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九流部·佛教(1)
禅门五宗
南岳让禅帅法嗣南岳,下三世百丈海禅师,四世沩山灵佑禅师,五世仰山慧寂禅师,称沩仰宗。南岳下四世黄櫱希运禅师,五世临济义玄禅师,称为临济宗。青原思禅师法嗣青原,下六世曹山本寂禅师,七世洞山道延禅师,称为曹洞宗。青原下五世德山宣鉴禅师,六世雪峰义存禅师,七世云门文偃禅师,称为云门宗。青原下八世罗汉琛禅师,九世清凉文益禅师,称法眼宗。凡五宗,今天下惟曹洞、临济为盛。
佛入中国
汉明帝梦金人长丈余,飞空而下。访之群臣,傅毅曰:“西域有神,其名曰佛。”乃使蔡厓等往天竺求其道,得其书及沙门,由是教流中国。
象教
如来既化,诸大弟想慕不已,遂刻木为佛,瞻敬之。杜诗曰:“方知象教力。”
优昙钵
《法华经》:是人希有过于优昙钵。优昙,花名,应瑞三千年一现,现则金轮王出。
般若航
清凉禅师云:“夫般若者,苦海之慈航,昏衢之巨烛。”
兜率天
《法苑珠林》:兜率天雨摩尼珠,护世城雨美膳,阿修罗天雨兵仗,阎浮世界雨清净。雨者,被其惠,犹言赐也。
西方圣人
《列子》:太宰嚭问孔子:“孰为圣人?”子曰:“西方有圣人,不治而不乱,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荡荡乎民无能名焉。”
不二法门
《文选》:文殊谓维摩诘曰:“何为是不二法门?”摩诘不应,文殊曰:“乃至无有文字言语,是真入不二法门。”
即心即佛
《传灯录》:有僧问大梅和尚见马祖得个恁么,大梅曰:“马祖向我道即心即佛。”曰:“马祖近日又道非心非佛。”大梅曰:“这老汉惑乱人,任汝非心非佛,我只管即心即佛。”其僧白于马祖,祖曰:“梅子熟矣。”
舍利塔
《说苑》:阿育王所造释迦真身舍利塔,见于明州鄞县。太宗命取舍利,度开宝寺地,造浮屠十一级以藏之。
沙门
《汉记》:沙门,汉言“息心”,息欲而居于无为也。梵云“沙门那”,或曰“桑门”,汉言“勤息”,译曰“勤行”。又曰“善觉”,又称“沙弥”,又称“比丘”。秦言“乞士”,又曰“上人”。
苾刍
《尊胜经》:苾刍,草名,有五义:生不背日;冬夏常青;性体柔软;香气远腾;引蔓旁布。为佛徒弟,故以名僧。
紫衣吏
《史略》曰:唐武则天朝,赐僧法朗等紫袈裟。僧之赐紫衣,自武后始。
五戒
凡出家,师已许之,乃为受五戒,谓之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妄语,五不饮酒。
传灯
释书以灯喻,谓能破暗也。六祖相传法曰传灯。今有《传灯录》。杜诗曰:“灯传无白日。”
飞锡
《高僧传》:梁武时,宝志爱舒州潜山奇绝,时有方士白鹤道人者亦欲之。帝命二人各以物识其地,得者居之。道人以鹤止处为记,宝志以卓锡处为记。已而,鹤先飞去,忽闻空中锡飞声,遂卓于山麓,而鹤止他处,遂各以所识筑室焉。故称行僧为飞锡,住赠为卓锡,又曰挂锡。
祝发
贺僧披剃从教,顶相堂堂。《唐书》:“祝发刬草。”僧剃发曰刬草。
檀那、檀越
梵语陀那钵底,唐言施主称檀那者,即讹“陀”为,“檀”,去“钵底”,故曰檀那也。又称檀越者,谓此人行檀施,能越贫穷海。
伊蒲馔
后汉楚王映诣阙以缣赎罪,诏报曰:王好黄老之言,尚浮屠之教,还其赎以助伊蒲塞桑门之馔。
风幡论
《传灯录》:六祖惠能初寓法性寺,风扬幡动。有二僧争论,一云风动,一云幡动。六祖曰:“风幡非动,动自心耳。”
传衣钵
五祖欲传衣钵,乃集五百僧谓曰:“谁作无像偈,即付与衣钵。”首座云:“身似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时时勤拂拭,何处染尘埃?”慧能改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五祖惊曰:“此全悟道,脱然无像,且无虑矣。”即以法宝及所传袈裟,尽以付之。
得真印
梁达摩奉佛衣来,得道者传付以为真印。六祖卢惠能受戒韶州,曹溪说法,乃置其衣而不传,后谥为大鉴。
杨枝水
佛图澄天竺人,妙通玄术,善诵咒,能役使鬼神。石勒闻其名,召试其术。澄取钵盛水烧香,须臾,钵中生青莲花。勒爱子暴病死,澄取杨枝洒而咒之,遂苏。
披襟当箭
《传灯录》:石巩和尚常张弓架箭,以待学者。义思禅师诣之,石巩曰:“看箭!”师披襟当之。巩笑曰:“三十年张弓架箭,只射得半个汉。”
一坞白云
广严院咸泽禅师逍遥自足。僧曰:“如何是广严家风?”师曰:“一坞白云,三间茅屋。”
安心竟
可大师问初祖达摩曰:“诸佛法印,可得闻乎?”祖曰:“诸佛法印,匪从人得。”可曰:“我心未宁,乞师与安。”祖曰:“将心来,与汝安。”可良久曰:“觅心了不可得。”祖曰:“与汝安心竟。”
求解脱
信大师礼三祖曰:“愿和尚慈悲,乞与解脱法门。”祖曰:“谁缚汝?”曰:“无人缚。”祖曰:“既无人缚,何更求解脱乎?信于言下有省。”
入门来
世尊见文殊立门外,曰:“何不入门来?”殊曰:“我不见一法,在门外何以教我入门来?”
