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信息
《儒林外史》的初刻本,据吴敬梓的侄孙女婿金和在《儒林外史跋》里说,是吴敬梓的表侄金兆燕作扬州府教授时梓以行世的,其时当在1768至1789年间,可惜此种全刻本尚未发现。
今见最早刻本是嘉庆八年卧闲草堂的中箱本共十六册,五十六回,卷首有乾隆元年暑闲斋老人的序。有疑闲斋老人即吴敬梓,未有确证。作序的时间,也有疑为假托。或谓此本即最早刻本或最早刻本的翻印本。多数章回有回末总评其次是嘉庆二十一年的清江浦注礼阁本和艺古堂本,此二本的版框、行格、文字都全同于卧本,实是卧本的复印本。
上海图书馆藏一部嘉庆威丰间的苏州潘氏抄本,抄主潘世思卒于咸丰四年,出现的时间自当在此前。书内有潘祖荫手书的批二条。此抄本出于卧本,绝大部分章回都按卧本照抄,订正了卧本的一些明显讹误,极少更动。但第三十七回以及第五十二至第五十六回,在文字上作了较多的减省和改动。
同治八年有苏州群玉斋活字本,也出于卧本,字大清晰,是当时很流行的版本,天目山评本和从好斋辑校本都以此为腐本。此本复印过多次,初版附有金和写的跋,其后各版,有的的删落金和跋。同治十三年有上海申报馆第一次排印本,系以苏州群玉斋本为直接底本。
光绪七年有上海申报馆第二次排印本,它直承第一次排印本而又做了一番校订。此本最大的特点是印有天目山的评点,有句中双行夹批和部分回末总评。如果说以上各种版本基本上都按照卧闲直堂本,那么,同治十三年的齐省堂增订本则对卧本作了大量的减省改订。
光绪十四年出现增补齐省堂本,以齐省堂本为底本又增补上四回。卷首有这一年东武惜红生写的序,序末有居世绅的印章,盏即屠世所增补。所增凼回文字,从原本第四十三回中间插入,直到第四十七回上半回,写沈琼枝成为盐商宋为富妾,到寺院乞仙借种等事,正如鲁迅所说:既不伦,语复猥陋。
- 推荐作品:
- 史
- 集
- 十三经
- 诗经
- 周礼
- 仪礼
- 孝经
- 论语
- 谷梁传
- 其他经学
- 中庸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正史
- 史记
- 三国志
- 汉书
- 晋书
- 旧唐书
- 宋书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南史
- 北史
- 金史
- 北齐书
- 南齐书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别史
- 晏子春秋
- 英雄记
- 江南野史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通典
- 读通鉴论
- 儒家
- 荀子
- 弟子规
- 幼学琼林
- 说苑
- 近思录
- 明夷待访录
- 北溪字义
- 兵家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百战奇法
- 将苑
- 吴子
- 尉缭子
- 太白阴经
- 练兵实纪
- 历代兵制
- 何博士备论
- 管子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农家
- 农桑辑要
- 氾胜之书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奇经八脉考
- 针灸大成
- 洗冤集录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三命通会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九章算术
- 神峰通考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园冶
- 谱录
- 书目答问
- 鬼谷子
- 吕氏春秋
- 墨子
- 智囊全集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夜航船
- 名贤集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齐东野语
- 类书
- 艺文类聚
- 小说家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警世通言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镜花缘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老残游记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子不语
- 三侠五义
- 古今谭概
- 狄公案
- 十二楼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常言道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夷坚志
- 杨家将
- 西汉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独异志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声律启蒙
- 释家
- 心经
- 五灯会元
- 中说
- 知言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道家
- 老子
- 庄子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庭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悟真篇
- 文子
- 亢仓子
- 刘子
- 总集
- 呻吟语
- 西湖梦寻
- 伯牙琴
- 随园诗话
- 闲情偶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