原。”遂令设宴于殿庭,款待来将。酒至半酣,重阳女起奏曰:“宋兵围城紧急,臣率所部擒之,以为初见微功。”后允奏。重阳女谢宴退出。杨四郎自思:“重阳女曾许嫁吾弟为亲,岂有来助番邦之理?内中必有缘故。”乃奏萧后曰:“臣部精兵,前助重阳女伐宋。”后曰:“得驸马同行尤好。”
木易领命;出军中与重阳女商议进兵。重阳女曰:“宋兵虽众,破之亦易。驸马出北门先战,我引兵继之。”木易驸马笑曰:“依你所行,则幽州一战可破矣。”重阳女愕然曰:“驸马何出此言?”木易曰:“休得相瞒,事同一家。”因将其本末逐一道知。重阳女喜曰:“本为郡马成此谋也,得君之济,何患不克?”亦将其来意说知。四郎曰:“事宜机密。萧后驾下精勇者多,须除去牙爪,然后方可进兵。”重阳女曰:“君有何计去之?”四郎曰:“明日出兵,令上万户、下万户、乐义、乐信等见初阵,汝率所部,先斩此四人,遂引宋兵乘势杀入,唾手可取此城。”重阳女大然其言,先自准备出兵。木易下令上万户、乐义领兵先战。上万户得令,次日平明,一声炮响,部兵扬旗而出。恰遇宋将岳胜喝曰:“守死之寇,尚不早降何待?”上万户骂曰:“汝等深入吾地,死在旦夕,尚来夸大言乎?”即舞刀跃马,直取岳胜。岳胜举刀迎之。二骑相交,战不两合,下万户、乐义、乐信从旁攻人。岳胜抵敌不过,拍马退走。番兵乘势而出。重阳女部骑后进,大喝:“辽众缓走!”手起一刀,斩乐信于马下。乐义大惊,措手不及,岳胜回马,挥为两段。孟良、焦赞率兵掩来,喊声大振,上万户被孟良所杀,下万户为乱骑踏死。重阳女当先杀入,宋军随后继进,幽州城中,四下鼎沸。内官报入宫中,萧后听得,自思:“吾为一国君后,若被擒获,羞辱无地;不如自尽,以免玷污。”径走入后殿,解下戏龙绦,自缢而死;正是:
可怜番国萧君后,今日宫中自缢亡。
是时,杨延朗进入禁宫,恰遇琼娥公主走出曰:“驸马快走!娘娘已自吊死,四下皆敌兵矣。”延朗曰:“公主勿慌。我乃杨令公第四子,诈名木易。蒙汝厚恩,决无相伤。”公主听罢,即跪告曰:“妾之性命,惟君处置。”延朗曰:“公主若肯随我回中原,即便同行;不然,难以强请。”公主曰:“国破家亡,驸马肯念伉俪之情,带妾同去,岂有不从?”延朗大喜,即令收拾金珠罗翠,装作几车,当先杀出。正遇耶律学古走入殿庭,木易厉声曰:“逆贼休走!”学古不曾提防,被延朗一刀斩之。耶律休哥听知宋兵入城,削净须发,从后门越城逃走去了。
只说杨六使亲提上卒入城,扫净番兵,杀得尸横道途,血满城壕。日将脯,乃下令曰:“禁止屠戮。”八王等都进入城中,先问萧后下落。人报自缢死于后殿。八王令解下,停在一边。宗保调集各军,驻营城东。
次日,八王、六使登殿庭,点视宫室。众将解过番国太子二人,捉得番官张华以下臣僚共四十九员,番将三十六员。六使俱令将槛车囚起,以候解京。当下诸将皆集。杨延朗进见八王曰:“小可寓居番庭十八年,今日得见殿下,甚觉赧颜矣。”八王抚慰之曰:“今日定幽州之功,皆出于将军;归见圣上,当有重封,何谓赧颜哉?”延朗称谢。六使曰:“幽州既已平定,还当张挂榜文,谕知各地方,务必悉安,然后班师。”八王然其议,着寇准草榜,传布四方。自是,大辽郡邑闻幽州已破,望风归附。
- 推荐作品:
- 史
- 集
- 十三经
- 尚书
- 左传
- 孝经
- 论语
- 尔雅
- 易经
- 大学
- 笠翁对韵
- 子夏易传
- 白虎通义
- 汉书
- 晋书
- 新唐书
- 清史稿
- 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魏书
- 北史
- 金史
- 辽史
- 陈书
- 南齐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过江七事
- 杂史
- 五代新说
- 靖康传信录
- 奉天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别史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英雄记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水经注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华阳国志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政书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荀子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国语
- 说苑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明夷待访录
- 中论
- 三十六计
- 素书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李卫公问对
- 历代兵制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折狱龟鉴
- 医家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本草纲目
- 金匮要略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饮膳正要
- 扁鹊心书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三命通会
- 渊海子平
- 葬书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棋经十三篇
- 艺舟双楫
- 园冶
- 谱录
- 茶经
- 书目答问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墨子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夜航船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困学纪闻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类书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小说家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西厢记
- 初刻拍案惊奇
- 老残游记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鬼神传
- 十二楼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北游记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夷坚志
- 西汉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雷峰塔奇传
- 龙城录
- 老残游记续集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小五义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海国春秋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毛公案
- 心经
- 五灯会元
- 中说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庄子
- 列子
- 黄帝四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尹文子
- 刘子
- 诗文评
- 昭明文选
- 别集
- 曾国藩家书
- 呻吟语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随园诗话
- 训蒙骈句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