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六·治盗法不同
唐崔安潜为西川节度使,到官不诘盗。曰:“盗非所由通容,则不能为。”乃出库钱置三市,置榜其上,曰:“告捕一盗,赏钱五百缗。侣者告捕,释其罪,赏同平人。”未几,有捕盗而至者。盗不服,曰:“汝与我同为盗十七年,赃皆平分,汝安能捕我?”安潜曰:“汝既知吾有榜,何不捕彼以来?则彼应死,汝受赏矣。汝既为所先,死复何辞?”立命给捕者钱,使盗视之,然后杀盗于市。于是诸盗与其侣互相疑,无地容足,夜不及旦,散逃出境,境内遂无一人为盗。予每读此事,以为策之上者。及得李公择治齐州事,则又不然。齐素多盗,公择痛治之,殊不止。他日得黠盗,察其可用,刺为兵,使直事铃下。间问以盗发辄得而不衰止之故。曰:“此由富家为之囊。使盗自相推为甲乙,官吏巡捕及门,擒一人以首,则免矣。”公择曰:“吾得之矣。”乃令凡得藏盗之家,皆发屋破柱,盗贼遂清。予乃知治世间事,不可泥纸上陈迹。如安潜之法可谓善矣,而齐盗反恃此以为沈命之计,则变而通之,可不存乎其人哉!
唐朝的崔安潜被委任为西川节度使,到任后并不先去整治社会上的盗贼,他说:“如果没有所经之处人们的通容,盗贼就无法达到目的。”于是,他从公家仓库里拨出巨款放到三个市场上,并且张贴告示宣布:“告发和捕捉到一名盗贼,赏钱五百缗(一千文为一缗)。如果同伙告捕,则免其罪,赏钱和一般人一样多。”不久,有人送来了一个盗贼。盗贼很不服气地向捕捉他的人嚷道:“你和我一同为盗十七年,赃物都平分,你怎么能捉我呢?”崔安潜说:“你既然知道已经出了告示,为什么不将他捉来?如果你把他捉来,那么他应当被处死,而你则要受到奖赏。现在你既然已经被人家告发了,就应当处死,还有什么可说的呢?”随即下令付给捕盗者赏钱,让盗贼亲眼看见,然后将这个盗贼在街市上处死。于是,盗贼们与其伙伴们相互猜疑,竟然在一夜之间纷纷散逃出境,从此境内再无一人为盗。我每读此事,总认为崔安潜的做法的确是治盗贼的上策。后来,当我读了李公择治理齐州(今山东济南)的事迹,才知道还有更高明的办法。齐地一向多盗贼,李公择严加治理,但是屡禁不止。有一次,一名狡猾的惯犯落网,李公择发现他可以利用,便在他的脸上刺字编入军队,分在自己帐下听差。李公择询问齐州盗贼大量被捕却屡禁不止的原因,那个盗贼回答说:“这是由于富裕之家为他们作掩护的缘故。假如使盗贼自相为甲乙,而管理巡捕上门搜查,捉住一个窝藏犯予以重罚,借此杀一儆百,这样不久之后,就可以没有盗贼之患了。”李公择说:“我有办法了!”于是,便下令凡是窝藏盗贼的人家被发现后,一律拆除房子。没过多久,盗贼就绝迹了。我从上述两件事中认识到,世上的事情,不能拘泥于书本上的记载。像崔安潜的办法可以说是高明的了,但齐地的盗贼反而借此作为保命之计,可见根据具体情况有所变通,关键还是事在人为。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子
- 十三经
- 诗经
- 礼记
- 孝经
- 论语
- 孟子
- 尔雅
- 公羊传
- 易经
- 大学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匡谬正俗
- 汉书
- 晋书
- 元史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北史
- 金史
- 梁书
- 北齐书
- 辽史
- 南齐书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杂史
- 贞观政要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顺宗实录
- 传记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越绝书
- 江南野史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蛮书
- 都城纪胜
- 庐山记
- 通典
- 史评
- 史通
- 儒家
- 菜根谭
- 荀子
- 小窗幽记
- 幼学琼林
- 国语
- 孔子家语
- 盐铁论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将苑
- 吴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投笔肤谈
- 法家
- 商君书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农家
- 天工开物
- 氾胜之书
- 本草纲目
- 神农本草经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焦氏易林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茶经
- 书目答问
- 杂家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清代名人轶事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小说家
- 山海经
- 红楼梦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太平广记
- 博物志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幽明录
- 新齐谐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狄公案
- 十二楼
- 花月痕
- 北游记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何典
- 南游记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岭表录异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朝野佥载
- 白牡丹
- 独异志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海国春秋
- 两晋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释家
- 了凡四训
- 中说
- 知言
- 道家
- 老子
- 庄子
- 阴符经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诗文评
- 别集
- 冰鉴
- 曾国藩家书
- 呻吟语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词源
- 词曲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