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回 奉堂谕捉拿段山峰 邀朋友定计庆丰楼
奉堂谕捉拿段山峰 邀朋友定计庆丰楼
话说余得水正说便宜话,和尚赶到说:“朋友你这腿怎么了呢?”李三德说:“人面疮。”和尚说:“你愿意好,不愿意好?”李三德说:“为什么不愿意好?”和尚说:“就怕好不了。”余得水说:“和尚你这不是费话?
你要能给治好了,花三吊四吊药钱我给。”和尚说:“你准给吗?”余得水说:“只要治好了,我就给。”和尚说:“你也不用给三吊四吊,你给两吊钱,我就给他治好了。你可得拿一张纸,把你铺子的字号水印按上,你拿笔我开几样药,有的,你盖水印,到铺子取药去。”余得水一想:“这样的恶症,焉能说好就好。”立刻就拿了一张纸,打了水印,交给和尚。和尚要过笔来,写了半天,谁也没瞧见和尚写的什么。和尚写完了说:“我要给他治好了,你可给两吊钱。”余得水说:“我给。”和尚嚼了一块药,给李三德糊在疮口之上,当时就见烂肉脓血直往外流,流净了,和尚用手一摸疮口,和尚口念:“唵嘛呢叭迷吽!唵,敕令赫!好了罢。”立刻疮口平了,复旧如初。李三德站起来了,众瞧热闹人齐说道:“真是活神仙也,灵丹妙药。”
和尚说:“余掌柜你给两吊钱罢。”余得水也愣了。他本是说便宜话,不打算真给钱,见和尚要钱,余得水说:“得了,大师父你真跟我要钱?”和尚说:“你说便宜话,不给钱,那可不行。我这里有张字,有你的水印。”和尚拿出来一念,上面写的是:
长疮之人李三德,约我和尚来治腿,言明药价两吊钱,中保之人余得水。
下面写着保人,盖有水印,和尚说:“你不给,咱们是打官司。”余得水无法,给了两吊钱。李三德说:“大师父,你老人家是我救命的恩人,救了我,就救了我一家了,你跟着到南门外段家酒饭铺去,我还要重谢你老人家。”
和尚说:“好,我正要喝酒。”同李三德来到段家酒铺。李三德说:“掌柜的,你瞧我的疮好了。”掌柜的说:“怎样好的?”李三德说:“这位大师父给我治好的。掌柜的,先给要酒要菜,大师父吃多少钱都是我给。我先到家内去,叫我父母瞧瞧好放心,可别叫大师父走了。”众人说:“就是罢。”
李三德回家去,和尚在这里喝着酒,出去出恭,到萧山县大堂,施展佛法,留的字柬,和尚复返回到酒铺,住在酒铺,晚上施展 佛法,前去给知县惊梦。
次日李三德不叫和尚走,又留和尚住了一天。第三天还不叫和尚走,吃饭也不叫和尚给钱。和尚早晨起来,把两吊钱给饭铺留下一吊五,和尚拿着五百钱往外就走,饭铺众伙友说:“大师父别走,李三德留下话,不叫你走。”
和尚说:“不走,我出恭就来。”说着话,和尚出了酒铺,直奔西关。来到段山峰的肉铺,和尚进去说:“辛苦辛苦!”掌刀的一瞧,见和尚褴褛不堪,心说:“这和尚必是买十个钱的肉,挑肥拣瘦。”就说:“和尚买什么?”
和尚说:“买五百钱的肉。”掌刀的说:“你要肥的要瘦的?”和尚说:“大掌柜的瞧着办罢,我又不常吃肉,什么好歹都行。”掌刀的一想,早晨起来头一号买卖,倒很痛快,未免多给点,这一刀有三斤四两,多给二两,和尚拿起来就走。刚出门走了五步,和尚转身又回来说:“掌柜的,你瞧这块肉净是筋跟骨头,我忘了,不常吃肉吃点肥的才好,你给换肥的罢,越肥越好。”
掌刀的一听说:“你瞧,早问你,你可不说。”和尚说:“你给换换罢。”
掌刀的一想:“给换罢。”当时又给割了一块肥的,也够三斤四两。和尚拿出来,走了四步又回来了,和尚说:“掌柜的,你瞧这肉,一煮一锅油全化了,吃一口就得呕心。常言说,‘吃肉得润口肉。’你给换瘦的罢。”掌刀的一听,这个气就大了,说:“你这是存心搅我们,大清早起的。”和尚说:“劳你驾给我换换罢。”这个无法,又把瘦的给拿了三斤一两,少给一两。
和尚拿起来出门,迈了三步又回来了,和尚说:“掌刀的你瞧,这肉太瘦了,煮到锅里一点油都没有,吃着又腥又嵌牙,你给换五花三层肥中有瘦的。不然,我不要。”掌刀的这个气压了又压,忍了又忍,一想:“何必跟他辩嘴。”
无奈又给换了五花三层的。和尚拿出门,走了一步又回来说:“掌刀的你瞧我,我忘了我们庙里是大常吃素的,没有做荤菜的家伙。我忘了,你给换熟肉菜罢。”掌刀的说:“你是存心搅我,不能给你换。”和尚说:“敢不换?”
