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
《穆天子传》出汲冢。晋荀勖校定为六卷,有序。言其事虽不典,其文甚古,颇可观览。予考书序,称穆王享国百年,耄荒。太史公记穆王宾西王母事,与诸传说所载多合。则此书盖备记一时之详,不可厚诬也。春秋之时,诸侯各有国史,多厖杂之言。下逮战国,王迹熄而圣言湮,处士横议而异端起,人人家自为说,求其欲不厖,其可得乎?其书纪王与七萃之士,巡行天下,然则徒卫简而徵求寡矣!非有如秦汉之千骑万乘空国而出也。王之自数其过,及七萃之规,未闻以为迕也。登群玉山,命邢侯攻玉,而不受其牢,是先王恤民之法,未尝不行。至遇雨雪,士皆使休,独王之八骏起腾以先待辄旬日,然后复发去,是非督令致期也。其承成康熙洽之馀,百姓晏然,虽以徐偃王之力行仁义,不足以为倡而摇天下,以知非有暴行虐政。而君子犹以王为获没於祗宫为深幸,足以见人心之危之如此也。是岂可效哉!是岂可效哉!存其书者固可以览其古,徵其事者又安可不考其是非欤?南台都事海岱刘贞庭幹旧藏是书,惧其无传,暇日稍加雠校讹舛,命金陵学官重刊,与博雅之士共之,谂予题其篇端云。时至正十年,岁在庚寅,春二月二十七日壬子。
北岳王渐玄翰序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诗经
- 尚书
- 左传
- 周礼
- 尔雅
- 谷梁传
- 易传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正史
- 后汉书
- 宋史
- 新唐书
- 宋书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南史
- 北史
- 辽史
- 南齐书
- 续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过江七事
- 五代新说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奉天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平宋录
- 列女传
- 唐才子传
- 十六国春秋
- 英雄记
- 越绝书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华阳国志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传习录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孔子家语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潜夫论
- 中论
- 北溪字义
- 兵家
- 素书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吴子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武经总要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法家
- 管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黄帝内经
- 伤寒论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术数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疑龙经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园冶
- 茶经
- 书目答问
- 杂家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梦溪笔谈
- 夜航船
- 名贤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公孙龙子
- 老老恒言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类书
- 太平御览
- 宣室志
- 山海经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封神演义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幽明录
- 新齐谐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三侠五义
- 狄公案
- 十二楼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三遂平妖传
- 何典
- 南游记
- 夷坚志
- 杨家将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女仙外史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刘公案
- 南史演义
- 薛刚反唐
- 林公案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释家
- 心经
- 僧伽吒经
- 道家
- 庄子
- 抱朴子
- 黄庭经
- 神仙传
- 文子
- 亢仓子
- 尹文子
- 刘子
- 诗文评
- 总集
- 古文观止
- 别集
- 幽梦影
- 日知录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诗人玉屑
- 桃花扇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