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回 祖师河南收王恶
祖师河南收王恶
却说有个萨真人,名首坚,行医救民。一日来至河南,见一庙,名叫做都管庙。庙神姓王名恶,每年六月六日,要地方人民备羊十牵,牛十牵、猪十只,酒十坛祭赛。如无,行瘟害民。地方人民排作会首者,一样家贫,俱典妻卖子卖女,十分可怜。真人知此事,放一把火将庙烧了。王恶见真人神光出现,不敢抵敌逃去。萨真人烧了庙,往徽州去。王恶叫小妖行瘟,可怜一村百姓,十家人烟九家病,夜间托百姓梦,叫百姓造庙还他,如若不造还他,他放火烧人房屋。百姓昼夜惶惶。一日,王恶出游,见一家姓孙名寿,有一女年方一十八岁,十分美貌,于夜间变一后生去迷那女子。那女子名千金,被迷一月有余,不似人形。家下大小十分忧闷。
一日祖师来到河南,入孙家投宿,见孙寿闷闷不悦。祖师曰:“我等师徒是出家人,来此投宿一宵,明日便行。长者为何不悦?”孙寿曰:“非师父等借歇,我不欢喜。舍下有一事挂心,故此不悦。”师问曰:“何事?”孙寿曰:“吾有一女,年方十八,不知被甚鬼迷了,夜夜来此,道他有神通,故此忧闷。”祖师闻言大怒,谓孙寿曰:“贫僧当与长者捉此妖,以报长者。”言未了,忽强风一起,半空中现出一人,身长九尺,面如黑铁,手抡金鞭。孙寿曰:“正是此人。”祖师闻言,即令马元帅与他交战。华光领命,手持主枪,走上云端大骂曰:“你这泼妖快下马纳降,与我押上天曹便罢,半言下肯,少刻一命难存。”王恶大怒,抡鞭便打。二人在半空战上三百余合,未分胜败。王恶现出神通,将金鞭丢起,千千万万金鞭堕下。马元帅亦将金砖丢起。二人又战上有五十合,不分胜败。祖师拔出宝剑来助战。王恶力怯不能抵敌,收了金鞭,大败而走。华光放出火车、火鸦、火丹,从后追赶。祖师将剑一指,那妖化一道金光而走。
走到徽州府,又遇萨真人在此行法。看见王恶,心中大怒。言曰:“这妖精又在此来!”真人手持令牌,念动咒语,那妖不能走脱,被萨真人捉住。着一天将押去见祖师。天将押王恶见祖师,言曰:“本宫知化身来此收黑气,故收此将来顺祖师。”祖师大喜,付火丹与王恶食下,写表奏知玉帝。玉旨到封为豁洛王元帅,赐金牌一面,上写“赤心忠良”四字,遵从法令,随师行教。
王恶谢恩。祖师曰:“汝性最刚,既为好人,倘前心不改,安能受得赤心忠良四字,心有不足之处,玉帝问罪,后日悔之晚矣。”王大笑曰:“大丈夫一言可以兴邦,知过必改,便为好人;安有不便之处,小将蒙师父收留,自今以后,我不受钱,不容情,有人行吾法者,吾当保护其身,有索人钱者,吾就打死他。”祖师笑曰:“你言虽是,亦要慈悲为本。”王帅唯唯领命。祖师与众臣言曰:“某日离天曹下凡,今经三十余载,四方黑气可以收尽。某夜来细观,惟有西方尚有妖云不散。”叫朱帅吩咐曰:“更有西方妖云不散,汝可用五毒袋去收尽而回。”
朱帅得令前行,去到西方,丢起五毒袋,不能收那黑气。回见祖师说前事。师自又同众将齐去,各用法宝丢起,其气更冲。祖师曰:“似此如之奈何!待我去问师父妙乐天尊,再作道理。”说罢,去见妙乐天尊。天尊曰:“汝来此为何?”祖师曰:“弟子下凡收气,今已将尽,惟西方尚有一朵黑气不散,弟子师徒不能收得,故来投师父指示。”天尊曰:“那黑气乃是妖星,今在释教天中。不能得出,故此难收。若得一成道佛子相助,方可收得。”祖师曰:“哪有佛子?”天尊曰:“此去雪山有一太子,虔心修行,乃是楚王之子,今已成功。你可先去见燃灯佛受记,为释教弟子。后托燃灯佛去接那雪山太子来。那时方可收释教天中黑气。”祖师拜谢,别了天尊下凡,吩咐邓帅众等在凡间地方等待,自同马帅也住西方去参拜燃灯佛。
燃灯佛一见祖师、马元帅,即问曰:“玄天是无量拜佛,马元帅乃是妙吉向如来佛在西天极乐世界,来此为何?”祖师曰:“弟子神通微细,敬来参拜尊师。”燃灯佛曰:“汝是妙乐天尊弟子,又是金阙化身,何必拜贫僧为师?”祖师曰:“要归正果,当习五十三参之道。”燃灯佛受拜毕,笑曰:“弟子汝来意下拜,不知汝为西方星之气,故来拜我。此事要我接雪山太子来,便能除却此气。”燃灯佛即令文殊、普贤前去接太子。文殊、普贤曰:“他乃是凡夫修行,未知功成如何,安可轻易接他?”佛笑曰:“妆二人既然不信,将变一物试之便见。”二人领命而行。
文殊变鹰去,普贤变雀去。二人来到雪山。太子净坐禅坛打坐,文殊变一鹰打雀去投太子。太子一见那雀,抱在怀中。鹰赶来,口出人言曰:“我打那雀,你救入怀中去,我今要吃你救他,肯舍肉与我吃么?”太子曰:“汝饥,既要吃我之肉,此处无刀可割,你去采一枝利竹来,我自割肉与你吃。”鹰闻言飞去。又变一虎,赶一只白兔而来,兔又来投生。太子一见,又救入禅坛,从而避之。虎又出人言曰:“你救他去,则我饿死,你不能两全。”太子曰:“兔小不能救你之饥,汝可在下面去,等我堕下与你吃。”虎听罢下去等候。
太子于禅坛中堕下,一霎时间天花盖地,忽起金莲,将太子接上西天,入见燃灯佛。参拜受记毕,与祖师相见。师曰:“烦师兄带某下凡降妖,当有厚报。”太子曰:“贫僧初入西方,未有神通,安能助人?”燃灯佛曰:“祖师乃金阙化身,汝可同他下凡,收尽黑气回来,入中天听经未迟。”太子叩谢,同祖师下凡,见众将毕。
