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回 祖师收五雷五音
祖师收五雷五音
却说西川有一山,名曰察思山,山中人起有一庙,庙中有五个神像,俱有姓名,名周昌、赵广、史定、刘泽、裴渐。祖师同众将巡黑气至,忽遇大雨。祖师同众人入庙避雨。正欲坐下,见妖气腾腾。祖师大惊,仰面一看,见有五个神像能动,自己五人打将起来。祖师正欲同众人走出庙门外欲行,见天一时变黑,云雾迷人,雷声大响,震动天地。祖师举步不能动,头疼眼花,闷倒于地。关帅大惊,向前将祖师背走出庙,不省人事。众将烦恼,议叫高帅驾云去请妙乐天尊来救祖师。
却说妙乐天尊正坐在长生殿,忽见高帅至,问曰:“汝随师降邪,来此为何?”高帅将入庙被雷霹之事,说了一遍,天尊曰:“庙中五人者,乃是五雷神,要自己相打,才有雷声。既师被害,不省人事,你可火速去东天,请五雷的主人来,方收得此怪。”高帅曰:“他主人是谁?”天尊曰:“雷主姓邓名成,号为天君,在太华宫住,可火速前去。”高帅辞了天尊,直到太华官见邓天君,参拜毕。天尊曰:“闻汝从北将军降黑气,到此为何?”高帅曰:“某随我师降妖,去到一处,有一庙内,有五位神,一时间自相打架,雷声一起,我师走出庙门,不省人事,便问天尊。天尊说是天君管下部将,乞天君发下令,可即收降五雷神,救醒我师。”天君听罢,即同高帅下凡。诸将相见毕,天君作法,含水口中,于祖师面上一喷,祖师醒来,拜谢天君。天君于庙门大喝一声,手执令牌一照,五雷神跪于天君面前。天君用手自南方一指,指出五个雷公,尖嘴鸡翅,手执尖锤近前,那五神变出真形,却只是五个鼓,五雷神押住。天君曰:“此五雷,我不留,随汝去降妖。”祖师大喜。天君回转太华宫。祖师又得五雷同行。
去到一处,有一山,名曰白岩山。山中有一洞,名曰白石洞。洞内有一妖,原是江真人名下用的一管笔成精,取姓田名乖,手下又带有一十二员小将:一名山妖,二名水怪,三名石妖,四名岩妖,五名金妖,六名木妖,七名土妖,八名火妖,九名泥妖,十名沙妖,十一名人妖,十二名星妖。管理一法之宝,乃是一个纸簿,约有三十余张,极有神通。若遇见人来,展开,人自入簿中,常带入洞食之。一日田乖出洞,正遇见祖师。
师徒未曾提防,被部下二妖将簿展开,把祖师众人俱装入簿中,带回洞内。田乖大喜,吩咐手下备席,欲取出祖师等众人出来下面。祖师等众将在内,听见大惊。马元帅曰:“不妨,此簿乃是纸的,我有火丹在身,你等各执器械等候。”言罢,马帅取出火丹,周帅用动风轮,簿中火仗风威,风仗火势,烧将起来,将簿烧穿,众人各执兵器杀出。田乖拿簿逃走。祖师、邓元帅、高元帅出来未及,被田乖连簿带去。众帅查不见师等三人,十分烦恼。众人商议,去见三清,拜伏告前事。三清听罢,即宣妙乐天尊到殿。三清曰:“汝弟子目今有难,被田乖收入簿中,不能得出,众将来求救,汝当去救他。”天尊曰:“要救他三人出簿,此物是江真人法宝,除非去请江真人来此,方能救得。”三清曰:“汝可火速同众将去。”
天尊别了三清,去到白岩山山顶。天尊入庵见真人,真人出接恭迎,拜毕。天尊曰:“汝法宝可在否?”真人答曰:“我的法宝,付田乖收管在洞里。”天尊曰:“既在,可取一观。”真人入洞去寻不见,真人大惊,出见天尊,告诉不见。天尊笑曰:“汝用磨炼功夫,受五百劫得此宝,亦不留心管理,某正为汝宝而来。”真人曰:“天尊为某宝而来,必知吾宝下落,乞指教寻之。”天尊曰:“北方真武将军领玉旨下凡收黑气,来到白岩山,遇汝将田乖,将妆宝打开,把吾弟子拿入簿中去。汝尚不知。可火速救出吾弟子,取回法宝,免犯天条。”真人闻言大惊,前同天尊去到洞前,叫出田乖,田乖闻是主人至,即带一十二员妖将出迎江真人。真人一见田乖等实时变出真形,三眼青面獠牙,喝一声,那十二员妖精俱变出原形,田乖亦变出本相,却是一枝大笔,叫苦在地。真人大骂田乖,将纸簿用手一指,指出祖师等三人,捉住田乖。真人收了法簿,吩咐田乖归顺祖师,别了天尊回洞。天尊叫过田乖随师行法,别师回转大曹。祖师付火丹一丸与田乖食下,随路而行。不知后来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 推荐作品:
- 经
- 十三经
- 左传
- 周礼
- 仪礼
- 论语
- 尔雅
- 公羊传
- 谷梁传
- 易经
- 其他经学
- 中庸
- 大学
- 笠翁对韵
- 易传
- 文昌孝经
- 匡谬正俗
- 三国志
- 后汉书
- 明史
- 宋史
- 晋书
- 新唐书
- 旧唐书
- 元史
- 魏书
- 北史
- 北齐书
- 南齐书
- 续资治通鉴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杂史
- 五代新说
- 松漠纪闻
- 靖康传信录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别史
- 平宋录
- 晏子春秋
- 高士传
- 载记
- 越绝书
- 江南野史
- 地理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蛮书
- 吴船录
- 庐山记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儒家
- 菜根谭
- 荀子
- 弟子规
- 孔子家语
- 春秋繁露
- 帝范
- 潜夫论
- 北溪字义
- 兵家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六韬
- 三略
- 将苑
- 吴子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何博士备论
- 韩非子
- 法家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邓析子
- 医家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温病条辨
- 神相全编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神峰通考
- 葬法倒杖
- 李虚中命书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谱录
- 茶经
- 鬼谷子
- 墨子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梦溪笔谈
- 朱子家训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风俗演义
- 类书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太平广记
- 喻世明言
- 剪灯新话
- 绿野仙踪
- 老残游记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古今谭概
- 狄公案
- 花月痕
- 三刻拍案惊奇
- 三遂平妖传
- 何典
- 南游记
- 夷坚志
- 杨家将
- 南北史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大唐新语
- 独异志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两晋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释家
- 无量寿经
- 中说
- 知言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阴符经
- 黄帝四经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文子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刘子
- 昭明文选
- 西湖梦寻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诗人玉屑
- 词曲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