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背景
二拍是模拟话本小说而创作的小说集。其题材大多取自前人说部书如《太平广记》《夷坚志》《剪灯新话》《剪灯余话》等。但都经过凌濛初的再加工和再创作,融入了凌氏本人的思想个性,体现了凌氏本人的艺术构思和艺术风格。所以二拍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拟话本小说集而有较大的影响,在中国古代小说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凌濛初编著二拍的直接原因主要有两个,其一是科场失意,遂取古今所闻一二奇局可纪者,演而成说,聊抒胸中垒块;其二是受了冯梦龙编纂三言的影响。凌氏出身于书商之家,见冯梦龙三言颇存雅道,一破今时陋习,且又颇为畅销,遂取古今来杂碎事可新听睹、佐谈谐者,演而畅之。凌濛初虽仿效冯梦龙编著二拍,但他的思想较之冯梦龙却相对复杂保守,故二拍的思想内容较之三言也多落后保守的倾向,表现出矛盾复杂的状况。在艺术上,凌氏却并不步趋冯氏,,而能化神奇于臭腐,形成拍案惊奇的艺术效果。
在该书《绪言》里,作者自言取古今来杂碎事可新听睹、佐谈谐者,演而畅之,得若干卷。其事之真与饰,名之实与赝,各参半。文不足征,意殊有属。凡耳怪怪奇奇,当亦无所不有,总以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为戒,则可谓云尔已矣。
- 推荐作品:
- 史
- 子
- 集
- 尚书
- 左传
- 礼记
- 孝经
- 论语
- 尔雅
- 公羊传
- 谷梁传
- 易经
- 其他经学
- 大学
- 笠翁对韵
- 易传
- 匡谬正俗
- 正史
- 三国志
- 汉书
- 后汉书
- 宋史
- 隋书
- 旧五代史
- 南史
- 北史
- 梁书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纪事本末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五代新说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顺宗实录
- 九州春秋
- 别史
- 传记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明儒学案
- 高士传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华阳国志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政书
- 读通鉴论
- 史通
- 增广贤文
- 荀子
- 弟子规
- 围炉夜话
- 国语
- 孔子家语
- 说苑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潜夫论
- 北溪字义
- 兵家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六韬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将苑
- 吴子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法家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邓析子
- 齐民要术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温病条辨
- 术数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棋经十三篇
- 艺舟双楫
- 谱录
- 茶经
- 杂家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墨子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夜航船
- 陶庵梦忆
- 人物志
- 公孙龙子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池北偶谈
- 齐东野语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宣室志
- 世说新语
- 聊斋志异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初刻拍案惊奇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子不语
- 东游记
- 三侠五义
- 狄公案
- 雍正剑侠图
- 穆天子传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杨家将
- 西汉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龙城录
- 李公案
- 大唐新语
- 河东记
- 小五义
- 独异志
- 小八义
- 唐摭言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声律启蒙
- 释家
- 心经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中说
- 知言
- 僧伽吒经
- 道家
- 老子
- 庄子
- 阴符经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文子
- 文始真经
- 总集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呻吟语
- 郁离子
- 文心雕龙
- 沧浪诗话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长生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