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九 术智部·司马懿 杨行密 孙坚 仇钺
【原文】
原文
曹爽擅政,懿谋诛之,惧事泄,乃诈称疾笃。会河南尹李胜将莅荆州,来候懿,懿使两婢侍持衣,指口言渴,婢进粥,粥皆流出沾胸,胜曰:“外间谓公旧风发动耳,何意乃尔?”懿微举声言:“君今屈并州,并州近胡,好为之备,吾死在旦夕,恐不复相见,以子师、昭为托。”胜曰:“当忝本州,非并州。”懿故乱其词曰:“君方到并州。”胜复曰:“忝荆州。”懿曰:“年老意荒,不解君语。”胜退告爽曰:“司马公尸居余气,形神已离,不足复虑。”于是爽遂不设备。寻诛爽。
三国时期的曹爽骄纵专权,司马懿想要杀了他,又恐事谋划不秘而泄露了,于是就对外宣称自己得了重病。河南令尹李胜要去荆州上任,前来问候司马懿,司马懿让两个婢女扶着自己出来,又拉着婢女的衣角指着嘴巴表示自己口渴了,让婢女端来一碗粥,司马懿却喝得胸上都流满了粥汁。李胜说:“外面传言说您的痛风病发,怎么会这么严重呢?”司马懿声音微弱地说道:“听说你屈身在并州。并州离胡人很近,你要小心防备,我生命垂危,以后怕见不到你了,小儿司马师、司马昭就托付你多多照顾了。”李胜说:“我在荆州,不是并州。”司马懿装出满脸糊涂的神色说:“哦,你才刚到并州啊?”李胜又纠正了他一次:“我在荆州。”司马懿又说:“我年纪大了,脑子不清楚了,听不懂你在说什么。”李胜在离开司马府后,非常高兴地对曹爽说:“司马老头儿现在只剩下一口气了,神色相离,不用忧虑他了。”于是曹爽就放松了对司马懿的戒备,使得司马懿终于有机可乘,杀了曹爽。
安仁义、朱延寿,皆吴王杨行密将也,延寿又行密朱夫人之弟。淮徐已定,二人颇骄恣,且谋叛,行密思除之。乃阳为目疾,每接延寿使者,必错乱其所见以示之,行则故触柱而仆,朱夫人挟之,良久乃苏,泣曰:“吾业成而丧明,此天废我也,诸儿皆不足任事,得延寿付之,吾无恨矣。”朱夫人喜,急召延寿。延寿至,行密迎之寝门,刺杀之,即出朱夫人,而执斩仁义。
安仁义、朱延寿都是吴王杨行密的将军,朱延寿又是杨行密夫人的弟弟。自从平定淮南后,安、朱二人骄纵放肆,并暗中商议着谋反。杨行密知道后,想要除去这两个人,于是就谎称自己得了眼病,每次接见朱延寿派来的使者,都将使者所呈上的公文胡乱指评,走路也常因碰到屋柱而摔倒,虽然有朱夫人在一旁搀扶着他,也要很久才能苏醒过来。杨行密哭着说:“我虽然功业已成,可是却丧失了视力,这是老天要废我啊。儿子们都不能担当重任,幸好有朱延寿可以托付后事,我也就没什么可遗憾的了。”朱夫人听了后暗自高兴,立即召朱延寿入宫。朱延寿入宫的时候,杨行密在寝宫门口迎接他,等到朱延寿一踏入寝宫,就杀了他。朱延寿死后,杨行密下令将朱夫人逐出了宫廷,将安仁义斩首。
孙坚举兵诛董卓,至南阳,众数万人,檄南阳太守张咨,请军粮,咨曰:“坚邻二千石耳,与我等,不应调发。”竟不与。坚欲见之,又不肯见。坚曰:“吾方举兵而遂见阻,何以威后?”遂诈称急疾,举兵震惶,迎呼巫医,祷祠山川,而遣所亲人说咨,言欲以兵付咨。咨心利其兵,即将步骑五百人,持牛酒诣坚营。坚卧见,亡何起,设酒饮咨,酒酣,长沙主簿入白:“前移南阳,道路不治,军资不具,太守咨稽停义兵,使贼不时讨,请收按军法。”咨大惧,欲去。兵阵四围,不得出,遂缚于军门斩之。一郡震栗,无求不获,所过郡县皆陈糗粮以待坚军。君子谓坚能用法矣。法者,国之植也,是以能开东国。
东汉末年,孙坚发兵讨伐董卓,率领数万大军来到了南阳,发文请求南阳太守张咨支援米粮。张咨说:“孙坚是二千石的太守,和我职位一样,不应该向我调发军粮?”于是不加理会。孙坚想要见他,张咨也不肯相见。孙坚说:“我刚刚起兵就受到这样的阻碍,以后如何树立威信呢?”于是谎称自己得了重病,消息很快传开了,全军士兵都非常担心,不但延请医生诊治,并且焚香祝祷。孙坚派亲信告诉张咨,想将军队交由张咨统领,张咨贪图那些兵力,于是率领五百个兵士,带着美酒来到孙坚的营中探望。孙坚躺在床上见他,过了一会才起身设酒宴款待。二人喝得正高兴的时候,长沙主簿进入营帐求见孙坚,说:“前几天大军来到南阳,前行的道路没有修好,军中物资缺乏,太守张咨又拒绝提供军粮,使得大军无法按计划讨贼,请将他收复并按军法处置。”张咨惊慌失措想要逃走,但是军队已经将他团团包围,没有办法逃出去,于是众兵将张咨绑在军门前斩首。郡民听说后非常惊讶,从此对孙坚的要求无不照办。后来孙坚所经过的郡县都准备好粮草等待他的军队取用。君子认为孙坚懂得用“法”。法是建立一个国家的根本,这也是孙坚后来能够开创吴国的原因之一。
正德五年,安化王寘鐇反,游击仇钺陷贼中,京师讹言钺从贼,兴武营守备保勋为之外应。李文正曰:“钺必不从贼,勋以贼姻家,遂疑不用,则诸与贼通者皆惧,不复归正矣。”乃举勋为参将,钺为副戎,责以讨贼。勋感激自奋,钺称病卧,阴约游兵壮士,候勋兵至河上,乃从中发为内应。俄得勋信,即嗾人谓贼党何锦:“宜急出守渡口,防决河灌城。遏东岸兵,勿使渡河。”锦果出,而留贼周昂守城。钺又称病亟,昂来问病,钺犹坚卧呻吟,言旦夕且死。苍头卒起,捶杀昂,斩首。钺起披甲仗剑,跨马出门一呼,诸游兵将士皆集,遂夺城门,擒寘鐇。