再转法轮
世尊临入涅盘,文殊请佛再转法轮。世尊咄云:“吾住世四十九年,不曾有一字与人。汝请吾再转法轮,是谓吾已转法轮耶?”
汝得吾髓
达摩将灭,命门人各言所得道。副曰:“如我所见,不执文字、不离文字而为道。”师曰:“汝得吾皮。”总持曰:“我今一见,更不再见。”师曰:“汝得吾肉。”道育曰:“四大本空,五阴非有,而我所见无一法可得。”师曰:“汝有吾骨。”最后慧可礼拜依位而立,师曰:“汝得吾髓。”
不起无相
般若尊者问达摩:“于诸物中何物无相?”曰:“于诸物中不起无相。”
洗钵盂去
僧问赵州,学入初入丛林,乞师指示。州曰:“吃粥了也未?曰:“吃了也。”州曰:“洗钵盂去。”其僧乃悟入。
使得十二时
僧问赵州:“十二时中如何用心?”师曰:“汝被十二时使,老僧使得十二时。”
天雨花
梁高僧讲经于天龙寺中,天雨宝花,缤纷而下。徐玉泉赠诗云:“锡杖飞身到赤霞,石桥闲人坐三车(三车谓三乘,大乘、小乘、上乘)。一声野鹤仙涛起,白昼天风送宝花。”
石点头
梁有异僧玉生者,又名竺道生,人称曰生公。讲经于虎丘寺,人无信者。乃聚石为徒,坐而说法,石皆点头。
龙听讲
梁有僧讲经,有一叟来听,问其姓氏,乃潭中龙也,云“岁旱得闲,来此听法。”僧曰:“能救旱乎?”曰:“帝封江湖,不得擅用。”僧曰:“砚水可乎?”曰:“可。”乃就砚吸水径去,是夕大雨,水皆黑。
离此壳漏子
《传灯录》:洞山良价和尚将圆寂,谓众曰:“离此壳漏子,向什么处相见?”众不对,师俨然坐化。
只履西归
后汉二十八祖达摩,中天竺国佛法,起自初祖迦叶尊者,至达摩乃二十八祖。梁武帝天通元年始至中国,是为东土始祖,端居而逝。后三载,魏宋云使西域,归遇师于葱岭,手持只履,翩翩独逝,问师何往,曰:“西天去。”明帝启其圹,惟一革履存焉。
阇维荼毗
天竺第九祖入灭,众以香油旃檀阇维真体。僧亡火化曰阇维,又曰荼毗。东坡宿曹溪,借《传灯录》读,灯花落烧一僧字,即以笔记台上:“曹溪夜岑寂,灯下读传灯。不觉灯花落,荼毗一个僧。”
截却一指
天龙合掌顶礼拜问于古德,曰:“敢问佛在何处?”古德曰:“佛在汝指头上。”天龙竖一指朝夕观看。古德从背后截去其一指,天龙豁然大悟。后人曰:“天龙截却一指,痛处即是悟处。”
吃在肚里
有老僧吃饭,人问之曰:“和尚吃饭与常人异否?”僧曰:“老僧吃饭,口口吃在肚里。”
放生
北使李谐至梁,武帝与之游历。偶至放生处,帝问曰:“彼国亦放生否?”谐曰:“不取亦不放。”帝大惭。
海鸥石虎
佛图澄依石勒、石虎,号大和尚。以麻油涂掌,占见吉凶数百里外,听浮屠铃声,逆知祸福。虎即位,师事之,时谓澄以石虎为海鸥鸟。
帝言日中
虎丘生公于石上讲经,宋文帝大会僧众施食,人谓僧律日过中即不食。帝曰:“始可中耳。”生公曰:“日丽天,天言中,何得非中?”即举箸而食。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子
- 礼记
- 周礼
- 孝经
- 论语
- 谷梁传
- 易经
- 中庸
- 笠翁对韵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正史
- 史记
- 三国志
- 汉书
- 后汉书
- 明史
- 宋史
- 新唐书
- 清史稿
- 元史
- 周书
- 北史
- 金史
- 梁书
- 北齐书
- 南齐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贞观政要
- 战国策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九州春秋
- 别史
- 列女传
- 十七史百将传
- 十六国春秋
- 英雄记
- 吴越春秋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东京梦华录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政书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国语
- 孔子家语
- 盐铁论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潜夫论
- 中论
- 三十六计
- 素书
- 六韬
- 孙膑兵法
- 尉缭子
- 司马法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法家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邓析子
- 农家
- 天工开物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伤寒论
- 千金方
- 针灸大成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撼龙经
- 葬书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园冶
- 书目答问
- 鬼谷子
- 墨子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笑林广记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夜航船
- 容斋随笔
- 龙文鞭影
- 老老恒言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太平御览
- 搜神后记
- 小说家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西游记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镜花缘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狄公案
- 十二楼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南游记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荡寇志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小五义
- 独异志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开辟演义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声律启蒙
- 释家
- 心经
- 无量寿经
- 知言
- 僧宝传
- 道家
- 老子
- 阴符经
- 黄庭经
- 神仙传
- 云笈七签
- 文子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尹文子
- 刘子
- 诗文评
- 总集
- 浮生六记
- 幽梦影
- 呻吟语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沧浪诗话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