拿肉冲掌刀的脸上抛了去,掌刀的说:“好和尚,没招你,没惹你,你敢来找寻我?伙计们出来打他!”一句话,由里面出来七个伙计,就奔和尚。和尚用手一指点,这七个人眼一花,揪倒了掌刀的拳打脚踢,掌刀的直嚷:“是我。”众人说:“打的就是你,你敢来搅我们。”掌刀的说:“我是王二。”
众伙计一瞧,可不是把掌刀的王二打了吗?和尚在旁边乐呢。众人说:“怪呀!瞧着是和尚,怎么打错了?”大众说:“别叫和尚走了。”众人又一奔和尚。和尚用手一指,口中念:“唵,敕令赫!”这七个伙计,这个瞧那个有气,过去就打,那个说:“我早就要打你,不是一天了。”六个人揪上三对,剩下一个过来把掌刀的王二揪住打上了。众街坊邻户都不知因为什么,本铺子的伙计打起架来,和尚在旁边说:“咬他耳朵。”那个就真咬,和尚说:“你拧他。”那个就拧。众人正过来劝,刘文通来了,说:“别打了,为什么?”和尚说:“对,别打了。”众人这才明白过来,这个说:“你为什么打我?”那个说:“你为什么打我?”一个个互相埋怨。
刘文通说:“众位因为什么?”掌刀的就把和尚买肉之故一说,刘文通说:“众位瞧我了,他一个穷和尚,何必跟他一般见识,把五百钱给他,叫他去罢。”和尚说:“我要不冲着你,不能完。”刘文通说:“大师父也瞧我罢。”和尚说:“冲你完了,回头咱们再见。”刘文通说:“哪个再见呀?”和尚说:“楼上见么?”刘文通暗想这和尚怪呀,见和尚已跑远了,刘文通一问:“你们掌柜的哪?”众人说:“还没起来。”正说着,段山峰由里面跑出来。原本是还没起来,就听说跟和尚打起来,段山峰赶紧起来,往外跑说:“别叫和尚走了。”刘文通一瞧,说:“大哥不必跟他一个出家人一般见识,叫他去罢。”
段山峰一看是刘文通,赶紧说:“兄弟里面坐。”刘文通来到里面,段山峰说:“贤弟,今天为何来此甚早?”刘文通说:“兄长,小弟给兄长磕头来了。”段山峰说:“什么事?”刘文通说:“今天是我贱造。”
段山峰说:“原来是贤弟今天的千秋,我倒忘了呢。”刘文通说:“我今天特意来找兄长谈心,泄泄我这一肚子牢骚。我自生人以来,没有交着几个知已的朋友,都是泛常,惟有兄长你我知已,我常说:‘酒肉兄弟千个有,急难之时一个无。’除非你我弟兄可称知已。俗言说的不错,‘万两黄金容易得,一个知心也难求’。”段山峰说:“好,你我弟兄一同吃酒去。贤弟,你说咱们萧山县哪个酒馆好?”刘文通本是精明人,不肯说出就上庆丰楼,怕段山峰起疑心,便说:“兄长,随便上哪去都好。”段山峰说:“庆丰楼是萧山县第一家大酒馆,好不好?”刘天通说:“好。”正合心里。当时段山峰换好了衣裳,洗了脸,带上银两,同刘文通出来,这才够奔庆丰楼。不知单鞭赛尉迟如何设法捉拿段山峰?且看下回分解。
- 推荐作品:
- 经
- 集
- 十三经
- 左传
- 礼记
- 仪礼
- 大学
- 子夏易传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明史
- 新唐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隋书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南史
- 金史
- 北齐书
- 陈书
- 明季南略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杂史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五代史阙文
- 顺宗实录
- 九州春秋
- 英雄记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江南野史
- 地理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庐山记
- 通典
- 史评
- 史通
- 传习录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国语
- 说苑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潜夫论
- 三十六计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将苑
- 司马法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虎钤经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管子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医家
- 农家
- 天工开物
- 北山酒经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难经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温病条辨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葬书
- 九章算术
- 葬法倒杖
- 月波洞中记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艺舟双楫
- 园冶
- 谱录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名贤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尚书正义
- 风俗演义
- 避暑录话
- 类书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世说新语
- 三国演义
- 红楼梦
- 搜神记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博物志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新齐谐
- 酉阳杂俎
- 子不语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孽海花
- 狄公案
- 雍正剑侠图
- 三遂平妖传
- 南游记
- 夷坚志
- 杨家将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儿女英雄传
- 雷峰塔奇传
- 龙城录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刘公案
- 南史演义
- 小五义
- 小八义
- 春秋配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释家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中说
- 知言
- 僧伽吒经
- 老子
- 阴符经
- 列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老子想尔注
- 刘子
- 昭明文选
- 冰鉴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西湖梦寻
- 龙川别志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词源
- 诗人玉屑
- 词曲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