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和归去来
今人好和《归去来词》,予最敬晁以道所言。其《答李持国书》云:“足下爱渊明所赋《归去来辞》,遂同东坡先生和之,仆所未喻也。建中靖国间,东坡《和归去来》,初至京师,其门下宾客从而和者数人,皆自谓得意也,陶渊明纷然一日满人目前矣。参寥忽以所和篇示予,率同赋,予谢之曰:‘童子无居位,先生无并行,与吾师共推东坡一人于渊明间可也。’参寥即索其文,袖之出,吴音曰:‘罪过公,悔不先与公话。’‘今辄以厚于参寥者为子言。’昔大宋相公谓陶公《归去来》是南北文章之绝唱,《五经》之鼓吹。近时绘画《归去来》者,皆作大圣变,和其辞者,如即事遣兴小诗,皆不得正中者也。
现代人喜欢和《 归去来》 辞,我最佩服晃以道说的话。他《 答李持国书》 说:“先生喜欢陶渊明 所作的《 归去来》 辞,遂与东坡先生和它,这我就不明白了。徽宗建中靖国年间,东坡有《 和归去来》 辞,最初来到京城,他的门下宾客随他唱和的有好几个人,都自以为作的很好,真是一日之间陶渊明满眼都是了。参寥子忽然把他和的篇章让我看,大略和赋一样,我告诉他说:‘童子不敢占据高位,先生面前不敢同行,我和大师共同推举东坡先生到陶渊明的行列里就行了。”参寥子就把他的文章要了回去,装在袖里走了,并且用吴语说:“对不起先生,我后悔没有和先生早打招呼。”“现在我把爱重参寥子的话对先生说。”旧时大宋相公(库)称陶公《 归去来》 是南北文章的绝唱,五经的传播者。近来画《 归去来》 的都画成了大圣变,和陶公辞的象是随事遣兴的小诗,都是违背了意原的。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集
- 尚书
- 左传
- 礼记
- 仪礼
- 孝经
- 孟子
- 尔雅
- 谷梁传
- 其他经学
- 中庸
- 笠翁对韵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正史
- 史记
- 明史
- 宋史
- 晋书
- 新唐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旧五代史
- 梁书
- 北齐书
- 逸周书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五代新说
- 战国策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东观奏记
- 平宋录
- 传记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英雄记
- 万历野获编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大唐西域记
- 华阳国志
- 岭外代答
- 政书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围炉夜话
- 盐铁论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中论
- 兵家
- 孙膑兵法
- 将苑
- 吴子
- 乾坤大略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历代兵制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法家
- 管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折狱龟鉴
- 邓析子
- 医家
- 天工开物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医学源流论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李虚中命书
- 艺术
- 谱录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墨子
- 百家姓
- 梦溪笔谈
- 夜航船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老老恒言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小说家
- 山海经
- 水浒传
- 西游记
- 红楼梦
- 搜神记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初刻拍案惊奇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新齐谐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子不语
- 济公全传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狄公案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常言道
- 海上花列传
- 夷坚志
- 杨家将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女仙外史
- 说唐全传
- 前汉演义
- 龙城录
- 后汉演义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小五义
- 白牡丹
- 小八义
- 春秋配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北史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声律启蒙
- 释家
- 心经
- 了凡四训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道家
- 阴符经
- 抱朴子
- 黄庭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文始真经
- 尹文子
- 诗文评
- 冰鉴
- 幽梦影
- 呻吟语
- 西湖梦寻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词曲
- 桃花扇
- 长生殿
- 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