次日平明,祖师同太子于西方界中,喊杀连天,叫妖精早出纳降。忽见妖云在道近前,内有一和尚出阵,号作铁头将军。师曰:“观汝光头褊衣,项挂佛珠,必是天中之人,何故走下凡间,放黑气于下界,遍害民生?”和尚曰:“我归我处,你来寻我,非我寻你。”抡起铁钵,望师便打,师持剑相迎。
祖师战妖不过,方欲近前,那妖一见,真气一至,便走入铁衲洞中。祖师驱动众将,一直赶去,将洞门紧紧困住,众将各用法宝打入洞中,俱不能伤他。太子将骷髅打动,那妖在洞中头昏眼花,走出洞门,被李帅捉住,押见祖师。那妖不肯归顺。马帅曰:“孽畜不顺,铁乃金之类,火能克金,某将火炼死这孽畜。”妖曰:“好耍好耍,与我净炼些,我决不顺汝。”众将又曰:“既火不能烧他,铁必惧泥,吩咐泥星化成一堆黄泥,火烈于内,将那和尚丢入其中。”那妖听罢叹曰:“不能如此,我顺我顺。”祖师大悦,付火丹一丸与他食下,送太子回上天曹,去见燃灯佛听经。玉旨到,封为猛烈铁元帅,手执铁棒,随师行道不题。不知后来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 推荐作品:
- 经
- 十三经
- 诗经
- 礼记
- 仪礼
- 公羊传
- 其他经学
- 大学
- 易传
- 子夏易传
- 明史
- 晋书
- 新唐书
- 旧唐书
- 宋书
- 元史
- 周书
- 南史
- 北史
- 金史
- 梁书
- 明季南略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五代史阙文
- 九州春秋
- 传记
- 列女传
- 明儒学案
- 高士传
- 英雄记
- 载记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大唐西域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庐山记
- 通典
- 儒家
- 三字经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明夷待访录
- 北溪字义
- 三十六计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吴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李卫公问对
- 便宜十六策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扬子法言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天工开物
- 北山酒经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神农本草经
- 奇经八脉考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渊海子平
- 九章算术
- 神峰通考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园冶
- 谱录
- 茶经
- 随园食单
- 鬼谷子
- 吕氏春秋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论衡
- 夜航船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龙文鞭影
- 困学纪闻
- 金楼子
- 风俗演义
- 类书
- 搜神后记
- 小说家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喻世明言
- 剪灯新话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酉阳杂俎
- 东游记
- 鬼神传
- 十二楼
- 花月痕
- 三刻拍案惊奇
- 常言道
- 海上花列传
- 夷坚志
- 杨家将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雷峰塔奇传
- 后汉演义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小五义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北史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五灯会元
- 知言
- 僧伽吒经
- 道家
- 老子
- 抱朴子
- 悟真篇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诗文评
- 总集
- 昭明文选
- 日知录
- 龙川别志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诗人玉屑
- 词曲
- 牡丹亭
- 桃花扇
- 长生殿
- 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