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六 兵智部·孟珙
【原文】
原文
孟珙攻蔡。蔡人恃柴潭为固,外即汝河。潭高于河五六丈,城上金字号楼伏巨弩,相传下有龙,人不敢近。将士疑畏。珙召麾下饮酒,再行,谓曰:“此潭楼非天造地设,伏弩能及远,而不可射近,彼所恃,此水耳。决而注之,涸可立待。”遣人凿其两翼,潭果决,实以薪苇,遂济师,攻城克之。
宋朝时孟珙攻打蔡州,当地人凭借柴潭险要的地形,据潭固守。柴潭的外围就是汝河,潭底比汝河的河面要高出五六丈,城上有座金字匾额的城楼,城楼上设置有巨大的弓弩。柴潭水非常深,相传里面有龙潜藏,人们不敢轻易接近,孟珙的手下也对这个传说心生畏惧。孟珙宴请各位将领,酒过三巡之后,孟珙说:“其实这座潭楼不是天险,楼台上的巨型大弓弩,只能远射,而不能近射,敌人所凭借的只是这潭水。如果我们能够将潭水决开引入汝河之中,那么就可以等待潭水干涸。”于是派人从潭水的两侧凿开一条水道,将潭水引入汝河中,再在干涸的潭底铺上木柴、苇草,于是全军安然渡潭,攻打下城楼。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子
- 十三经
- 诗经
- 尚书
- 左传
- 周礼
- 孟子
- 公羊传
- 大学
- 笠翁对韵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汉书
- 明史
- 宋史
- 晋书
- 清史稿
- 宋书
- 南史
- 北史
- 南齐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顺宗实录
- 九州春秋
- 别史
- 平宋录
- 晏子春秋
- 载记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政书
- 史评
- 传习录
- 儒家
- 菜根谭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国语
- 孔子家语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素书
- 三略
- 吴子
- 尉缭子
- 太白阴经
- 练兵实纪
- 历代兵制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管子
- 扬子法言
- 棠阴比事
- 北山酒经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难经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术数
- 撼龙经
- 滴天髓阐微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灵城精义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谱录
- 茶经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墨子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梦溪笔谈
- 朱子家训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公孙龙子
- 老老恒言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类书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小说家
- 水浒传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警世通言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唐传奇
- 东游记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北游记
- 南游记
- 绣云阁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雷峰塔奇传
- 龙城录
- 大唐新语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中说
- 知言
- 僧伽吒经
- 老子
- 阴符经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悟真篇
- 文子
- 亢仓子
- 诗文评
- 总集
- 古文观止
- 别集
- 曾国藩家书
- 呻吟语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龙川别志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词曲
- 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