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行类·卷五
◎侯方域魏禧轶事
侯方域,字朝宗,商邱人。祖执蒲,官太常卿。父恂,崇祯间官户部尚书。方域既世家子,幼从其父宦京师,习知中朝事,而于君子小人门户始终之故尤熟悉。喜结纳名士,与贵池吴应箕、宜兴陈贞慧最善。阮大铖者,故魏阉义儿,屏居金陵,谋复用。诸名士共为檄于大铖罪,应箕、贞慧主之。大铖愧且恚,然无可如何。詷知方域与二人者相善也,私念得交侯生,因侯生以交于二人,事当已。乃属其客阳交欢方域,方域觉之,谢客不与通。时大铖家有伶一部,以声技擅名,能歌所演剧,号燕子笺者。又值诸名士以试事集金陵,朝宗置酒高会,趣征阮伶。大铖心窃喜,立遣伶往,而令他奴詷之。方度曲,四座称善。奴走告,大铖心益喜。已而抗声论天下事,箕踞叫呶,语稍及大铖,遂戟手骂詈不绝口。大铖闻之乃大怒,而恨三人者尤刺骨。
后数年,南都拥立,大铖骤柄用,兴大狱,将尽杀党人,捕贞慧入狱。应箕亡命,方域夜出走渡杨子,依俊帅高杰得免。方域倘荡任侠使气,好大言,遇人不肯平面视,然一语辄合,吐出肺肝,誉之不容口;援友之厄,能不吝千金,然亦喜睚眦报复,居乡时捍文网。崇祯末剧寇李自成围汴,急诏侯恂出督师援汴,方域曰:“大人受命讨贼,庙堂议论牵制,奏请不应,征调难集,愿彼文法,以赐剑首诛一甲科令守,而晋帅许定国师噪,当斩以徇。军事办,威立,疾驱渡河,就左良玉于襄阳,约陕督孙公传庭,犄角于秦,贼乃可图也。”恂叱曰:“是跋扈也,小子多言!”辄遣归。
方域既负才名,以明经累举于乡,辄报罢,寻邑邑致疾卒,年三十有七,是岁顺治十一年也。明季古文辞,自嘉隆诸子,貌为秦汉,稍不厌众望,后乃争矫之,而矫之者变逾下,明文极敝,以迄于亡。朝宗始倡韩欧之学,于举世不为之日,遂以古文雄视一世。末年游吴下,将刻集,集中文未脱稿者,一夕补缀立就,人益奇之。既没,而文章乃大著。初,陈贞慧就逮入诏狱,锻炼久之,会大铖败,脱归,后十余年,卒于家。王师下金陵,吴应箕谋起兵被执,不屈死。方域著有《壮悔堂文》十卷、诗六卷、遗稿一卷,板行。
魏禧稍后出,其文章与方域并名于时。魏禧,字叔子,一字冰叔,赣之宁都人也,生以天启甲子,后方域六岁,然不相识。方域既早没,而禧名继起,与埒之,故世或称侯魏云。禧年十一补邑弟子员,试辄冠其曹。后十年,会甲申之变,愍帝死社稷,禧闻号恸,从博士后日哭临县廷,居则愤惋吒咤,如不欲生。谋从会给事应怜倡义复仇,不果。已乃谢弃诸生服,隐居教授。
禧负才略,善擘画理势,终干微髭,目光奕奕射人,每事前决成败,悬策而后验者十常八九。方流贼之炽也,承平久,人不知乱,且谓寇远,猝难及。禧独忧甚,移家翠微峰居焉。翠微峰距宁都西十里,四面削起百余丈,中径圻,自山根至顶若斧劈然,缘圻凿磴道,梯而登,出其上穴,如瓮口,因置闸为守望,士友稍稍依之,而彭士望、林确斋亦至。士望南昌人,字躬庵,遭乱,喜结客,立义声,公卿间与禧立谈定交,遂偕林挈妻子来家翠微。林故南昌宗室子,变姓名为林确斋,世所称易堂诸子也。其后数年,宁都中寇,被屠掠,而翠微独完。禧既谢诸生,益肆力为古文辞,授徒穷山,弟子著籍者常数十人。喜读史,尤好《左氏传》及苏洵文。其为文主识议,凌厉雄健,不屑屑抚拟如世之貌似大家者。遇忠孝节烈事,则益感慨激昂,摹画淋漓,故其所为《新乐侯刘文炳传》及姜采、江天一诸传尤工。年四十乃出游,涉江逾淮,游吴越,思益交天下非常之人。闻有隐逸士,不惮千里造访。于吴门交徐枋、金俊明,西陵交汪沨,乍浦交李天植,常熟交顾祖禹,毗陵交恽日初、杨瑀,方外交药地槁木,皆遗民也。
康熙十七年,诏中外举博学鸿词,禧亦在举中,被征,以疾辞。郡太守县令更督辄就道,不得已舁疾至南昌,就医药。抚军某疑其诈,以板屏舁之至门,禧絮被蒙头,卧称病笃,乃放归。后二年,赴维扬故人约,舟至仪真,暴心气病,一夕卒,年五十七。著有文集二十二卷,诗集八卷、左传经世若干卷。兄详,字善伯;弟礼,字和公,并有集行世。
论曰:侯方域、魏禧,操行不同,予论次两家文乃合传之。方域才气蹶地,似陈亮,其遭大狱濒死亦似之。然亮犹登第,一夕而卒;而方域竟夭诸生,悲夫!明宣德中,周文襄忱荐龚翊为太仓学官,翊辞不就,语人曰:“吾仕无害于义,恐负金川门一恸耳。”而禧之论,以谓翊一门卒,非有知己之恩、国士之责也,既已更立三朝,身逢圣贤之主,而皭然不肯少污其志,贤已。呜呼!禧倘自谓与。
- 推荐作品:
- 史
- 诗经
- 左传
- 孝经
- 公羊传
- 其他经学
- 笠翁对韵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史记
- 汉书
- 后汉书
- 明史
- 宋史
- 晋书
- 新唐书
- 清史稿
- 宋书
- 周书
- 辽史
- 陈书
- 编年史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松漠纪闻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东观奏记
- 明儒学案
- 高士传
- 英雄记
- 载记
- 万历野获编
- 东京梦华录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政书
- 通典
- 史评
- 传习录
- 儒家
- 菜根谭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孔子家语
- 说苑
- 盐铁论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三十六计
- 吴子
- 尉缭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历代兵制
- 法家
- 管子
- 折狱龟鉴
- 邓析子
- 农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撼龙经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灵城精义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园冶
- 谱录
- 茶经
- 随园食单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墨子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夜航船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权谋残卷
- 南越笔记
- 西京杂记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水浒传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醒世恒言
- 博物志
- 镜花缘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唐传奇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东游记
- 孽海花
- 狄公案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夷坚志
- 杨家将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老残游记续集
- 大唐新语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独异志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唐摭言
- 海国春秋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声律启蒙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中说
- 知言
- 僧宝传
- 道家
- 阴符经
- 列子
- 黄庭经
- 云笈七签
- 文子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总集
- 冰鉴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西湖梦寻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