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史记世次
  《史记》所纪帝王世次,最为不可考信,且以稷,契论之,人皆帝喾子,同仕于唐、虞。契之后为商,自契至成汤凡十三世,历五百余年。稷之后为周,自稷至武王凡十五世,历千一百余年。王季盖与汤为兄弟,而世之相去六百年,既已可疑。则周之先十五世,须每世皆在位七八十年,又皆暮年所生嗣君,乃合此数,则其所享寿皆当过百年乃可。其为漫诞不稽,无足疑者。《国语》所载太子晋之言曰:“自后稷之始基靖民,十五王而文始平之。”皆不然也。
  《史记》记载的帝王世代次序,最经不起考验,就稷和契来说吧!二人都是帝喾的儿子,同在尧、舜时代作官。契的后代是商,从契到成汤共十三代,历时五百余年。稷的后代是周,从稷到武王,共十五代,历时一千一百多年。论辈份王季(文王之父)应和商汤是兄弟,差了两代,竟差了六百年,这已经很可疑了。那么周朝的先人十五代,必须每代在位七八十年,又都是晚年得子,才符合此数。而他们所享的年寿,不超过一百岁才可以。《史记》记载的荒谬和经不起考察,是无可怀疑的了。《国语》所载太子晋的话:“从后稷莫定基础,安定人民,经过十五代至文王才得天下。”都是不对的.
- 推荐作品:
- 史
- 子
- 尚书
- 左传
- 礼记
- 仪礼
- 孝经
- 孟子
- 谷梁传
- 易经
- 其他经学
- 笠翁对韵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匡谬正俗
- 正史
- 新唐书
- 旧唐书
- 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魏书
- 周书
- 南齐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明季北略
- 过江七事
- 杂史
- 贞观政要
- 靖康传信录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列女传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东京梦华录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通典
- 读通鉴论
- 儒家
- 围炉夜话
- 国语
- 孔子家语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帝范
- 潜夫论
- 中论
- 三十六计
- 素书
- 六韬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吴子
- 尉缭子
- 乾坤大略
- 虎钤经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管子
- 商君书
- 棠阴比事
- 医家
- 天工开物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肘后备急方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九章算术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艺术
- 园冶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千字文
- 百家姓
- 智囊全集
- 人物志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南越笔记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避暑录话
- 类书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小说家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初刻拍案惊奇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酉阳杂俎
- 子不语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雍正剑侠图
- 穆天子传
- 北游记
- 常言道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南游记
- 夷坚志
- 杨家将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说唐全传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刘公案
- 朝野佥载
- 河东记
- 小五义
- 白牡丹
- 幻中游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释家
- 心经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道家
- 庄子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神仙传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文子
- 文始真经
- 亢仓子
- 刘子
- 昭明文选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呻吟语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随园诗话
- 词源
- 诗人玉屑
- 词曲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长生殿
- 古诗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