明武宗正德五年,安化王朱寘鐇叛变。游击将军仇钺被俘,京师谣传仇钺投降了叛贼,而兴武营守备保勋则是外应。李东阳说:“仇钺一定不会投降贼人。至于保勋,如果因为他和寘鐇有姻亲关系,就怀疑他是贼人的外应,那么凡是和贼人有交往的,都会害怕而不敢归附我们了。”于是推荐保勋为参将,仇钺为副将,将讨贼的任务交给他们。保勋十分感激,暗暗发誓一定要消灭贼人。仇钺在贼营中谎称生了病,暗中却集结旧部在河岸边等候保勋的部队,伺机接应。不久得到了保勋的书信,就唆使人告诉贼将何锦说:“要赶紧调派军队防守河口,严防朝廷大军决堤灌城。并阻击东岸的朝廷军队,不要让他们渡河。”何锦果然上了当,命令周昂守城,自己则带着军队去河口防守。仇钺又谎称自己的病情加重,于是周昂前去探视,仇钺正躺在床上痛苦呻吟,看到周昂来后就说:恐怕自己的死期到了。然后趁周昂不注意,突然起身杀了周昂,砍下他的首级。接着仇钺披上盔甲拿起剑,骑上快马冲出营门,召集从前的部下,一举攻下城门,擒获了寘鐇。
- 推荐作品:
- 经
- 子
- 尚书
- 左传
- 礼记
- 论语
- 孟子
- 公羊传
- 中庸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史记
- 汉书
- 明史
- 宋史
- 旧五代史
- 北史
- 金史
- 北齐书
- 辽史
- 陈书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三朝北盟会编
- 五代新说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别史
- 列女传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吴越春秋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吴船录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通典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儒家
- 荀子
- 国语
- 说苑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潜夫论
- 中论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尉缭子
- 太白阴经
- 兵法二十四篇
- 武经总要
- 历代兵制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韩非子
- 管子
- 慎子
- 折狱龟鉴
- 邓析子
- 医家
- 农家
- 天工开物
- 农桑辑要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艺术
- 园冶
- 谱录
- 茶经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墨子
- 百家姓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颜氏家训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龙文鞭影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尚书正义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类书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山海经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镜花缘
- 东周列国志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新齐谐
- 子不语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鬼神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常言道
- 夷坚志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前汉演义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幻中游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唐摭言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薛仁贵征东
- 隋唐两朝志传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无量寿经
- 中说
- 知言
- 庄子
- 阴符经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尹文子
- 诗文评
- 总集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别集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日知录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沧浪诗话
- 词源
- 诗人玉屑
- 词曲
- 长生殿